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
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保持平稳。随着国内一二三期风光大基地项目的落地和配套的特高压输送通道使用,国内光伏装机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而欧洲市场经过组件清库存、电价的回落等因素影响,预计2024年市场需求增速平稳。
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清洁能源需求旺盛。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保持15%-25%增速,达425.5GW-462.5GW。
行业将迎来洗牌,探底后将开启新一轮周期。经过2021-2023年行业的快速扩产,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各环节均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制造端过剩将导致各环节价格低迷,各环节均面临盈利下滑压力。
高成本落后产能以及资金实力较差二三线企业面临更大经营压力。TOPCon电池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BC电池技术崭露头角,钙钛矿电池得到快速发展。行业将面临淘汰落后产能过程,各家将迎来综合实力的比拼。
国内光伏装机高速增长,集中式和分布式齐发力。2023Q1-3,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145.13%。我国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受2022年延期的风光大基地项目落地以及光伏组件降价带来的项目经济效益提高影响。
同期,国内集中式光伏装机61.8GW,同比增长257.85%,分布式装机67.14GW,同比增长90.04%。按照国内月度15GW的新增装机估算,2023年我国全年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超170GW。2023年集中式项目落地进度较快,风光大基地一二三期项目得到较快落实,预计2024年国内光伏装机将进入15%-25%的平稳增长阶段。
中国对海外市场出口量增价减,区域特征显著。2023年1-9月,中国光伏组件累积出口达157.7 GW,相较去年同期提升29.9%。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出口金额2514.35亿元,同比增长5.1%。量增价减是2023年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特征。
从市场分布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欧洲市场累计进口量85.3GW,同比增长25.8%;亚太市场累计进口光伏组件33.4GW,已超过2022年全年;美洲市场累计进口22GW中国光伏组件,同比增长14%;
中东市场累计进口10.3GW光伏组件,同比增长58%;非洲市场累计进口6.6GW光伏组件。欧洲市场上半年拉货明显,下半年库存堆积问题明显,库存消化问题拖累下半年表现。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释放,产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光伏主材环节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尤其是供给紧缺的硅料在2022年11月迎来供需拐点,进而带动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行。
根据PV Infolink统计,截至2023年11月15日,多晶硅致密料、P型单晶硅片-182mm/150µm、单晶PERC电池片-182mm/ 23.1%+、182mm单面单晶PERC组件价格分别为68元/KG,2.4元/片、0.45元/瓦和1.02元/瓦,分别较2022年底下滑59.52%、35.14%、43.75%、41.57%。182mm的TOPCon电池片与同尺寸的PERC电池价差缩减到5分。
硅料价格进入行业成本区间内,除成本领先的行业龙头外,高成本产能面临亏损风险。而硅片、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受产品售价降低和成本降低双重影响,单瓦盈利受显著压缩。
短期光伏行业供给较为充裕,企业开工率和库存受影响,落后产线淘汰加速,部分新增产能建设进度放缓,而需求经过快速增长后有放缓预期,预计2024年光伏产品价格仍将逐步探底。
TOPCon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升。TOPCon电池拥有理论转换效率高、低衰减、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等优点。TOPCon电池理论转换效率28.7%,而PERC电池转换效率24.5%,HJT电池转换效率29.2%。
2023年11月,晶科能源全资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TOPCon)转化效率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第三方测试认证,全面积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89%,创造了182及以上尺寸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TOPCon)电池转化效率新的纪录。
从量产角度来看,2023年晶科能源TOPCon电池量产转化效率25.6-25.7%,双面POLY中试线效率达26%。钧达股份通过 LPCVD 双插技术改进和 SE技术量产导入,将TOPCon电池量产效率从 25%左右提升至25.5%以上。
