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技术路线、分类及全球市场竞争现状

智能计算芯世界 2023-11-27 07:41

1.  CPU:计算机核心

1.1.  CPU的定义和分类
CPU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CPU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简称,是对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资源进行控制调配、执行通用运算的核心硬件单元。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件层的操作,最终都将通过指令集映射为CPU的操作。CPU 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模块。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是CPU的核心模块,前者负责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后者为“决策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发布命令,发挥着整个计算机系统操作的协调与指挥作用。

相关阅读:

面向AIoT的RISC-V原生操作系统研究
深度报告:RISC-V异构IoT全新架构
RISC-V芯片产业指令集架构研究
玄铁C910实现RISC-V用户自定义指令
面向AIoT的RISC-V原生操作系统研究
RISC-V手册开源指令集指南
《RISC-V指令架构与实践(1)》
《RISC-V指令架构与实践(2)》
《RISC-V技术介绍及报告》

CPU按用途可分为桌面、服务器、移动端CPU和嵌入式CPU。桌面CPU主要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CPU主要用于服务器,对运算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更高。桌面和服务器CPU主要厂商为Intel和AMD。移动端CPU主要用于各种手机和平板中,对功耗、可靠性要求较高,主流的移动端CPU厂商主要有苹果、高通、联发科、华为和三星五家品牌。嵌入式CPU主要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智能电网等领域,对功耗、稳定性有较高要求。
CPU按照指令集可分为CISC(复杂指令集)和RISC(精简指令集)两大类。CISC指令丰富、寻址方式灵活,以微程序控制器为核心,指令长度可变,功能强大,复杂程序执行效率高;RISC指令结构简单、易于设计,具有较高的执行能效比。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X86架构,主要应用于桌面和服务器领域,RISC型CPU主要包括ARM、Alpha、MIPS、POWER、RISC-V架构等,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物联网领域和网关、机顶盒等网络设备中。
 
1.2.  CPU的发展历史:走向高制程、多核、新IP之路
自1971年Intel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至今,全球CPU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性能提升阶段(1970-1990年)、应用扩展阶段(1990-2000年)、多元发展阶段(2000-2010年)、多核集成阶段(2010年-至今),在不同阶段CPU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
芯片工艺制程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芯片工艺制程越小,单位面积内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就越多,就可以构建更为复杂、性能强大的电路。同时,芯片工艺制程越小,电子元器件的功耗就越小。因此,随着芯片工艺制程提高,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根据台积电官网数据,公司7nm FinFET制程比10nm速度增快约20%,功耗降低约40%。
多核处理器的出现打破性能提升瓶颈。2005年CPU主频接近4GHz,单纯的主频提升已经无法明显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反而会导致CPU功耗急速上升。于是当年Intel推出双核奔腾D和奔腾四至尊版840,AMD也随后发布了双核皓龙和速龙64 X2处理器,经过十几年的强化升级,2023年Intel将会推出代号为Sierra Forest的128核至强处理器,AMD也将推出基于Zen 4c微架构的128核处理器Bergamo,多核已经成为提升CPU性能的重要手段。
IP降低CPU芯片设计难度。摩尔定律的经验表现为,芯片中晶体管数量呈现指数级上升趋势,同时,芯片构造的复杂度、设计难度、制造成本都显著增加,芯片设计公司难以单独完成芯片制作的全部流程,只能进行简单芯片设计。为了解决开发难度的问题,IP应运而生,芯片设计公司经常采用其他公司的IP以加快设计速度,不再从零做起,重复造轮子。ARM公司的快速壮大就是IP商业模式跑通的重要证明。
1.3. CPU架构演进:ARM大有可为
当前X86架构生态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各自凭借自身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使其产品Windows和Intel CPU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结成了“Wintel”技术联盟。截至2022年9月4日,在Intel的合作伙伴联盟中,包括了94家云和通信服务提供商、271家独立软件厂商、2940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88家服务集成商以及4479家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整个产业中最庞大、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器架构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壁垒。
ARM架构在高并发应用场景具有比较优势。ARM处理器是英国Acorn有限公司设计的低功耗成本的第一款RISC微处理器,全称为Advanced RISC Machine。ARM芯片比Intel x86芯片具有更高的功率效率,并且功耗更低,性价比更高。以ARM为代表的RISC通用架构处理器在场景多样化计算时代具备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Web前端等高并发应用场景,单芯片核数更多的ARM架构处理器相比传统处理器拥有更好的并发处理效率。
ARM生态繁荣。在移动设备领域,ARM架构有着压倒性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根据软银2017年世界大会的数据,ARM在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车载信息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都占据统治地位。基于海量的市场空间,目前芯片领域的新工艺、新制程和新材料都率先在ARM架构上得以实现。可以预见未来ARM架构的CPU在并发性能、功耗、集成度等方面都会长期保持领先优势。
ARM是最活跃的体系架构生态。对于一些不太活跃的CPU架构,发行版就慢慢减少支持,甚至有不再支持的风险,由此会给软件开发、移植部署等带来诸多困难。根据《从端到云基于飞腾平台的全栈解决方案白皮书》数据,Linux内核对于几种CPU架构的维护活跃程度(选取较新的稳定版5.3.7内核,分别对比了六种CPU架构相关代码维护活跃程度)和代码维护活跃度,由高到底依次为ARM64(1468次)、x86(1329次)、PowerPC(879次)、MIPS(310次)、SPARC(114次)和ALPHA(64次)。
西方也在转向采用ARM架构。PC方面,在Mercury Research的2021年第四季度PC统计中,基于ARM处理器的PC在所有PC总出货销量中的占比达到了9.5%的新高,同比增加了6.1pct,环比增加1.2pct。2020年苹果旗下MacBook笔记本电脑、Mac一体机和平板电脑配置的M1芯片表现出ARM架构性能的潜力和低能耗优势。服务器领域,华为已经于2019年推出基于ARM架构的鲲鹏920服务器芯片,性能对标Intek至强8180。英伟达也在2020年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Grace服务器芯片。
信创事业发展可以更多利用ARM。随着中美科技脱钩,CPU架构也会成为博弈的焦点。ARM架构是未来芯片主流技术方向,目前芯片领域的新工艺、新制程和新材料都率先在ARM架构上得以实现。可以预见未来ARM架构的CPU在并发性能、功耗、集成度、场景多样化具备明显优势。西方由于原有技术路径拖累以及现有利益冲突,较难完全拥抱ARM架构,中国从0到1选择布局ARM架构,历史包袱较小,有望借助ARM架构夺得CPU技术高地。

