电子电气架构设计的取与舍

原创 一名汽车电子硬件工程师 2024-01-20 21:27

我理想中的电子电气架构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课题我自己思考过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是一些零散的想法,然后因为一些偶然的发现,又自己否定了自己。然后我发现这个事情就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相对合适的答案。


电子电气架构变革的驱动力

新技术的变革我以前也提到过,驱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升用户体验;二是降低整车成本。在2021年的时候,那会域控架构的汽车并不是很多,大家还是基于博世的一整套标准答案照抄,透露出来的消息大半都是3Domain+4Zonal的架构。包括目前最火爆的华为iDVP架构,以及广汽的星灵架构都是这种。那会的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软件常用常新,基于SOA服务的软件架构,实现软硬件解耦,提升开发效率,怎么看怎么牛逼,完全没理由不用啊。至于降低成本,从原则上来讲是成本应该要降低,毕竟引入了区域控制器,减少了一些终端的节点,减少了整车的线束,粗略一算,好像是可以降低成本的。

电子电气架构是平台还是基础

研发的极致是平台化,生产的极致是定制化。基于我个人的这个理解,上面这种架构真的好吗?假设是理想汽车,我去汽车之家上看了一下理想L7的配置表,隐藏相同的参数后,三个配置下不同点屈指可数,分别是悬架,智能驾驶硬件(智能驾驶软件自然就不同了),还有车机系统,一共就3个地方不一样,这说明理想汽车在Zonal这块的负载基本上完全一致,平台化与定制化等效了。

假设是一些喜欢多配置让消费者患上选择困难症的一些车企,那对于Zonal控制或者连接的一些外设,就自然存在一些取舍了。假设低配的车没有座椅加热通风,高配的车有,那Zonal里面到底要不要做座椅通风加热模块的电路?做了浪费生产成本,不做浪费研发成本。

在一个独立的控制器上,如果针对车辆的不同配置会出现一些硬件冗余的情况,那就要慎重地考虑这个功能是否要做进来,或者这个功能是否要变成标配,否则很难做到研发与生产的双赢。

所以重新理解一下什么叫平台,是做一个大而全的东西,通过裁剪向下兼容?还是针对最低配置的需求做一个最小系统,通过增加配置向上兼容?其实这个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也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做决定。对于华为来说,华为的Huawei Inside模式就一定是通过剪裁向下兼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华为匹配不同车企时的增量开发内容。当然华为肯定比我聪明,这种模式带来的硬件冗余,需要车辆的高溢价能力来弥补。余大嘴也说:我们不做低端车(我也不知道他到底说没说过,算他说过吧)。

对于多配置的传统车企,是不是针对低配做最小系统,通过增加配置向上兼容更合适?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合适一点,毕竟传统车企中规划的高配,顶配实际销量很低。这种更接近生产极致的定制化能保障最大的收益。

那如果是传统车企做最小系统的域控架构,还是按照3domain+3zonal的方式,成本会低吗?那自然不会低啊。刨去座舱域控制器和智驾域控制器相对独立之外,与车身,动力,底盘等领域相关的就是一个车身中央域控的domain带着他的4个zonal小弟。这5个控制器通常是集成了哪些功能呢,无外乎就是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盒子的配电功能再加上BCM、空调、座椅、网关、门模块、尾门模块之类的一些东西以及Zonal就近原则所省下的线束成本,有一些厂家可能会将温控领域的一些东西也进行集成。这些玩意发展了很多年了,价格已经从以前的脱水到烘干了,越来越低的门槛给予了整车厂物美价廉的选择。

所以电子电气架构架构究竟是做成大而全的平台还是做成小而精悍的基础?废话了以上一大堆:看情况来选择。

组织架构决定电子电气架构

在特斯拉入局以前,大家觉得域控架构是遥不可及的,毕竟在燃油车时代,我发动机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就是变速箱,底盘就是底盘,BCM就是BCM,等等。按照这种趋势一致发展了很久,零件也慢慢趋于同质化,就像ABS、ESP等零件一样,可能博世、大陆这些巨头造出来的零件能够作为一个平台供给全世界所有的车企。但当特斯拉出来之后,好像一切都变了,博世的域控架构进化阶梯让世界上的主机厂看到了希望。国际大厂里面,第一个就忽悠到了大众,MEB平台一经推出,简直惊为天人,给了传统车企极大的信心。

