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5日,亚洲传感器盛会SENSOR CHINA 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顺利举行。
SENSOR CHINA已经连续举行了四届,成为了凝聚传感器核心力量与提供交流对接机会的专业展会平台,在传感器行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本届大会以“我们制造联接”为主题,致力于联接产业链上下游、联接技术与资本、联接供需双方,联接智慧未来。350+展商,15000+观众汇聚一堂,同期还有15+论坛。全球领先泛传感器企业同台竞技,互相交流,共同呈现了一场技术、商业和思想的盛宴。
SENSOR CHINA今年打造三大特色展区,智联交通场景专区、环境与水务场景展区、智能建筑场景三大专区联动,共同为观众奉上一场“场景再现+技术分解”的盛宴。环境与水务场景展区是今年着力打造的展区,将以水环境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展示智慧环境与水务系统创新方案。智能建筑场景展区将聚焦建筑各个智能化的创新应用,进行全面的展示。
三大供需对接,提供商机无限;10+峰会论坛,共商发展大局
供需对接会,旨在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联交通行业对接盛典,以上海地铁、碧桂园、格瑞特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买方将联合出席盛会,希望和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传感器厂商碰撞激发灵感。智慧水务专场云集了连城集团、上实龙创、上海凯泉、上海城投等买方代表,重点关注无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智联交通专场汇聚了上汽集团、吉利汽车、NIO等实力买家,致力于通过传感器快速实现电气化、智能化。圈内大买家云集,充分体现了SENSOR CHINA的超强凝聚力。
本着全方位为传感器企业及业界人士服务的原则,SENSOR CHINA还设立了10+企业专场对接会,海尔、兰州兰石集团、邦邦机器人等共同亮相。SENSOR CHINA提供专业的对接平台,方便供应商与采购面对面沟通, 真正实现供采双方的互利共赢。
SENSOR CHINA同期还将举行10+高峰论坛,作为SENSOR CHINA的爆款项目,今年一如既往邀请业界大咖亲临现场展开观点交锋,立足技术创新、政策和产业趋势分享,为加速产业落地助力。压力传感器论坛云集了TE、霍尼韦尔、E+H、京瓷、福禄克等公司的嘉宾,气体传感器论坛邀请了深圳普晟传感科技、汉威电子、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西安远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嘉宾,医疗传感器论坛云集了TE、ams、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公司的嘉宾,知识产权论坛邀请多位具有多年知识产权诉讼、技术转移转化、国内外知识产权布局等研究经验的专家、企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就新国际形势下知识产权及技术交易进行交流及探讨。
本次SENSOR CHINA展会,汇集了传感器行业精英人士,互相交流创新技术、探讨产业趋势、分析市场走向。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产业,以及某些国外势力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科研创新硬实力,大力发展国产替代,使我国的传感器技术更上一个台阶,与会的传感器业者展现出了充分的自信和创业的激情。一致认为,当下的环境是风险和机遇共存,如今我们国内的技术正是刚刚跟上国际技术的时候,早年国家开放,外企进入中国带来了很多的人才、机制,和前端技术的一些基础理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积累,国内的公司,不论是做器件类还是材料类的,包括一些终端的厂商,可能都是处在一个爆发点上,即将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小编今天为大家呈现部分企业在这次展会亮相的新品和企业的发展愿景。
歌尔骨声纹传感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
开启TWS大市场
歌尔微电子传感器这部分是以麦克风为主的,这也是歌尔早些年起家的业务。经过多年努力基本成为了声学传感器领域的头部企业。这次我们展出了包含多类传感器,以及SiP系统级封装的方案。