BC技术路线崭露头角,头部企业做出技术路线选择。IBC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与P型、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形成HPBC、HBC、TBC。BC电池将栅线做到背面,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的遮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减少光学损失,IBC电池在转换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另外,正面无栅线,组件外观全黑特质,更为美观。但BC电池的缺点在于BC电池技术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2023年8月,隆基股份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认为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其在河南、河北地区单瓦发电量高出TOPCon 2%-3%,电池良率达95%。BC电池作为潜在的高转换效率产品,生产技术和成本存在持续突破的潜力。
光伏板块“以量补价”疲态渐显,季度利润逐步下行。光伏产业链降价带来的制造端利润压缩对报表端影响明显。2023年前三季度,69家A股光伏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180.91亿元,同比增长20.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6.87亿元,同比增长7.81%。
分季度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3099.55亿元、3564.38亿元和3516.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93%、20.62%和7.65%;对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69亿元、394.68亿元、327.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1.97%、7.38%和-24.64%。
2022年四季度硅料价格见顶,高基数效应以及下游产品价格调整滞后对2023年业绩增长拖累明显,因此,预计23Q4光伏板块净利润增速将进一步走弱。
光伏产业链上游利润逐步向下游转移,辅材表现好于主材。2023Q3光伏支架、石英坩埚、导电银浆、光伏焊带和光伏设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名居前。从细分子行业来看,硅料供需扭转,硅料和硅片价格大幅下行导致上游业绩同比大幅下降,硅料和硅片环节均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幅降低态势。
而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价格调整相对滞后,同时,在PERC产线向TOPCon电池产能升级过程中,前期高价订单执行后,三季度业绩压力渐显。而光伏设备端,受益于资本开支的增长,晶盛机电、捷佳伟创、奥特维等企业在手订单充裕,业绩兑现力度较强。但预计随着光伏行业进入洗牌阶段,部分订单无法执行而且新增订单预计放缓。
辅材方面,光伏玻璃新增产能放缓,价格底部徘徊,行业有见底迹象,头部企业具备成本优势,业绩表现稳健。支架、焊带、金刚石线、银浆等辅材受益于国内外装机需求放量,净利润快速增长。
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由于行业阶段性供应过剩,预计2024年光伏产品价格保持低位,制造端盈利能力下滑,企业竞争加剧。而行业周期性低谷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偿债能力、生产成本等因素。
从光伏行业发布的三季报可以发现:一是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普遍留存大量货币资金。龙头企业资金来源于景气周期赚取的利润以及资本市场非公开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尤其是硅料、硅片和一体化组件产商账面在近两年赚取丰厚利润账面货币资金普遍超百亿,具备较强的流动性。
二是各头部企业普遍有息负债率较低。产能扩张项目多以募集资金作为资金来源,与传统的大量借用银行信贷存在差异,具备较小的债务偿还压力。三是各头部企业在建工程较多,产能扩张仍在继续。
光伏板块二级市场单边下跌,产能过剩担忧抑制行业表现。2023年,光伏行业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呈大幅下跌态势。截至11月17日,光伏产业指数期间收益率-34.08%,表现大幅弱于沪深300指数。光伏行业所属的中信一级行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同期下跌21.17%,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9名。
2023年,光伏行业股票表现不佳原因有三:一是光伏产品差异化程度有限,连续的光伏产业链新老厂商大幅扩产导致行业阶段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挫影响盈利预期,行业基本面有所走弱;二是欧美、印度等区域自建产业链中长期将减少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市场份额;三是A股市场表现不佳,公募基金重仓持股的光伏板块面临基民赎回压力,被迫二级市场减仓,进而形成减仓-股票下跌-减仓的循环。
从细分子行业来看,除导电银浆板块取得正收益外,其他板块均大幅下跌。其中,逆变器、光伏胶膜、硅片、光伏焊带、石英坩埚和光伏设备子行业跌幅均超过30%。
个股层面无亮点,帝科股份表现突出。个股层面,截至2023年11月17日,仅帝科股份、易成新能和乐凯胶片股票取得正向收益,而排名后五名公司为德业股份、海优新材、锦浪科技、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