2.  高壁垒大赛道,寡头垄断格局

2.1.  CPU市场规模庞大,海外寡头垄断
全球CPU市场较为稳定,疫情促进桌面CPU市场规模增加。CPU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在桌面领域,2015-2018年全球出货量增速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出货量依然保持在2.6亿台/年左右。2019年开始全球桌面出货量出现回升,2020年疫情催生全球“线上化”浪潮,全球桌面出货量较前5年有较大增长,达到3.03亿台。在服务器领域,2020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达1,220万台,同比增长3.92%。
2020年国内桌面CPU出货量约5000万片,服务器CPU出货量约700万片。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PC出货量为4910万台,X86服务器出货量为344万台。假设平均每台PC用1片CPU,服务器主要为双路服务器(配置2片服务器CPU),则2020年中国桌面CPU市场出货量约5000万片,服务器CPU市场出货量约700万片。
Intel和AMD两大巨头垄断全球CPU市场。X86为当前全球信息化类CPU的主流架构,根据Mercury Research数据2021年Q3全球PC和服务器中,X86占比超过90%。Intel和AMD作为全球信息化类CPU中的两大巨头,在 2021年Q4,Intel占据全球X86总体市场的74%,AMD占比为26%。2021年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营收合计超过900亿美元。根据我们测算,2021年CPU国产化率超过10%。
2.2. CPU市场的竞争要素:性能和生态
CPU技术迭代快速,全球CPU巨头保持高研发投入。CPU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处理器迭代速度快,Intel和AMD作为行业巨头平均每1-2年迭代一次,在指令集、IPC和缓存容量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2015-2021年Intel和AMD研发费用率整体保持平稳,维持在20%上下。
CPU有多个性能衡量指标。主频,CPU的工作频率,主频越高,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核心数,指硬件上存在着几个核心单元,CPU所能处理的数据和任务越多。线程数,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支持越多线程代表可以同时处理更多任务。多一颗核心就像多一个人,而多一个线程就多一只手。缓存,缓存是CPU与内存之间的缓冲地,在一定程度上,缓存容量越大越好。
 CPU生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从指令集、IP核,到接口、板卡、整机厂商,各个硬件环节相互认证,形成硬件合作生态;软件方面,从操作系统、编译器、Java、.NET 等基件软件到办公软件、视频软件等上层软件,都存在相互适配,形成紧密的软件生态。
CPU生态一旦形成,十分稳固。生态比技术更重要,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性能优越的CPU产品,但都败于Wintel生态。CPU生态一旦形成,就是寡头垄断格局,强者恒强。第三方厂商单靠商业手段很难打破竞争格局,只能依靠行政力量和足够大的内循环市场,才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级巨头。目前CPU行业由两大生态体系主导:一是基于 X86指令系统和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Wintel 体系;二是基于ARM指令系统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AA体系。