于是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都开始根据博世的架构天梯榜来设计自己的电子电气架构,把自己往里面套。于是以前燃油车时代那种一个零件供给全国所有车企的玩法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没有了标准答案,只给大家划了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各自有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以小鹏G6为例,我觉得这是一个针对小鹏体系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架构,精简,干练,从需求出发,强定制化并且自主化程度相当高。因为小鹏G6跟理想的玩法也一样,除了续航,电机数量和智驾的等级,其余与车身强相关的配置全部都是标配。所以这一套电子电气架构既是平台,又是基础。而且也并没有盲目的跟随博世的3domain+4zonal的方式,而是仅仅只做了左右两个区域控制器。将3domain中的中央车身预控功能下放到左右两个车身域控制器内部去了。极大地提升了zonal里面MCU的利用效率。

庞大接口的MCU通常对应的是强大的算力。如果zonal仅仅只是做一些IO驱动的功能,那MCU的负载率可就极其低下了,浪费严重。并且对于原本VCU的扭矩控制功能,兼并到其中一个区域控制器中,MCU核的可靠性经过长期并且庞大数量的市场验证,从我个人的认知来看,他还是要比ARM核更靠谱一点的嘛。所以我是想夸一下小鹏,毕竟在模仿特斯拉这一块,他们说第二,还没人敢说第一。但起码小鹏也并不是盲目的照搬,经过G3,P7的两轮迭代,在G6、G9上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体系。
上图摘自“小鹏、蔚来、比亚迪、智己电子架构最新情况梳理 (360doc.com)”,如果作者介意,我就删了。

但为什么这一章要说组织架构决定电子电气架构呢?因为小鹏作为一个新势力,成立之初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对于各种控制器的归属,有一个统一调配的大团队。能够充分调动相关控制器的合并和转移,更加的灵活,并且小鹏前期对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一直很坚持,让他们内部团队在这块有了更快速的响应。

而对于传统的车企,各种组织架构在燃油车时代基本上就固化了。等过渡到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了大三电,小三电这些控制器,大家一直处于自己玩自己的状态。那么对于传统车企,对于domain的划分,可能就是在博世的框架里面野蛮生长了。

上面这个图就是极氪001的电子电气架构,相比于小鹏,在中央域控方面,就多了一个车辆动力域控,一个车身域控。而且这两个的级别是Domain级别。其实这样相比于小鹏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其实也没问题,也挺好的。只是我搜不到什么更详细的信息了,不知道这个电子电气架构是属于平台还是属于基础。因为我在汽车之家上看到2023款的极氪001不同配置车型的配置真的还挺多不同的。研发成本跟生产成本应该是存在一定的浪费的。

自研OR外购

自从汽车发展进入新四化之后,各个主机厂自研的比例一直在逐渐提高。15年到20年电动化发展迅猛的时候,家家都是自研VCU软件,自研BMS软件,电机,电池的自研比例也是很高。因为每家的产品定义都有所不同,电动化的发展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模式,外面很难买到完全符合要求的产品,只有自研才能满足快速迭代与完美契合需求的产品。

最近这几年,网联化、智能化带来的电子电气架构变革中,催生了很多新的说法,软件定义汽车(SDV)便是其中一种。汽车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可以跟随大家需求随时升级的大家电一样,丰富的生态与当时特斯拉最早提出的软件OTA升级,让大家对汽车有着苹果手机升级软件那般的期待。所以鉴于这种方式,域控架构与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带来的优势就完美地契合了这种需求,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一套良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新的应用,定义好应用服务,只需要在SOA的顶层做好平台服务的定义,就能实现软件的快速持续迭代,而不用一个新功能涉及好几个控制器,软件更新和变更的节奏更快乐,代价更小了。用户通过各种设置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千人千面,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需要强大的自研体系来支持的。

所以如果换一种电子电气架构架构,而架构中新增的核心零部件还需要外购或者软件外包的方式来进行开发,那这种新架构带来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供应商的资源不是围绕着一家主机厂来转的,缓慢的应对方式无法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升级与体验。而外购的方式,项目结束后,组织架构的变化导致没有人再去关注已经量产的项目。所谓的软件常用常用都只是一纸空谈,偶尔的软件升级也是迫不得已地修复bug而已。

另外外购意味着除了给自己企业内部用于匹配开发对接的员工支付薪酬和必要的内部开发费,还需要支付昂贵的外部开发费。而在这个越来越卷的时代,不给开发费,通过前期的零件均摊的方式来收取开发费,已经变成一种常态了。主机厂用这种方式将自己跟Tier1绑起来,荣辱与共,共命运,同进退。这就导致汽车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外购核心零件导致应对市场变化缓慢,车型竞争力不足,并且高配的车成本很高,开发费又很贵,无法应对市场的降价,企业陷入亏本,进一步降低研发投入,新产品更加没有竞争力的无限死循环中。

