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创板日报》10月24日消息,芯片大厂三安光电宣布,旗下子公司湖南三安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完成开发,产品进入小批量生产及送样阶段。
消息一公布很快得到市场的反馈,10月25日三安光电股票马上跳涨1.94%。之所以大涨在于涉及一个关键因素——碳化硅!
熟悉半导体产业的,知道碳化硅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也是最近几年半导体产业异常火热的一个小风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详细探讨一下碳化硅。
一、为什么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碳化硅(SiC)是由硅(Si)和碳(C)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结合力非常强,在热、化学、机械方面都非常稳定。SiC存在各种多型体(多晶型体),它们的物理特性值各有不同。4H-SiC最适用于功率元器件。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晶体生产技术和器件制造水平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全球的材料、器件和应用产业链。
二、第一代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根据半导体材料的能隙宽度,可以将其分为三代:
第一代半导体:以硅(Si)为代表,能隙宽度约为1.1电子伏特(eV),适用于低压低频的场合,如微处理器、存储器等。
第二代半导体:以砷化镓(GaAs)为代表,能隙宽度约为1.4 eV,适用于中压中频的场合,如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
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SiC)为代表,能隙宽度大于2eV,适用于高压高频的场合,如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
三、碳化硅的主要优势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相比于前两代,主要有以下优势:
1、高能隙:能隙宽度为3.26eV,是硅的3倍,可以承受高达10kV的电压,适合高压场合;从而提高了半导体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2、高热导率:热导率为4.9 W/cm·K,是硅的3倍,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从芯片内部传导到外部,适合高温场合;有效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3、高电子饱和漂移速率:电子饱和漂移速率为2.7×10^7cm/s,是硅的2倍,可以实现高频开关和低导通损耗,适合高频场合;从而提高了半导体的效率和带宽。
随着半导体制程要求越来越高,稳定性、降低散热成本、提高效率,这正是目前第一、二代半导体硅和砷化镓亟待优化解决的问题。因此,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实至名归。
四、碳化硅主要应用领域
碳化硅由于其优异的物理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等领域,如:
电动汽车:碳化硅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力转换器、充电器、逆变器等部件,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和续航里程,降低了体积和重量。
通信:碳化硅可以用于通信基站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部件,提高了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降低了干扰和功耗。
能源:碳化硅可以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功率变换器、开关等部件,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了成本和污染。
工业:碳化硅可以用于工业驱动、焊接、激光切割等领域的功率模块、整流桥等部件,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了维护和故障率。
五:中国碳化硅产业应用及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充电桩等下游市场的快速爆发,中国的碳化硅(SiC)功率元件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从产业链来看,碳化硅(SiC)产业链条较长,涉及衬底、外延、器件设计、器件制造和封测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碳化硅衬底和外延片的价值量占比超过一半,衬底成本最大,占比达47%;其次是外延成本占比为23%,成为决定碳化硅器件品质的关键。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按2022年应用结构来看,光伏储能为中国碳化硅(SiC)市场最大应用场景,占比约38.9%,接续为汽车、工业以及充电桩等。当然,汽车市场作为未来发展主轴,即将超越光伏储能应用,其份额至2026年有望攀升至60.1%。
2023年,中国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此前中国碳化硅材料仅占全球约5%的产能,然而业界乐观预计,2024年中国碳化硅晶圆在全球的占比有望达到50%。
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三安光电等公司均斥资提高碳化硅晶圆/衬底产能,目前这些中国企业每月的总产能约为6万片。随着各公司产能释放,预计2024年月产能将达到12万片,年产能150万。
根据行业消息和市调机构的统计,此前天岳先进、天科合达合计占据全球5%的市场份额,而全球四大碳化硅领先厂商的份额要大得多,其中Wolfspeed占比60%,Coherent占比15%,罗姆电子占比13%,SK Siltron占比5%。
业界称,此前不少海外研究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表示怀疑,然而近期博世、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都与中国企业签订碳化硅合约,足以证明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快速提升。
今年5月,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两大厂商均在其官微宣布,与国际半导体大厂英飞凌签订了供货协议。根据协议,天科合达和天岳先进将为英飞凌供应用于生产SiC半导体的6英寸(150mm)碳化硅晶圆和晶锭,两家企业的供应量均将占到英飞凌未来长期预测需求的两位数份额。未来也将提供200mm直径碳化硅材料,助力英飞凌向200mm直径晶圆的过渡。
今年6月,意法半导体在官网宣布,将同三安光电在中国重庆建立一个新的8英寸碳化硅器件合资制造厂。新的SiC制造厂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预计将于2028年全面落成,届时将更好地支持中国的汽车电气化、工业电力和能源等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三安光电将利用自有SiC衬底工艺,单独建造和运营一个新的8英寸SiC衬底制造厂,以满足该合资厂的衬底需求。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市场主要使用150mm碳化硅晶圆,预计到2024年随着制造商的扩产,产品价格将明显下滑,这会给竞争力较弱的制造商带来挑战。
根据TrendForce咨询此前研究,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的SiC功率半导体产值以功率元件业(包含Fabless、IDM以及Foundry)占比最高,达42.4%,接续为衬底片制造业及外延片制造业。
对于碳化硅(SiC)衬底及外延材料环节,中国厂商已逐渐赢得海外领先业者的认可,尤其体现在外延片环节。须留意的是,在碳化硅(SiC)晶体厚度与一致性指标上,本土厂商仍需付出诸多努力,以期实现在汽车电驱系统等更多高端场景中的应用。当前中国正在展开大规模的SiC材料扩产行动,预估2023年中国N-Type SiC衬底产能(折合6英寸)可达1020Kpcs,其中以天科合达份额续居首位。
如今,无论是上游材料、晶圆代工厂、器件、封装,国内在碳化硅(SiC)的各个细分供应链环节都已有玩家在积极参与。但目前海外厂商在碳化硅领域仍占据先发优势,国内企业仍在起步阶段,技术不断追赶同时产能尚在爬坡。虽然市场产销两旺,但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仍处于早期阶段,如何降低成本、稳定质量、提升良率,是国产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因此,2023年中国衬底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将会是多方面共同发展,竞争将更加激烈且更加复杂。研发能力强、生产设备尖端,优质企业实力逐渐提升等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使我的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