参考链接:
CPU和GPU研究框架合集
面向AIoT的RISC-V原生操作系统研究
深度报告:RISC-V异构IoT全新架构
RISC-V芯片产业指令集架构研究
玄铁C910实现RISC-V用户自定义指令
面向AIoT的RISC-V原生操作系统研究
RISC-V手册开源指令集指南
《RISC-V指令架构与实践(1)》
《RISC-V指令架构与实践(2)》
《RISC-V技术介绍及报告》
《飞腾CPU专题报告》
1、飞腾:国产CPU巨头,充分受益国产化浪潮
2、国产CPU全对比,飞腾有望异军突起
《国产CPU及研究框架》
1、国产CPU正从可用向好用转变,自主可控前景可期
2、国产CPU全对比,飞腾有望异军突起
3、专题报告:国产CPU研究框架
4、深度报告:CPU研究框架
《龙芯/海光CPU厂商专题报告》
1、龙芯:国产CPU引领者,构建自主可控生态体系(2022)
2、海光:进击的国产化CPU GPU领航者(2022)
3、海光:安全、性能、生态铸造国产高端处理器龙头
4、龙芯:深耕CPU行业20余年,国产化替代大有可为
算力大时代,处理器SoC厂商综合对比
AI领强算力时代,GPU启新场景落地
信创专题(数据库):信创的关键环节(2022)
《2023年半导体技术策略报告》
1、2023半导体:聚焦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
2、2023半导体行业:设备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开启千亿蓝海
3、2023半导体策略报告:国产化替代推进,IC需求复苏可期
4、2023年半导体设计:复苏与换挡
5、光刻胶:半导体产业核心卡脖子环节,国内蓄势待发
CPU和GPU研究框架合集
1、行业深度报告:GPU研究框架
2、信创产业研究框架
3、ARM行业研究框架
4、CPU研究框架
5、国产CPU研究框架
6、行业深度报告:GPU研究框架

本号资料全部上传至知识星球,更多内容请登录智能计算芯知识(知识星球)星球下载全部资料。



免责申明:本号聚焦相关技术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发布文章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留言联系删除,谢谢。

电子书<服务器基础知识全解(终极版)>更新完毕。
获取方式:点击“小程序链接”即可查看182页 PPT可编辑版本和PDF阅读版本详情。

服务器基础知识全解PPT(终极版)

服务器基础知识全解PDF(终极版)


温馨提示:
请搜索“AI_Architect”或“扫码”关注公众号实时掌握深度技术分享,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原创技术干货。