今年新推出的数字式的差压传感器在整个集成度上,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是比较领先的。人体传感器今年主要的一款产品是骨声纹传感器,这款产品也是我们大家知道比较火的TWS耳机的应用,我们在看这个终端产品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终端产品除了通话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一些降噪的功能。降噪概念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区分
,
第一个维度是上行
、
下行
,
第二维度是主动和被动
,
第三维度是环境和通话。
我们在通话过程中
,
语音是我们真正要传递的有用信号
,
而有用信号之外的声音
,
比如周围人群
、
机器设备
、
风噪等各种噪声就被称作无用信号
。
所谓上行噪声
,
就是指接收机
(
耳机中的麦克风等接受传感器
)
接收到的无用信号
,
而所谓下行噪声
,
就是我们需要听的有用信号
(
如手机传来的音乐
)
之外的一切无用信号
。
而所谓上行降噪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
,
让耳朵尽量只听到有用信号。
我们经常见到环境降噪和通话降噪这两个概念
。
实际上这两个词特指下行和上行降噪的典型场景
。
我们说上行降噪和下行降噪的区别
,
前者是为了让对方能请清楚
,
而后者是为了让自己能听清楚
。
而环境噪音业界通常特指在下行场景下
,
对听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噪声
。
通话降噪
,
则是特指上行降噪
,
减少上行噪声
,
让对方听的更清楚。
骨声纹传感器
由于技术门槛高和器件成本高等因素
,
业界使用骨声纹传感器实施通话降噪的耳机很少
。
截止目前
,
仅有苹果
、
华为和VIVO有相关产品。
我们听自己的声音
,
有两条听觉路径
。
第一条路径和自己的声音从嘴巴发出后
,
通过空气传播
,
再从耳朵进入
。
第二传播路径是喉部震动通过颅骨直接传递到听觉神经
。
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
,
是这两个信号的组合。
所谓骨传导降噪技术
,
就是在耳机中除了设置一个接受语音信号的
“
通话麦克风
”
之外
,
再增设一个接受颅骨声音信号的震动传感器
。
前者是接受空气传播的语音
,
后者是用于接收颅骨传播的语音震动
。
空气传播的语音
,
当外部环境噪声比较大的时候
,
就会受到噪声干扰
,
比如常见的风噪
,
而颅骨传音是不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
歌尔的骨声纹传感器已经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
。
不仅覆盖了不同构型的骨声纹传感器
,
而且覆盖传感器的测试工装设备领域
。
传统技术的骨传导传感器
“
通常采用压电片或振动片将骨振动信息采集并直接转换成电信号
,
其装配过程复杂
,
受装配工艺的影响较大
,
压电片技术复杂度高
,
装配良率低。
骨声纹传感器需要采集的是震动而不是空气波动
,
因此歌尔在麦克风基础上增加震动采集结构
。
震动采集结构包括震动膜片和震动调节部
。
震动膜片和MEMS芯片之间气密
。
震动调节部是一个金属结构
,
当传感器整体震动时
,
该金属结构就会带动震动膜片上下震动
。
这时膜片的上下震动就会形成气密结构中的空气波动
,
进而通过MEMS麦克风将空气波动转为电信号。
骨声纹传感器因其独特的上行降噪
、
语音唤醒和骨声纹ID功能
,
可以广泛应用在TWS耳机
、
智能手表
、
手环
、
VR/AR
、
医疗
、
军事等领域
。
歌尔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声纹传感器
,
不仅突破了国外垄断
,
而且由于其采用了独特的结构
,
具备利旧既有麦克风产线
,
快速投产
,
低成本高良率量产的能力。
另外组合类的传感器,在某些部分终端产品上也是一个应用的趋势,结合了我们以往的MEMS麦克风,包含了MEMS压力传感器这样大量的出货, 以及接下来的一些数字差压组合传感器,气流传感器等等都将提升歌尔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15年,致力于高性能高品质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以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创新设计能力及先进的品质保证体系,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专业集成电路及产品化应用方案设计。
晶华微电子坚持自主研发ADC+MCU类的SoC芯片技术,现有产品涉及工控仪表芯片、高精度24位ADC SOC芯片、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等4大类别。目前已在红外测温、智能健康秤、数字显示仪表及万用表等应用领域取得很好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连续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度将会突破1.8亿元。
