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的年度演讲刷屏,其2023年度演讲主题为《时代、价值、人文》,分为突围中国、时代、价值、人文、突围世界等五节,全面讲述了汇川创立初心、发展历程、经验教训与价值选择。该演讲文字实录现已经发布在汇川技术的官微上,其中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价值观、大局观与方法论等分享,尤其值得芯片创业者仔细研读。
2023年是汇川技术成立二十周年,公司销售额由2004年的1100万元增长至2023年约300亿元,增长2000多倍,产品也从单一的变频器成为“覆盖制造业所有门类,提供光机电液气控制的所有零部件及解决方案,且完全拥有“云边端”全套数控解决方案的公司”。
一家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时代机遇、选择与努力。汇川创立的时候正值中国制造业从仿造到自主制造跃升的阶段,制造业大发展一定对本土化优秀零部件厂商有需求,这为创业公司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而这正是朱兴明的创业三假设之一,即中国有需求。
在笔者看来,这一个二十年前对自动化产业的假设,对当前的中国芯片创业公司也还成立。未来十年,中国系统厂商对本土芯片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加,总体上本土芯片公司仍然有极大的成长空间。而能够跨过从兼容设计到自主设计门槛的本土芯片公司,将可以为中国系统厂商创新奠定硬件基础,而中国系统厂商应用经验与创新需求的输出,也将为中国本土芯片产品公司的自主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当然,有需要、有空间,并不意味着可以无序发展。“国产替代”提法之所以引起部分业内人士反感,原因之一就是之前的过度投资,看到有市场机会资金就一拥而上,在每个细分方向都投出了一堆公司,这自然是浪费。但其实“国产替代”这个口号本身并无大错,即使在当前的时间点,芯片国产占比距离供应链安全可控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而早年规划的2025年实现国产占比70%的目标肯定将无法完成。
所以,虽然当前行业极不景气,很多尚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因为融资难而生存压力陡然增加,但整个行业的成长空间并未被压缩,具体到每个公司是否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继续战斗,则可以参考朱兴明的创业三假设:中国有土壤、中国有需要、资源有保证。
行业低谷并未影响前面两条,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子制造业基地,中国还是具有优秀芯片公司成长土壤的,也有本土化供应的需要。行业低谷影响的是第三条,创业者需要检验自身积累的行业资源与经验,能否带领团队穿越当前的低谷期,如果资源不够,就要多思考一下了。
在资源还有欠缺的时候退出战斗并不丢人,勉强维系也许将造成更大损失。但如果决定继续战斗,则可以参考朱兴明分享四种寻找企业价值的方法,全文引用如下:
一、缝隙。当客户的需求与我们的供应存在差距时,就会产生缝隙,这个缝隙如果我们可以填满,就是我们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
二、代差。每一家公司都要不定期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早期,汇川产品的升级换代很随意。市场随便提一个需求,研发人员就开始改,导致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费用成本和质量成本,并影响了客户体验。因此,近几年汇川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没有代差级的迭代和优势,产品不允许随便改。什么叫代差级?要么是连接价值,要么是性能价值,要么是成本价值。汇川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要求必须有对代差级的定义。
三、断层。汇川有很多产品都是通过精准切入行业技术的断层迭代引领了行业革命。例如电梯从有机房到无机房、有磁到无磁;工业电机从异步到同步;汽车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这都是行业技术断层的迭代。一个企业能够为行业提供独特的价值,就是在行业技术出现断层的时候,要么是因为有领先一步的时差,要么是因为有能力、空间上的势差。时差和势差是我们在行业断层技术中贡献的独特价值。
四、跨界。汇川是吃百家饭的,我们发现一个行业很成熟的技术到另外一个行业可能就是全新和陌生的。对于汇川来说,技术跨界、技术搬运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我们所创造的跨界价值让同样的机器设备在制造业可以一机多用,所以汇川很多产品都在进行跨界创新。
在缝隙、代差、断层和跨界中寻找价值,同样适用于芯片行业。
朱兴明的演讲全文很长,分享的内容全面又具体,例如从“以小博大”到“以大博大”发展理念的转变,比如坦诚检讨因为没有看清楚时代走向而放弃光伏逆变器业务的失误,比如在人文观环节分享的种种企业管理心得与经验,都值得在不同阶段的芯片从业者反复研读。
汇川技术的分享,再次告诉我们那个道理:大道至简,也从不拥挤,比如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