2023年,帝科股份发力N型TOPCon电池正反面银浆,并加快 N 型 HJT电池正背面低温银浆及银包铜浆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储备IBC电池、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等下一代光伏电池金属化浆料技术,其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二级市场股价得到市场认可。
2023Q3公募基金对光伏板块大幅减仓,持仓市值大幅缩水。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披露的重仓持股中光伏公司合计持股数量42亿股,较2022年底减少44.19%;合计持仓市值1243.11亿元,较2022年底下滑64.96%;合计持股比例3.86%,较2022年底下滑3.53个百分点。
公募基金持仓50亿元以上的光伏公司仅剩阳光电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TCL中环、晶科能源、晶盛机电等头部企业。
2024年光伏行业需求增速有望回归20%左右的历史增速水平。2023年,按照中国170GW的装机容量,海外市场200GW的装机需求测算,全球装机容量有望达370GW,同比增长近六成。短期来看,随着国内一二三期风光大基地项目的落地和配套的特高压输送通道使用,国内光伏装机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而欧洲市场经过2023年以来的组件清库存、电价的回落等因素影响,预计2024年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平稳。而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清洁能源需求高增预计保持较高增速。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保持15%-25%增速,达425.5GW-462.5GW。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动力十足,国家政策和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驱动行业中长期持续发展。
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到“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而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World Energy Transitions Outlook 2022》,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5200GW,2050年将达到14000GW,将产生每年450GW的新增装机需求。行业空间极为广阔
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淘汰赛,加速优胜劣汰。2021-2023年,光伏行业面临国内外旺盛的市场需求,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银行大规模扩大产能,同时,跨界资本进入,行业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近三年的快速扩产,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各环节均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根据统计,预计到2023年底,硅料、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产能将达246万吨(对应928GW硅片供应能力)、785GW、780GW、815GW。即使不考虑2024年各环节新增产能,光伏主材环节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制造端过剩将导致各环节价格低迷,各环节均面临盈利下滑压力。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行业产能过剩预期减缓或者终止新增产能投放、资本市场融资收紧减少项目资金来源以及落后产能的加速退出,有利于减少市场供给。
同时,2023年11月,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召开光伏制造业企业座谈会,重点围绕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挑战,引导光伏产业产能合理布局,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但是,短期光伏行业洗牌不可避免,高成本落后产能以及资金实力较差二三线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光伏行业二级市场基本完成估值收缩,震荡探底后将迎来新一轮周期。回顾光伏产业指数的二级市场的估值变化,可以发现2020年至2023年经历两个阶段:
1)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估值大幅扩张阶段。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及美联储大幅降息并重启QE,全球央行开启宽松货币政策,光伏行业全球装机需求高增。
2020、2021年中国光伏装机增速分别达60.67%和13.86%;同期,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同比增长13.04%、30.77%。该阶段光伏产业指数PE(TTM)从25倍抬高到64倍,对应PB(LF)从1.85倍提升到6.8倍。
2)2021年8月至今,估值大幅收缩阶段。2021年后,光伏产业链大幅扩产、行业供需格局预期扭转,2022年地缘政治冲突提升欧洲光伏市场需求,贸易政策加速海外厂商自建产业链预期以及2022年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
截至2023年11月17日,光伏产业指数PE(TTM)12.58倍、PB(LF)2.33倍,分别处于历史1.71%分位和25.64%分位。