本次展会带来了一款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该产品内置一个有效位数高达18位的高精度ADC 、低噪声仪表放大器、低功耗8位MCU、通讯接口电路及LCD/LED驱动等,并已与众多知名厂家合作量产高集成度的红外测温枪单芯片解决方案,外围器件极少,性价比很高。积累了极好的行业声誉,为今年抗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还有压力/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及变送输出芯片:针对工控类仪表及传感器的二次或者三次误差特性校正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处理方法,显著简化产品设计过程。非常适合高精度测量仪表应用需求。
该芯片内置两路高精度ADC:一路24bits ADC1,包含1~256倍增益的低噪声PGA,外部单差分输入通道。另一路16bits ADC,支持1、2、4、8和16倍增益,外部单差分输入通道或两单端输入通道,可切换至内部温度传感器输入通道。
-
内置高精度14bits DAC,支持比例和绝对型电压输出(0~2.5V/0~5V/0~10V),支持4~20mA电流输出。另外还有一路电压激励源,两路电流激励源,用于驱动外部传感器。
-
内置高线性度的温度传感器、低温漂基准,温漂典型值为5ppm℃,最大值为10ppm/℃
-
内置32bits MCU,最高1.8432MHz工作频率,32k Bytes MTP,2k Bytes SRAM,512 Bytes EEPROM, 支持自诊断功能,带有硬件乘法器。
-
另有OWI、UART、SPI和I2C等通信接口,留有4个GPIO,带有三个外部中断等资源。
晶华微电子同时有自主研发高精度低功耗仪表放大器、不同架构和速度的模/数及数/模转换器、低温漂电压基准源、精准温度测量电路等多项核心技术。即将量产“带有高精度ADC和32位MCU的人体健康参数测量SoC”系列芯片,助力智慧医疗产业;另外“压力/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及变送SoC”芯片开始样片测试,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业控制等领域。以优秀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将抓住这良好发展契机,在国家的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大战略的指引下,继续积极深化发展“高精度24位ADC+32位MCU”产品系列,在物联网和大健康产业方向上再续创佳绩,为智能传感器国产化研发贡献力量。
西人马(FATRI)是一家芯片IDM公司,具备芯片和传感器材料合成、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全方位能力,以及现在的边缘计算数据采集设备,边缘计算的服务器、物联网等等,致力于民用航空、能源、医疗、交通及工业设备的控制与监测,打造“端-边-管-云-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希望在MEMS传感器方面能够为我们国家被卡脖子做贡献。
MEMS压力传感器产品是西人马的明星产品,为了满足市场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西人马一直在扩充自己的MEMS压力传感器产品矩阵。
中高温传感器一直是MEMS压力传感器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迫于技术压力,国内很少有企业成功研发并生产出中高温压力传感器,民用航空领域一直使用国外进口产品,价格较为昂贵。西人马是由民用航空传感器产品起家,拥有滑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先进的航空传感器产品。在看到国内中高温压力传感器的空白之后,西人马决心用自主创新技术攻克行业难题,给民用航空领域的客户更多选择性。目前,西人马已研发生产出从常温到高温的一系列MEMS压力传感器,能够广泛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
西人马民用航空领域的MEMS压力系列产品主要是压阻式压力芯片及传感器,包括高温压力芯片、常温动态压力传感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超薄动态压力传感器和高温动态压力传感器。
西人马芯片采用全自主设计,不需要依靠传统EDA软件设计库,具备从深亚微米制程中进行大规模数模混合SoC集成电路的自主开发及设计能力以及基于MEMS传感器芯片工艺开发能力。并且,西人马在2018年取得了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日,经过世界知名认证机构DNV审核组为期5天的现场审核,西人马通过2020年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审核。
