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安全新媒体
近日,闵行区消保委与上海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接到消费者李先生投诉:车机系统更新后,手机app中的新功能可以更新显示其行驶路径和相关车辆信息,但该功能默认开启无法关闭,认为企业未经其允许收集个人信息,要求关闭相关数据收集功能。
01
处理过程及结果
由于涉及汽车数据安全,闵行区消保委与汽车办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联系消费者了解车企手机端口收集的信息类别及内容,核实相关情况,并反馈车辆生产厂家。
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车机数据材料,该功能主要显示的数据类别为行驶数据,包括行踪轨迹、车辆操控数据、车辆工况数据、车辆行驶数据等信息。
汽车办进一步核验发现行驶轨迹并未涉及具体定位信息。经协调沟通,车辆生产厂家表示收到消费者的反馈后,已及时升级更新OTA,在手机端授权车主自主开启或关闭该功能。
02
行车数据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随着车机智能化的普及,车机数据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汽车办密切关注相关投诉。
本案中,双方争议在于显示的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判断是否属于个人信息的标准是“可识别性”,即通过该数据是否可能找到特定个人。根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2020),判定某项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应考虑以下两条路径:
一是识别,即从信息到个人,由信息本身的特殊性识别出特定自然人,个人信息应有助于识别出特定个人;
二是关联,即从个人到信息,如已知特定自然人,由该特定自然人在其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如个人位置信息、个人通话记录、个人浏览记录等)即为个人信息。数据经过差分隐私算法、匿名算法等处理,使个人信息主体无法被识别且不能被复原之后,这部分数据便不再属于个人信息。
就本案消费者提供的行踪轨迹、车辆操控数据、车辆工况数据、车辆行驶数据等信息来看,虽然信息关联到自然人,但经过匿名算法等处理后,数据已无法关联到特定自然人。
03
汽车办观点
汽车办认为,汽车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保障数据安全,遵守2021年《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在开展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精度范围适用”“脱敏处理”等原则,减少对汽车数据的无序收集和违规滥用,做好网络安全自查、数据安全监督和治理,做好相应的管理,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另外,消费者要提高对“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遇到企业收集使用自身数据信息时,应注意其是否尽到告知、征得同意、做好数据处理的匿名化脱敏,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反馈,因为消费者也扮演着产品监督的角色。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DC_NJPIRkb5UjV3XNUVnyw
- THE END -
精品活动推荐
因文章部分文字及图片涉及到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17316577586,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