所以在这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真的需要相当强大的软件自主研发能力,才能撑得起应对复杂市场变化下的重担。如果一个电气架构只是依靠一个车型做到量产,而车企自己没有掌握核心的软件,当这个架构想移植到其他项目上,又要花费巨额的研发费用来做匹配,来做调教。那平台化就是伪平台化了。

舱驾一体的融合

中央运算单元作为博世架构天梯榜的顶端的存在(刨去目前还摸不着边的云计算),一直都是各大芯片厂和主机厂所幻想的终极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首先要解决的是芯片问题,前几年作为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战国时代,在座舱领域NXP的i.max6,8这个系列、瑞萨的H3e等在座舱领域尚有一席之地,等到高通发现原来车机就是手机的时候,高通以席卷之势迅速占领了这个市场。在智能驾驶领域,Mobileye以其超牛逼的识别算法拔得头筹,后知后觉的英伟达发现这原来是我擅长的领域,立马取代Mobileye成为当前绝对的一哥。

基于以上内容,你觉得谁会成为未来舱驾一体融合的领头羊呢?目前高通最牛逼的8295仅仅只有30TOPS的AI算力,跟英伟达已经量产一段时间的Orin相比简直没眼看,更不谈英伟达明年即将出来的Thor芯片了。好像高通取代英伟达的那一部分功能看起来遥遥无期,英伟达目前也好像没什么想法去做这个事情。

所以难道舱驾一体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一个板子贴两个芯片来做电路层级或者干脆一个盒子里面放2个板子做物理层级的集成?不过事情总是朝着理想的方向慢慢发展的,可能终究有一天,会做出来兼顾豪华座舱与强大智驾的SOC芯片。

理想的电子电气架构

以上可能说了很多不相关的内容,所以最终总结一下,理想的电子电气架构总是有很多前置条件的。对于类似理想、特斯拉、蔚来这些车企,入门即豪华,关于车身的各种舒适性配置拉满,不存在高低配的车辆在这块存在差距。那电子电气架构就适合做平台化的架构,同一个系列的车完全沿用,极大的将生产成本与研发成本取到极致,而这种入门即豪华又需要这个品牌的车辆能支撑起相对应的溢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不然在人们眼中低端车的代表五菱就算做一个入门即豪华车型,可能也没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对于上汽、长安、广汽以及在车型配置上更贴近传统车企的小鹏这一类的车企,我个人觉得电子电气架构更应该算一个平台,对于高配置的车辆,通过在基础架构上增加配置的方式来实现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可能对于硬件成本上来说性价比更高一点。

总之,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可能牵涉从品牌定位,车型定位到销售目标各方面的思考,才能制定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电子电气架构。


总结

在这个越来越卷的时代,中国汽车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从2023年上海车展到2024年的CES,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汽车发展的舞台前沿,这是一个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往期推荐