西人马CD0304/CD0305系列芯片能够在-40℃~260℃的环境中使用,分别适用于15psi量程的绝压测量和50psi量程的绝压测量,综合精度-0.5% FSO ~ +0.5% FSO,能够应用于无腐蚀性、非离子的工作流体,如清洁干燥的空气、干燥的气体等。
芯片采用独有的阻条及金属焊盘设计技术,制备出能承受高温、电连接可靠且温飘性能优良的桥臂电阻和金属焊盘。自主开发多层SOI晶圆制备工艺,基于此工艺的中温压力芯片尺寸更小、性能一致性更好。
TYZV02设计用于测量静态或动态压力。它的小直径适合于测量飞机表面压力、涡轮发动机进气畸变压力或汽车变速器压力的嵌入式安装。传感器的高频响应允许在风洞中的小规模模型上使用。
▲西人马TYZV02系列动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TYZV03是一款板载式差压压力传感器,采用TO-8封装结构,具有极高的准确度以及优良的长期稳定性,能够应用在气流监测等场景。
TYZV06是一种极薄型压力传感器,由于其尺寸非常小,其可安装在弯曲的表面上,对层流和热空气的影响很小。因此,它可以集成到各种试验中,如风机叶片、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喷嘴等。
▲西人马TYZV06系列传感器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TYZV09设计用于测量静态或动态压力。它的小直径适合于测量飞机表面压力、涡轮发动机进气畸变压力或汽车变速器压力的嵌入式安装。传感器的高频响应允许在风洞中的小规模模型上使用。
▲西人马TYZV09系列传感器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在企业运营上西人马坚持走IDM的模式,为避免遇到国家有些技术被卡脖子, 所以下定决心投了大量的资金, 包括产线的投入,底层技术的研发,甚至到材料都在做,目前在做光刻胶的研制,包括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TE Connectivity(TE)“未来感知,由我先知”多品类传感产品解决方案
刘能泉博士,TE Connectivity,传感器事业部亚太区高级总监
本次TE展台集中带来HVAC/R应用展示和医疗手术应用展示:
HVACR应用展示,帮助观众了解在压力、无线压力、无线振动、温度、湿度、位置等多款传感器的通力协作下,TE如何为智能暖通空调与制冷系统的高效信息处理打好基石。
医疗手术应用展示,许多微小型医用导管除了具有导通功能外,导管上的压力和温度传感器为患者的病理检查和微创手术提供了重要保障。这次我们展示了IntraSense系列传感器在手术过程中如何测量体腔器官系统的压力,从而测量不同流体(如血液或脑脊髓液)中的压力。准确确定压力有助于医生做出与诊断相关的关键决策,侵入性压力测量被认为是危重患者护理的重要标准。我们的IntraSense 系列产品代表一种先进的压阻式 MEMS 传感器,其带有导线连接,可轻松集成到侵入性医疗设备中。
现场除了应用展示,TE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口碑传感器产品。
TE的SMI系列微压传感器用压阻技术和信号处理功能来提供补偿输出,从而实现了超低压和低压传感。这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细微的压力变化,且精确度高,可提供长期的稳定性,广泛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
TE的一次性医疗应用温度传感器从芯片制造,到内部设计及制程,质量完全受控,专业的测试系统可确保每一只产品的精度规格。产品具有出色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探头外径尺寸最小可做到0.48mm,适用于成人用和儿童用设备。
TE推出了坚固可靠的压缩式力传感器FX29,该传感器采用了高可靠性的Microfuse微熔技术,测量范围覆盖从10磅力到100磅力,性价比高,占用空间小,非常适合医疗输液泵,工业机器人等应用。
TE的多参数油品质量传感器FPS2800针对从工业机械和压缩机到非公路车辆应用中的流体状况监测进行了优化。借助音叉技术,FPS2800可测量多种物理特性,支持同时检测机油特性的质量、状况和受污染情况。
TE传感器事业部一直密切关注传感器技术发展,非常重视工程研发,通过大量的投入,积极探索和应用最新技术。
我们看到的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集成化、小型化、低功耗。
以医疗行业的案例举例来说,医疗场景中应用的导尿管,是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来安插和拔取,但并不一定符合病人的生理需求。如今通过在导尿管中加入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尿袋是否到量需要更换,也可以评测病人的尿动力水平,使其诊疗更智能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传感器一定要小,才要能装进细长的导尿管中;且在这个应用中需要将两款功能不同的传感器集成在一起(这两类传感器正是TEConnectivity的主打产品),实现不同功能,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减轻病人不适,也可以量化尿路功能。所以说传感器为满足新型技术的需要,会向小型化、集成化、低功耗这几个方向发展。