2024年,光伏行业需求增速预计有所放缓,行业进入洗牌阶段。此阶段将是企业技术、成本、管理、战略的试金石,建议从成本优势、资金优势、产品差异化、技术优势等角度选择个股。建议投资者关注:
1) 制造端龙头企业,如TOPCon电池产业链条相关领先企业和光伏玻璃领域头部企业。
2) 技术创新领域,建议关注钙钛矿电池领域布局企业。
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渗透率将大幅提升。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电池(TOPCon电池)在N型硅片衬底上沉积超薄氧化硅层和掺杂多晶硅层形成钝化接触结构。TOPCon电池具有优良的界面钝化性能,全面积收集载流子从而提高填充因子系数,结构简单无需光刻开孔,兼容现有的PERC生产线等优点。
2022年以来,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钧达股份、仕净科技等企业均大幅加码TOPCon电池产能。根据PV InfoLink统计,2023年、2024、2025年,TOPCon名义产能将有望达到477GW、662GW和725GW,并预计2023年、2024年、2025年对应组件出货量110GW、264GW和374GW。
可以预见TOPCon电池市场渗透率将显著提升,这将重复2019年PERC电池迭代铝背场电池的过程。对应的晶科、钧达等TOPCon电池制造商有望阶段性享受行业快速发展红利。
TOPCon电池工序端较长,涉及产业链环节较多。TOPCon电池生产工序包括:清洗制绒、硼扩散、湿法刻蚀、SiOx/非晶硅薄膜沉积、P扩散/高温晶化、正面ALOx/SiNx沉积、背面SiNx沉积、丝网印刷烧结等。
TOPCon电池技术路线的普遍采用,对N型硅料、N型硅片、TOPCon电池相关设备及耗材需求均产生积极影响。
(1)N型硅料
N型硅料的需求将受益于TOPCon电池的崛起而快速增长。P型硅料随着下游PERC产线的淘汰,需求将呈收敛态势。而N型硅料将随着下游TOPCon电池、HJT电池等N型电池需求放量而占比提升。N型多晶硅产品品质要求严格,其技术指标需要达到国标电子级三级以上标准。
其对于产品纯度、体表金属杂质含量要求均有大幅提升。按照 PV Infolink的估算,2024年 TOPCon光伏组件出货量264GW,对应理论N型硅料需求量约88万吨,预计同比增长140%。
硅料总体供应过剩,头部企业具备N/P切换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老牌硅料生产企业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通威均有10万吨/年级别的硅料产能释放,同时,新加入者如青海丽豪、清电集团、信义光能、合盛硅业、宝丰能源、上机数控等一期项目5-10万吨/年不等产能投放。
预计2023年我国硅料新增产能123万吨/年,年底国内多晶硅供应能力有望达236.80万吨/年。而2024年仍有合盛硅业、大全能源、中来股份和南玻A新增产能投产。硅料环节存在明显产能过剩风险。从产品结构来看,N型硅料对产品纯度要求更高,对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头部硅料供应商如通威股份、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公司均具备批量化供应N型硅料的能力,预计未来将逐步提高N型硅料生产比例。供给宽裕背景下,N/P硅料价差有所收敛,但产品溢价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预计2024年,多晶硅供给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导致产品价格下探。无论是N型或P型硅料价格将触及行业生产成本甚至现金成本。部分高成本产能将面临亏损压力,行业进入淘汰落后产能阶段。
同时,部分拟建和在建项目将面临延迟投产、暂停或者取消生产局面。而头部硅料企业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经历2022年的行业景气上行阶段,均储备充足的现金和较低的有息负债,有望扛过行业周期低谷阶段,从而实现下一轮的周期扩张。
(2)N型硅片和相关设备耗材
P型和N型单晶硅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掺杂成分不同,N型掺磷,P型掺硼。二是导电类型不同,N型电子导电,P型空穴导电。三是导电能力不同,N型自由电子越多,导电能力越强;P型空穴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N型硅片的生产需要满足更低的含氧量要求,单晶炉升级迭代增加潜在超导磁场单晶炉需求。N型硅片对晶体品质和氧碳含量要求很高,要求更高的少子寿命和更低的氧含量。目前行业内从优化工艺参数,热场结构优化以及采用新型的直拉技术(超导磁场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达到纯度更高的半导体级单晶硅,市场逐步导入高成本的磁场拉晶技术。磁场拉晶技术中磁感线与大多数的熔体对流流向垂直,可以有效抑制坩埚内熔体的强烈对流,减少坩埚内壁的腐蚀,降低单晶硅中的氧含量。
目前,晶盛机电、松瓷机电和连城数控均推出相应低氧单晶炉产品。其中,晶盛机电将半导体领域的超导磁场技术导入光伏领域,实现小于5ppm的超低氧单晶硅稳定生长,彻底消除同心圆与提高少子寿命,拓宽了有效电阻率范围,得到市场批量订单。
考虑到TOPCon电池放量带来的N型硅片的切实预期,按照2024、2025年35%、60%的超导磁场单晶炉估算,对应的市场空间有望达71.08亿元和127.91亿元。
硅片减薄带来金刚线、切片机等设备耗材的迭代需求。硅片发展的趋势是大尺寸、薄片化、N型。硅片薄片化切割可以减少硅料损耗,增加每公斤硅料的出片数。TOPCon电池厚度在130μm左右。TOPCon电池具备更高的硅片减薄潜力。
因此,对于切片机,使用更小线径金刚线、更高线速、小轴距切割设备来实现硅片减薄、提高切割质量降低切削耗损量、提高切片效率。2022年,用于单晶硅片的金刚线母线直径为38μm,且呈不断下降趋势。
同时,钨丝金刚线批量化供应,进入切割辅材领域。金刚石线单GW硅片用量随着线径的减少而增长。
