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5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自从提出这个目标后,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就一直在提速,那现在进展情况如何了呢?
一、2023年自给率23%以上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TechInsights出具了一份中国芯片市场跟踪数据,显示了中国芯片市场规模,以及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规模。
如上图所示,2020年时,中国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460亿美元,而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规模约为242亿美元,计算下来芯片自给率约为16.6%。而2021年时约为17.6%,2022年时约为18.3%,预计2023年时为23.3%,预测到2027年时为26.6%。
而这个自给率包括了在中国的外资厂的产品,因为这个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其实是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生产的,另外一部分则是SK海力士、三星、台积电、联电等在中国大陆设有晶圆厂的外资企业生产的。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中国芯片制造业产值(外资制造业产值与中资制造业产值之和)将达到300亿美元规模,但其中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为152亿美元,外资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为148亿美元,各自占比大约就是50%左右。
同样的,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为23.3%,但如果只算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那么这个芯片自给率,其实只有12%左右,另外的11%,其实是外企在中国大陆制造的。
因此,要在2025年实现70%的自给率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中国依旧在努力。
二、晶圆产线共有210条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的调研,截至2023年12月20日,中国大陆12英寸、8英寸和6英寸及以下的硅晶圆产线共有210条(不含纯MEMS生产线、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和光电子生产线)。具体如下图: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一起分享华为海思、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