在技术层面,TE正将研发方向扩展到迎合各种新兴技术的需求。比如:多数字输出的小型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TE的无线振动传感器等产品扩展了TE传统传感产品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助力工厂管理者实现对工厂全面、实时的远程监控与操作。融合的传感器方案,同时监测不同的指标。比如应用于气象站的复合式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湿度、温度和压力,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面对中国的智能未来前景,TE传感业务率先提出了“未来感知,由我先知 ”的口号,以及“创新(Innovation)”、“集成(Integration)”、和“智能(Intelligence)”三大价值主张。TE拥有18种传感器品类,覆盖了工业、汽车、工业与商业运输、医疗、测试测量、消费电子等12个相关领域,应用领域很广。
保隆科技成立于1997年,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
总部位于上海市松江
区,在上海松江、安徽宁国、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波兰华沙和匈牙利埃尔德、奥地利贝恩多夫等地有生产基地、研发或销售中心。
公司立足于汽车行业,向汽车智能化与轻量化方向发展;
产品包括气门嘴、平衡块、空气弹簧、空气减震器等橡胶金属部件,排气系统管件、汽车结构件等汽车金属管件,汽车胎压监测系统、汽车传感器、基于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技术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
是大众、丰田、通用、现代起亚、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捷豹路虎、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长城、吉利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的合格供应商。
展会主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产品,一个是国六排放相关的压力传感器这个系列,国六排放会让整车系统商增加三个新的压力传感器,全部标准配置,一个是叫碳罐脱附压力传感器,一个燃油蒸发泄漏压力传感器,一个GPF压差传感器,全部用于国六排放诊断用的。
另外一个类别跟我们的智能网联、新基建高度相关的,智能车的自动驾驶相关的,包括摄像头系列的产品和雷达系列的产品。这次展会的主题跟新基建高度相关,所以这次主要是想主推智能传感器这个系列。
有个产品是智能悬架系统,自动调节车辆的舒适度,车辆过一个不平路面的时候,可以把悬架做一个调整而平顺的过去。
原来是豪华车用,我们希望用国产替代的形式降到中级车用,如果20万的车都用得起,尤其电动汽车智能悬架是标配,将带来很大的量产,我们是2012年开始涉足该领域的,所以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另一个跟自动驾驶相关的智能传感器,有摄像头、雷达传感器。
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比如汽车电流传感器、电池包压力传感器,也有变速箱油压传感器,还有速度和位置的传感器,还有两个与氢能源相关的传感器,一个是氢气压力传感器,另外一个是氢气的泄露、浓度相关的传感器。
除汽车传感器以外,还配套系统应用软件,以及与整车系统软件的集成。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投入比重上,保隆科技认为将是传统动力和新能源电动车包括氢能源汽车共存的市场份额,保隆汽车会同时保留相关应用技术产品。
汽车产业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实现,传感器的使用相比传统汽车将有大幅的提升,有利于汽车传感器的大力发展。
作为万物互联的入口,传感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且应用范围、市场规模也不断加大。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传感器系统正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传感器企业正在快速扩展和丰富产品品类,以优质国产替代助力工业生产实现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