粗略估算,2023、2025、2030年全球金刚石线需求量87.69、137.90和290.64亿元,呈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薄片化的硅片环节切割难度加大,切割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切割加工服务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目前,国内光伏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市场竞争稳定,将持续受益于下游的需求放量。建议关注头部金刚石线企业。
(3)TOPCon电池相关核心设备
TOPCon电池核心设备阶段性受益于TOPCon电池扩产。TOPCon电池核心设备为扩散炉、LPCVD/PECVD/原子层沉积设备、激光开槽设备、退火炉/丝网印刷机等。隧穿氧化层和掺杂多晶硅层制备存在路线分歧。
LPCVD技术成熟,成薄膜纯度高,致密度高,表面均匀性好,得到市场认可。而PECVD能够解决后道工艺兼容问题,实现低温环境下CVD沉积且成膜速度快,部分厂商选择PECVD路线。
捷佳伟创PE-POY技术方案实现隧穿氧化层、Poly层和原位掺杂的三合一制备,解决绕度、能耗高、石英器件损耗高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从市场空间来看,以晶科能源的11GW TOPCon电池项目为例,生产设备合计投资额23.10亿元,单GW投资额2.1亿元,其中,高温设备、湿法设备和金属化设备对应单GW投资分别为1.24亿元、0.36亿元和0.23亿元。
按照PV Infolink预测的2023、2024、2025年新增TOPCon电池产能396GW、185GW、63GW,累计设备需求644GW,对应1352亿元的设备投资需求。
相对于光伏产品制造端,光伏设备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清洗设备、制绒设备、扩散炉设备、LPCVD/PECVD印刷和自动化设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超过50%,将享受行业扩张红利。
2024年,各环节产能阶段过剩加速优胜劣汰,实际产能投放进度将低于预期。但TOPCon电池的主流趋势带来各设备环节需求放量。同时,HJT设备和钙钛矿设备与TOPCon设备存在重叠,有望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2024年,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增速平稳,继续带来光伏玻璃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时,大尺寸、薄片玻璃等差异化产品占比继续提升,光伏玻璃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从供给端来看,行业经历2021年以来的产能持续释放,产品价格保持低迷。
行业低盈利特征将减缓新增产能释放。监管层对光伏玻璃产能过剩预警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端的收紧进一步强化供给端约束。预计2024年,光伏玻璃供需好转,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实现盈利好转与中长期市场份额的提升。
需求端,光伏玻璃中长期市场空间较为广阔。玻璃作为无机材料相对于高分子背板具备生命周期更长、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阻隔性、环境友好性等优势,是太阳能电池良好的封装材料。光伏玻璃的需求取决于下游光伏装机量,光伏玻璃的市场渗透率、双玻组件的市场渗透率。
总量上,我国光伏玻璃需求将跟随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需求结构上,182、210双面双玻组件占比提升以及BIPV的渗透率增加,薄片化、大尺寸玻璃需求更快增长。
预计2024年、2025年和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量425.5GW、532.8GW和1071.65GW,对应的理论光伏玻璃日熔量分别达11.59万吨、14.78万吨和30.96万吨。光伏玻璃技术迭代速度缓慢,不会被其他封装材料大幅替代,中长期市场空间较大。
供给端,政策收紧减缓新增产能释放力度。根据卓创资讯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0月,我国光伏玻璃在产产能日熔量9.37万吨/天,同比增长46.35%;当月产量224.44万吨,同比增长38.76%。产能和产量边际增速来看,均呈现明显放缓态势。
根据中国玻璃网对各地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听证会汇总,2023年规划投产的产能10.83万吨/日。截至2023年11月,实际投产力度在3万吨左右,显著低于规划预期。
目前,一方面,光伏玻璃行业低盈利特征减缓或者暂停部分项目投产;另一方面,政策端强调行业避免产能过剩,收紧行业供给。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的有关通知》,并明确提出产能风险预警,省级部门需结合两部委建议,判定项目风险等级。
如果备案的产线被判定为低风险,需要省级负责单位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后才可进行相应建设。
因此,可以预期,2024年除了以福莱特、信义光能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具备较强的扩张能力外,其他二三线厂新增产能力度将进一步放缓。
预计2024年光伏玻璃价格有所回暖,成本稳中有降。2021-2023年,光伏玻璃供给宽裕,3.2mm和2.0mm光伏玻璃价格在低位运行近三年。为应对竞争者威胁和减缓行业过快产能投放,在供需偏充裕的背景下,头部企业对光伏玻璃的定价趋于谨慎。
在光伏装机容量平稳增长的预期下,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玻璃供需有望保持紧平衡,行业库存天数有望缩减、开工率有望上调而产品价格有望呈缓慢抬升趋势。从成本端来看,纯碱、石英砂和燃料占成本的主要部分。
房地产行业仍处于大的下行周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向长期均衡位置靠近,纯碱的建材需求端缩减。而供给端2024年有连云港碱业120万吨的新增产能。
