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射频美学 ▲ ,一起学习成长
这是射频美学的第1470期分享。
来源 | 整编;
微圈 | 进微信群,加微信: RFtogether521 ;
备注 | 昵称+地域+产品及岗位方向 (如大魔王+上海+芯片射频工程师);
宗旨 | 看到的未必是你的,掌握底层逻辑才是。
在射频系统或者部件中,为什么很多时候都是用50Ω的阻抗(有时候这个值甚至就是PCB板的缺省值)?为什么不是60Ω或70Ω呢?这个数值是怎么确定下来的?背后又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为您打开其中的奥秘!我们知道,射频的传输需要天线和同轴电缆,射频信号的传输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传输更远的距离,为了传输更远的距离,我们往往希望用很大的功率去发射信号便于覆盖更大的通信范围。但实际上,同轴电缆本身是有损耗的,和我们平常使用得导线一样,如果传输功率过大,导线会发热甚至熔断。这样,我们就有一种期望,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传输大功率,同时损耗又非常小的同轴电缆。大概在1929年,贝尔实验室做了很多实验,最终发现符合这种大功率传输,损耗小的同轴电缆其特征阻抗分别是30Ω和77Ω。其中,30Ω的同轴电缆可以传输的功率是最大的,77Ω的同轴电缆传输信号的损耗是最小的。30Ω和77Ω的算术平均值为53.5Ω,30Ω和77Ω的几何平均值是48Ω。我们经常所说的50Ω系统阻抗,其实是53.5Ω和48Ω的一个工程上的折中考虑,考虑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损耗尽可能同时满足。而且通过实践发现,50Ω的系统阻抗,对于半波长偶极子天线和四分之一波长单极子天线的端口阻抗也是匹配的,引起的反射损耗是最小的。我们常见的系统中,比如电视TV和广播FM接收系统中,其系统阻抗基本上都是75Ω,正是因为75Ω射频传输系统中,信号传输的损耗是最小的,TV和广播FM接收系统中,信号的传输损耗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对于带有发射的电台而言,50Ω是很常见的,因为最大功率传输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损耗也比较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对讲机系统中,经常看到的都是50Ω的参数指标。如果说阻抗匹配到50Ω,从数学上是可以严格做到的,但实际应用中的任何元件、线路、导线都存在损耗,而且设计的任何系统部件都存在一定的射频带宽,所以匹配到50Ω,工程上只要保证所有的带内频点落在50Ω附近即可。在Smith圆图上来看,就是尽可能趋近于圆图的圆心即可,确保带内的射频传输信号尽可能没有反射损耗,获得最大程度的能量传输。为什么大多数工程师喜欢用50Ω作为PCB的传输线阻抗?为什么不是60Ω或70Ω呢?对于宽度确定的走线,有三个主要的因素会影响PCB走线的阻抗:一是PCB走线近区场的EMI(电磁干扰)和这个走线距参考平面的高度是成一定的比例关系的,高度越低意味着辐射越小;二是串扰会随走线高度有显著的变化,把高度减少一半,串扰会减少到近四分之一;三是高度越低阻抗越小,不易受电容性负载影响。所有的三个因素都会让设计者把走线尽量靠近参考平面。阻止你把走线高度降到零的原因是,大多数芯片驱动不了阻抗小于50Ω的传输线。(这个规则的特例是可以驱动27Ω的Rambus,以及National的BTL系列,它可以驱动17Ω)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用50Ω最好。例如,8080处理器的很老的NMOS结构,工作在100KHz,没有EMI,串扰和电容性负载的问题,它也不能驱动50Ω。对于这个处理器来说,高的阻抗意味着低功耗,你要尽可能的用细的,高的这样有高阻抗的线。当然,纯机械的角度也要考虑到。例如,从密度上讲,多层板层间距离很小,70Ω阻抗所需要的线宽工艺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你应该用50Ω,它的线宽更加宽,更易于制造。那么,同轴电缆的阻抗又是怎样的?在RF领域,和PCB中考虑的问题不一样,但是RF工业中同轴电缆也有类似的阻抗范围。根据IEC的出版物(1967年),75Ω是一个常见的同轴电缆(注:空气作为绝缘层)阻抗标准,因为你可以和一些常见的天线配置相匹配。它也定义了一种基于固态聚乙烯的50Ω电缆,因为对于直径固定的外部屏蔽层和介电常数固定为2.2(固态聚乙烯的介电常数)的时候,50Ω阻抗趋肤效应损耗最小。
