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当前正处于“移梁换柱”的阶段,CHBN产品体系中,ToC基本见顶,这点是共识;ToH还在增长,但发展空间并不大;ToB正在快速增长,而且空间巨大;ToN能力和产品仍在沉淀中。
简单来说,中国移动收入的顶梁柱正在从C上逐步转移到B上。
要发展ToB,靠什么呢?
标准答案当然是靠产品、技术、服务、和资源这些硬实力,但同时,我认为中国移动要掌握好一个“势”的问题,中国移动在ToB发展的“势”在哪里呢?我认为当前势在信创。
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高质量发展提了很多年了,自不用多说,那“高水平安全”指的是什么呢?
过去很多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长期处于模仿和引进的地位。国际IT巨头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也垄断了国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它们制定了国内IT底层技术标准,并控制了整个信息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崛起,某些国家主动挑起贸易和科技领域的摩擦,试图打压中国的和平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底层支持的信息技术领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重点打击、攻击的对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从何谈起?!所以才有了国家层面定调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而“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正是在这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延申而来的。
何谓“高水平安全”?具体到信息技术领域,我认为,高水平安全的核心就是自主可控。那如何做到自主可控呢?前提在于做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创”。
从现状来看,信创产业的生态体系极为庞大。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这四部分构成——
基础设施:CPU 、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各种云等。
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BIOS 等。
应用软件:OA、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流版签软件等。
目前国内的信创产业中,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是最重要的产业链环节。
- 02 -
信创之于中国移动意味着什么?一是责任,二是机遇。
先谈责任。
信创国产化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研发,取得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国产化不仅仅是简单地生产国内品牌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推动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客观来说,信创国产化对国家而言意义重大,但对于数字能力服务商而言,则未必。因为这背后意味着巨大的改造投入、庞大的工作量、额外增加的运维成本,甚至还面临试错成本和效率的降低。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云服务厂商,它要匹配信创的要求,就必须要把自家资源池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全部替换为国产化的产品,这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此外由于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保证国产化技术/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仍难一蹴而就,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这必然会带来额外的运维成本。
所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实现信创国产化改造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厂商很可能不会走这条路,也走不了这条路。
这时候,就需要为国家信息安全兜底的国有企业出手了。而有能力、有实力去兜底的国有企业并不多,中国移动是其中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信创国产化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是一种责任。
- 03 -
再谈机遇。
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市场空间1.14万亿美元。中国计算产业市场空间1043亿美元,即7300亿元。按照50%为信创产业市场规模计算,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市场规模突破3650亿元,市场容量将突破万亿。
具体来看,国资委79号文等政策文件明确央国企信创替换的节奏和要求,以及相应财政预算、贴息金融扶持政策等资金扶持计划的陆续出台,央国企信创建设发展迎来全面加速,信创产品采购步入常态化阶段。
这是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蛋糕,而且这块蛋糕可能是“特供”的。
当前,国家层面正在推进国家云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全国范围内的云计算平台,以此推动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数字化水平。
显然,国家云是实现自上而下的信创国产化的最有效的方式。而中国移动是国家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所以,信创在未来几年对中国移动来说就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而且是必须把握好的机遇。
尤其是对移动云而言,当前,移动云仍处于追赶阶段,市场份额仍不高,尚未达到15%这个盈亏平衡点,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变得复杂和激烈,前面的巨头阿里云、腾讯云正在积极变革求进,而后面的字节云、京东云快速追赶,移动云想要实现逆风翻盘,信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抓住了,会上一个台阶,形成竞争壁垒,抓不住,可能将面临边缘化的风险。
- 04 -
信创的尽头是什么?是战新。
信创是解决当前国家信息技术领域安全问题的特效药,是中国移动近期的机会所在,而国家要实现产业长期的强身健体,关键在战新产业,而这也是中国移动长期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战新产业?简单来说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当下”、3年内要形成重大突破的领域,需要加快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此外还有一个概念叫“未来产业”,是面向5-8年需要实现底层技术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必争领域。未来产业会逐步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化,可以理解为未来的战新产业。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技术围堵一刻也没有放松,密集打压高科技企业、技术“卡脖子”问题愈加突出。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很多行业和产品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资央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大国博弈、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抓好的“责之重者”。中国移动作为国家的可靠力量,关键时刻要扛起责任,一手抓加快补短、守住底线,针对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整合各类资源、利用丰富手段、攻克战略必争“山头”、实现突围发展。一手抓前瞻布局、制胜未来,在未来网络、未来信息等领域,全力构筑创新链,开辟制胜新赛道、前瞻国际竞争制高点。
而对于中国移动自身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必须抓好的“企之要者”。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力、控制力是实现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标配、是高质量发展的刚需,也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要牢牢把握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强化前瞻思维和底线思维,优化领域布局聚力技术攻关,兼顾产业宽度、产业高度和产业韧度,夯实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当前,中国移动基于链长创新多种合作模式,加速双链协同发展。以“破风8676”芯片为例,射频收发芯片研发难度高,产业积累薄弱,应用需求迫切。中国移动积极承担产业链链长作用,形成移动、N个整机厂家和1个芯片厂家编队作战,供需深度合作,共同定架构、定指标,走精打细算定制化路线,一次攻关满足N家需求,把芯片到整机适配时间缩短近一半,大幅提升攻关成效。
不光是芯片领域,中国移动在未来网络、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在努力打造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特区,,努力打造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如果沿着当前的路径走下去,中国移动很可能会多个产业领域上“再造一个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