纯碱供需有望偏向宽裕,从而减轻光伏玻璃成本压力。而超白石英砂具备资源属性,随着中小砂矿关闭和下游光伏玻璃放量,中长期供应偏紧,价格易涨难跌。预计2024年光伏玻璃成本有望呈稳中有降趋势。
福莱特和信义光能在光伏玻璃行业形成双寡头格局。2022年底,两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五成。龙头光伏玻璃厂商在超白石英砂资源控制、大窑炉生产工艺积累、生产自动化、资金实力、融资渠道以及长单销售等方面具备优势,能够拉开与中小规模厂商的成本差距。
并且头部光伏玻璃厂商均制定中长期产能扩张计划,能够在行业低谷时扩大市场份额,在行业景气度提升时,具备更大的盈利弹性。
钙钛矿材料是第三代光伏材料中最受瞩目的光伏材料。钙钛矿材料的结构为ABX3。钙钛矿材料在光电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其对光的吸收能力强,吸收范围广,几乎可以吸收全部可见光。钙钛矿光伏电池(PSCs)是以钙钛矿材料作为吸光层的光伏电池。
钙钛矿光伏电池的结构是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衍生而来,由导电基底、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活性层、空穴传输层以及对电极材料组成。
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当光射入玻璃上面时,能量大于 CH3NH3PbX3 禁带宽度的光子被其吸收,然后产生激子,激子在材料内部和界面处分离成为空穴和电子,空穴和电子分别被导电玻璃和金属电极收集,从而产生电流。
钙钛矿电池具备更高的效率提升潜力。从效率来看,晶硅电池理论极限转换效率为29.43%,而单结和双叠层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分别为33%和44.3%,远高于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钙钛矿电池具有更大的效率提升潜力。
2023年11月,上海乐天钙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6.25%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效率。同月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刷新世界纪录。
钙钛矿电池生产流程较短。钙钛矿工艺流程包括薄膜制备、激光刻蚀、封装三大步。钙钛矿电池的生产从原材料到钙钛矿组件仅需单一工厂即可完成,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其主要原材料包括导电玻璃、胶膜、靶材、化工原料。
根据协鑫光电披露的信息,从原材料到组件成型仅仅需要45分钟。大规模量产后的钙钛矿电池组件生产成本具备更大的降本空间。
大面积制备钙钛矿吸光层是行业发展难点,相关设备需求受益。钙钛矿电池包括五层结构,其中,电子传输层(ETL)、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HTL)为制备工艺的核心环节。钙钛矿吸光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沉积法、气相沉积法和喷墨打印法,而溶液沉积法(一步法和二步法)是目前主流钙钛矿吸收层制备方法。
同时,研发人员探索使用气相沉积和喷墨打印法制造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制备大面积高性能高稳定性均匀高质量的薄膜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主要设备包括镀膜设备、涂布设备、激光设备、封装设备。
镀膜设备可应用在透明导电薄膜、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层、背电极的沉积。设备包括磁控溅射(PVD)/等离子源(RPD)/原子层沉积(ALD)/化学气相沉积(CVD)/蒸镀设备等。
涂布设备主要应用于制备钙钛矿吸光层,狭缝涂布作为一种精密的涂布技术得到市场认可。激光设备主要应用于串联电池等,主要包括激光膜切与激光清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单GW投资额在5亿元左右,其中,镀膜设备价值占比约50%。
钙钛矿大规模商业化运用尚待时日,相关技术储备值得期待。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持续提升和优化。行业参与者目前较多,如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牛津光伏、万度光电、仁烁光能和宁德时代等。
协鑫光电发布公告称,在其推出的1m*2m的钙钛矿单结组件光电转换效率18.04%,创大面积电池新的世界纪录。目前行业主要参与者运行生产线以百兆瓦级别产线为主。
钙钛矿电池进入大规模商用,需要解决大面积的钙钛矿薄膜的制备,需要提高实际工况下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降低钙钛矿电池的生产成本以及实现无铅化、低毒性的钙钛矿材料的开发。
钙钛矿电池作为较具备潜力的新一代电池技术,预计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和制造水平提升将推动商业化进程,打开新的增量空间。中长期建议关注前瞻性储备钙钛矿量产技术公司以及提供相关制造设备和材料企业。
文章来源:瓜州工业微刊、弗思迈智能科技
新型光伏电池及组件技术论坛
针对光伏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要求,究竟哪种电池模式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光伏新势力?材料端、设备端、生产端、检测端、应用端如何齐力合作,协同发展?
DT新材料以“应变·创新·光伏新势力”为主题,举办新型光伏电池及组件技术论坛,重点探讨N型电池、钙钛矿、叠层技术,聚焦新型电池产业化道路、电池组件的测试方法,助推光伏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