智能计算芯世界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异构计算、高性能计算等领域专业知识分享.
评论 (0)
  •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化安防需求持续升级,传统报警系统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并重的要求。WT2003H-16S低功耗语音芯片方案,以4G实时音频传输、超低功耗设计、端云加密交互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报警设备的性能边界,为家庭、工业、公共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稳定的安全守护。一、技术内核:五大核心突破,构建全场景安防基座1. 双模音频传输,灵活应对复杂场景实时音频流传输:内置高灵敏度MIC,支持环境音实时采集,通过4G模块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响应速度低至毫秒级,适用于火灾警报、紧急呼救等需即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59 92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103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98浏览
  •   工业自动化领域电磁兼容与接地系统深度剖析   一、电磁兼容(EMC)基础认知   定义及关键意义   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设备或者系统在既定的电磁环境里,不但能按预期功能正常运转,而且不会对周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难以承受的电磁干扰。在工业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大功率电机、变频器等设备被大量应用,现场总线、工业网络等技术也日益普及,致使工业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电磁兼容(EMC)问题也越发严峻。   ​电磁兼容三大核心要素   屏蔽:屏蔽旨在切断电磁波的传播路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7 22:55 125浏览
  • 贞光科技作为三星电机车规电容代理商,针对电动汽车领域日益复杂的电容选型难题,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面对高温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纹波电流和小型化等严苛要求,三星车规电容凭借完整产品矩阵和卓越技术优势,完美满足BMS、电机控制器和OBC等核心系统需求。无论技术选型、供应链保障、样品测试还是成本优化,贞光科技助力客户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中占据技术先机。在电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电容的选型已成为困扰许多工程师和采购人员的难题。如何在众多参数和型号中找到最
    贞光科技 2025-04-07 17:06 59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114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转手绢、跳舞、骑车、后空翻,就在宇树、智元等独角兽企业率领“机器人大军”入侵短视频时,却有资本和科技大佬向此产业泼了一盆冷水。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日突然对人形机器人发难,他表示“最近几个月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只是买回去做研究的,或者买回去做展示的,这种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商业化,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朱啸虎吐槽。不过,朱啸虎的观点很快就遭到驳斥,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回怼道:“(朱啸虎)甚至问出了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7 19:24 110浏览
  • HDMI从2.1版本开始采用FRL传输模式,和2.0及之前的版本不同。两者在物理层信号上有所区别,这就需要在一些2.1版本的电路设计上增加匹配电路,使得2.1版本的电路能够向下兼容2.0及之前版本。2.1版本的信号特性下面截取自2.1版本规范定义,可以看到2.1版本支持直流耦合和交流耦合,其共模电压和AVCC相关,信号摆幅在400mV-1200mV2.0及之前版本的信号特性HDMI2.0及之前版本采用TMDS信号物理层,其结构和参数如下:兼容设计根据以上规范定义,可以看出TMDS信号的共模电压范
    durid 2025-04-08 19:01 49浏览
  • 在全球电子产业面临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安博电子始终秉持“让合作伙伴赢得更多一点”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稳健、高效、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依托覆盖供应商管理、品质检测、智能交付的全链路品控体系,安博电子不仅能确保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性与一致性,更以高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助力客户降低风险、提升运营效率,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塑造更具前瞻性的产业生态。动态优选机制:构建纯净供应链生态安博电子将供应商管理视为供应链安全的根基。打造动态优选管控体系,以严格
    电子资讯报 2025-04-07 17:06 66浏览
  •     根据 IEC术语,瞬态过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几个毫秒及以下的过高电压,通常是以高阻尼(快速衰减)形式出现,波形可以是振荡的,也可以是非振荡的。    瞬态过电压的成因和机理,IEC 60664-1给出了以下四种:    1. 自然放电,最典型的例子是雷击,感应到电力线路上,并通过电网配电系统传输,抵达用户端;        2. 电网中非特定感性负载通断。例如热处理工厂、机加工工厂对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59 67浏览
  • 引言:POPO声的成因与影响在语音芯片应用中,WT588F08A作为一款支持DAC+功放输出的高集成方案,常因电路设计或信号处理不当,在音频播放结束后出现POPO声(瞬态噪声)。这种噪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暴露电路设计缺陷。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解析POPO声的成因并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一、POPO声的根源分析1. 功放电路状态切换的瞬态冲击当DAC输出的音频信号突然停止时,功放芯片的输入端若处于高阻态或无信号状态,其内部放大电路会因电源电压突变产生瞬态电流,通过喇叭表现为POPO声。关键因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9:01 104浏览
  • 曾几何时,汽车之家可是汽车资讯平台领域响当当的“扛把子”。2005 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位贴心的汽车小助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它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更是成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眼中的“香饽饽”,广告投放、合作推广不断,营收和利润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风光无限。2021年更是在香港二次上市,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当年3月15日上市首日,港股股价一度高达184.6港元,市值可观。然而,如今的汽车之家却陷入了困境,业务下滑明显。业务增长瓶颈从近年来汽车之家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情况不容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7 21:48 77浏览
  • 引言:小型化趋势下的语音芯片需求随着消费电子、物联网及便携式设备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对芯片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厂家凭借其创新的QFN封装技术,推出WTV系列(如WTV380)及WT2003H系列语音芯片,以超小体积、高性能和成本优势,为紧凑型设备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产品核心亮点1. QFN封装技术赋能超小体积极致尺寸:WTV380采用QFN32封装,尺寸仅4×4毫米,WT2003H系列同样基于QFN工艺,可满足智能穿戴、微型传感器等对空间严苛的场景需求。高密度集成:QFN封装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8:47 121浏览
  •     在研究Corona现象时发现:临界电压与介电材料表面的清洁程度有关。表面越清洁的介电材料,临界电压越高;表面污染物越多的地方,越容易“爬电”。关于Corona现象,另见基础理论第007篇。    这里说的“污染物”,定义为——可能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电离气体)的任何情况。    IEC 60664-1 (对应GB/T 16935.1-2023) 定义了 Pollution Degree,中文术语是“污染等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06 64浏览
  •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音交互正以颠覆性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体验。WTK6900系列语音识别芯片凭借其离线高性能、抗噪远场识别、毫秒级响应的核心优势,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全新活力。以智能风扇为起点,我们开启一场“解放双手”的科技革命,让每一缕凉风都随“声”而至。一、核心技术:精准识别,无惧环境挑战自适应降噪,听懂你的每一句话WTK6900系列芯片搭载前沿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自适应降噪算法,可智能过滤环境噪声干扰。无论是家中电视声、户外虫鸣声,还是厨房烹饪的嘈杂声,芯片均能精准提取有效指令,识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40 108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