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的前几年,专注于研究一些大佬的人物传记,希望能够从大佬的传记、书籍中学习他们的方法论,了解到他们人生成功的诀窍,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些进步的力量。
买了很多热门的书籍,典型如桥水基金老板的《原则》、《思考快与慢》、《Noise》等等,一段时间还迷上了ELON MUSK,买了一本马斯克的传记,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老实说,看完瞬间觉的心里很爽,貌似自己掌握了什么独门秘籍一样。
回过头来,看完也就看完了,好像也没学到啥,除了增加和其他人吹牛逼的资本,并没有啥收获。
细细思考,还是因为每个大佬总结的都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过程,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再提炼出方法论。
而每个大佬成功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大佬成功后总结的方法论也相差很大,举个例子:
Ray Dalio认为一切都要流程化、程序化,形成一套不断进化的原则,然后用这套原则去决策,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Ray dalio自己是搞金融的,本职工作之一搞搞各种模型,然后基于模型去分析决策,然后把这套经验推广到人生的其它领域中;
而马斯克则认为凡事得决策需要遵从“第一性原理”,把一个复杂的事务从物理的角度,解构到其底层,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马斯克本身是学物理的(宾大物理学和经济学专业),这套方法论还是很符合他的专业出身的;
但是如果谁忽略环境,把一些大佬的方法论用在自己身上,就会有一种东施效颦的美感。
比如一个A股散户,说我要学习Ray Dalio,研究各种策略,调研各种市场数据,大概率是失败的,这样的人在雪球上太多,身边认识亏钱最多的就是一个称自己搞量化的“大佬”,费劲心思学习桥水,从原材料的产量、来源、海内海外公司的技术、产量、各种角度分析股票为什么会涨,而忽略了政策、甚至“酒局”这些不可抗力因素,大概率是失败的。
第一性原理也是这样,回到马斯克本人的经历,其基于第一性原理创办的两家企业,space和特斯拉,时间线拉到20年前,如果一个中国人说我要搞火箭和电动车,那估计是脑子被驴踢了,只有两种结局:穷困潦倒或者坐牢。
换个角度,对普通人来说,灵活变通才是王道,大佬们的方法论大概率是在成功之后,再去总结经验,只有在某个时刻、某个区域甚至对某个人才具有实用性,换个煤老板,让他写一本方法论的书,说不定就是会喝酒、会搞关系才是成功法则,在其自己的角度也确实没说错呀,可能改变其命运的关键节点就是在某天给领导挡了1斤酒,然后拿到了单子。
马克思说,物质决定意识,同样的,环境决定方法论,脱离环境去方法论,就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