你可以从基本的物理学来证明50Ω是最好的,电缆的趋肤效应损耗L(以分贝做单位)和总的趋肤效应电阻R(单位长度)除以特性阻抗Z0成正比。总的趋肤效应电阻R是屏蔽层和中间导体电阻之和。屏蔽层的趋肤效应电阻在高频时,和它的直径d2成反比。同轴电缆内部导体的趋肤效应电阻在高频时,和他的直径d1成反比。总共的串联电阻R,因此和(1/d2+1/d1)成正比。综合这些因素,给定d2和相应的隔离材料的介电常数ER,你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减少趋肤效应损耗。在任何关于电磁场和微波的基础书中,你都可以找到Z0是d2,d1和ER(博主注: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函数。把公式2带入公式1中,分子分母同时乘以d2,整理得到:公式3分离出常数项(/60)*(1/d2),有效的项((1+d2/d1) / ln(d2/d1))确定最小点。仔细查看公式三公式的最小值点仅由d2/d1控制,和ER以及固定值d2无关。以d2/d1为参数,为L做图,显示d2/d1=3.5911时(注:解一个超越方程),取得最小值。假定固态聚乙烯的介电常数为2.25,d2/d1=3.5911得出特性阻抗为51.1Ω。很久之前,无线电工程师为了方便使用,把这个值近似为50Ω作为同轴电缆最优值。这证明了在0Ω附近,L是最小的,但这并不影响你使用其他阻抗。例如,你做一个75Ω的电缆,有着同样的屏蔽层直径(注:d2)和绝缘体(注:ER),趋肤效应损耗会增加12%。不同的绝缘体,用最优d2/d1比例产生的最优阻抗会略有不同(注:比如空气绝缘就对应77Ω左右,工程师取值75Ω方便使用)。其他补充:上述推导也解释了为什么75Ω电视电缆切面是藕状空芯结构而50Ω通信电缆是实芯的。还有一个重要提示,只要经济情况许可,尽量选择大外径电缆(博主注:d2),除了提高强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外径越大,内径也越大(最优的径比d2/d1),导体的RF损耗当然就越小。为什么50Ω成为了射频传输线的阻抗标准?一个最为流传的故事版本,来自于 Harmon Banning的《电缆:关于50Ω的来历可能有很多故事》。在微波应用的初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阻抗的选择完全依赖于使用的需要。对于大功率的处理,30Ω和44Ω常被使用。另一方面,最低损耗的空气填充线的阻抗是93Ω。在那些岁月里,对于很少用的更高频率,没有易弯曲的软电缆,仅仅是填充空气介质的刚性导管。半刚性电缆诞生于50年代早期,真正的微波软电缆出现是大约10年以后了。随着技术的进步,需要给出阻抗标准,以便在经济性和方便性上取得平衡。在美国,50Ω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为联合陆军和海军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名为JAN的组织成立了,就是后来的DESC,由MIL特别发展的。欧洲选择了60Ω。事实上,在美国最多使用的导管是由现有的标尺竿和水管连接成的,51.5Ω是十分常见的。看到和用到50Ω到51.5Ω的适配器/转换器,感觉很奇怪的。最终50Ω胜出了,并且特别的导管被制造出来(也可能是装修工人略微改变了他们管子的直径)。不久以后,在象Hewlett-Packard这样在业界占统治地位的公司的影响下,欧洲人也被迫改变了。75Ω是远程通讯的标准,由于是介质填充线,在77Ω获得最低的损耗。93Ω一直用于短接续,如连接计算机主机和监视器,其低电容的特点,减少了电路的负载,并允许更长的接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MIT RadLab Series的第9卷,里面有更详细的描述。
声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射频美学。 本公众号目前传播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其他公众号转载、累积文章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