1

我所接触的国产汽车芯片厂家

2

电流检测方案的演变及BJB的兴起

3

CAN总线指定帧唤醒的硬件实现方式

4

域控时代的新兴器件-E-Fuse

觉得有用点击右下角在看    

一名汽车电子硬件工程师 发掘人人知道却又说不出所以然的问题,搞懂问题,提升自我.
评论
  • 本文介绍Linux系统更换开机logo方法教程,通用RK3566、RK3568、RK3588、RK3576等开发板,触觉智能RK3562开发板演示,搭载4核A53处理器,主频高达2.0GHz;内置独立1Tops算力NPU,可应用于物联网网关、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教育电子、工业显示与控制等行业。制作图片开机logo图片制作注意事项(1)图片必须为bmp格式;(2)图片大小不能大于4MB;(3)BMP位深最大是32,建议设置为8;(4)图片名称为logo.bmp和logo_kernel.bmp;开机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1-06 10:43 87浏览
  • 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管理思想影响了无数企业和管理者。然而,关于他的书籍分类,一种流行的说法令人感到困惑:德鲁克一生写了39本书,其中15本是关于管理的,而其中“专门写工商企业或为企业管理者写的”只有两本——《为成果而管理》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样的表述广为流传,但深入探讨后却发现并不完全准确。让我们一起重新审视这一说法,解析其中的矛盾与根源,进而重新认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及其著作的真正价值。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看德鲁克的视角《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通常被认为是一本专为企业管
    优思学院 2025-01-06 12:03 116浏览
  • 这篇内容主要讨论三个基本问题,硅电容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硅电容,如何正确使用硅电容?1.  硅电容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容是什么?物理学上电容的概念指的是给定电位差下自由电荷的储藏量,记为C,单位是F,指的是容纳电荷的能力,C=εS/d=ε0εrS/4πkd(真空)=Q/U。百度百科上电容器的概念指的是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通过观察电容本身的定义公式中可以看到,在各个变量中比较能够改变的就是εr,S和d,也就是介质的介电常数,金属板有效相对面积以及距离。当前
    知白 2025-01-06 12:04 170浏览
  • 根据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项目团队最新调研,预计2030年全球无人机锂电池产值达到2457百万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6%。 无人机锂电池是无人机动力系统中存储并释放能量的部分。无人机使用的动力电池,大多数是锂聚合物电池,相较其他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寿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放电特性和安全性。 全球无人机锂电池核心厂商有宁德新能源科技、欣旺达、鹏辉能源、深圳格瑞普和EaglePicher等,前五大厂商占有全球
    GIRtina 2025-01-07 11:02 68浏览
  • 根据Global Info Research项目团队最新调研,预计2030年全球封闭式电机产值达到1425百万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4%。 封闭式电机是一种电动机,其外壳设计为密闭结构,通常用于要求较高的防护等级的应用场合。封闭式电机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灰尘、水分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内部,从而保护电机的内部组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环洋市场咨询机构出版的调研分析报告【全球封闭式电机行业总体规模、主要厂商及IPO上市调研报告,2025-2031】研究全球封闭式电机总体规
    GIRtina 2025-01-06 11:10 104浏览
  • 大模型的赋能是指利用大型机器学习模型(如深度学习模型)来增强或改进各种应用和服务。这种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服务:大模型可以用于构建智能客服系统、知识库问答系统等,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2. 教育服务:在教育领域,大模型被应用于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作业批改等,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3. 工业智能化:大模型有助于解决工业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尽管在认知能力方面尚未完全具备专家级的复杂决策能力。 4. 消费
    丙丁先生 2025-01-07 09:25 80浏览
  • 每日可见的315MHz和433MHz遥控模块,你能分清楚吗?众所周知,一套遥控设备主要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器可以将控制者的控制按键经过编码,调制到射频信号上面,然后经天线发射出无线信号。而接收器是将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得到与控制按键相对应的信号,然后再去控制相应的设备工作。当前,常见的遥控设备主要分为红外遥控与无线电遥控两大类,其主要区别为所采用的载波频率及其应用场景不一致。红外遥控设备所采用的射频信号频率一般为38kHz,通常应用在电视、投影仪等设备中;而无线电遥控设备
    华普微HOPERF 2025-01-06 15:29 125浏览
  • By Toradex 秦海1). 简介嵌入式平台设备基于Yocto Linux 在开发后期量产前期,为了安全以及提高启动速度等考虑,希望将 ARM 处理器平台的 Debug Console 输出关闭,本文就基于 NXP i.MX8MP ARM 处理器平台来演示相关流程。 本文所示例的平台来自于 Toradex Verdin i.MX8MP 嵌入式平台。  2. 准备a). Verdin i.MX8MP ARM核心版配合Dahlia载板并
    hai.qin_651820742 2025-01-07 14:52 44浏览
  • 在智能家居领域中,Wi-Fi、蓝牙、Zigbee、Thread与Z-Wave等无线通信协议是构建短距物联局域网的关键手段,它们常在实际应用中交叉运用,以满足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多样化的功能需求。然而,这些协议之间并未遵循统一的互通标准,缺乏直接的互操作性,在进行组网时需要引入额外的网关作为“翻译桥梁”,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同时,Apple HomeKit、SamSung SmartThings、Amazon Alexa、Google Home等主流智能家居平台为了提升市占率与消费者
    华普微HOPERF 2025-01-06 17:23 141浏览
  • 村田是目前全球量产硅电容的领先企业,其在2016年收购了法国IPDiA头部硅电容器公司,并于2023年6月宣布投资约100亿日元将硅电容产能提升两倍。以下内容主要来自村田官网信息整理,村田高密度硅电容器采用半导体MOS工艺开发,并使用3D结构来大幅增加电极表面,因此在给定的占位面积内增加了静电容量。村田的硅技术以嵌入非结晶基板的单片结构为基础(单层MIM和多层MIM—MIM是指金属 / 绝缘体/ 金属) 村田硅电容采用先进3D拓扑结构在100um内,使开发的有效静电容量面积相当于80个
    知白 2025-01-07 15:02 75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