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的世界,在把过去几十年,比较优秀的软件,都造一遍。这个都,真的是字面意义的都,从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api 服务器,前端软件,桌面软件,游戏引擎,你能想到的任何一个领域,应该或多或少,都开始了,运动式地 “重写”,或者说 “重构”。因为没有历史包袱,大都比较激进。
Rust 本身又融合了函数式社区几十年的精华,把最能工程化的部分吸收了进来。比较新的范式,新的内存模型,优秀的函数式品味,集大成的工具链。rust 可以说把当下,能想到的部分,都做了非常深的耕耘。这些都给重写那些软件,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价值。对于很多老软件,重构是不可能的,基本就得重写,既然要重写,为啥不用 Rust 呢?可以说 Rust 本身也是软件工程的产物,虽然我不敢完全肯定,但是确实是,rust 站在了 “如果一个软件重写,用啥重写呢?rust “ 这个逻辑上。
并且,可以看到,rust 每一年,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无论是语言层面(今年说不定 gat 就稳定了吧),还是库层面(crates.io 基本已经该有的都有了,现在用 rust 替换 java 做后端服务器的场景,比想象中要多,而且也比想象中的成熟https://github.com/LukeMathWalker/zero-to-production。可以从这个项目看到,用 rust 做后端 api server 是非常成熟,也不难。方方面面基本都齐活了)用 rust 做桌面端应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tauri 1.0,apacedrive。类似这样的项目已经很多了)。cli 就更不用说了, rust 基本把常用 cli 都做一遍了。
rust 学习曲线比较陡,但是对于有 3-5 年经验的人来说,曲线尚可。个人特别推荐 3-5 年经验的开发者学习 rust ,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想学到东西,变得不那么容易了,rust 应该是少有的,只要你学了,你总会学到一些东西的语言。资料非常丰富,质量普遍非常高。即便不是为了生产,单纯为了对于自己 3-5 年经验的沉淀和升华,都建议学习下 rust。
编程是个领域很广的行业,rust 是少有的,几乎每个领域都插了一脚的语言。以 wasm 为例,似乎各个语言都是搞一搞,rust 却让人感觉是在当成事业在搞,其生态规模,库,在 wasm 里的占比,比任何其他的语言,至少看着都红火。
rust 有极强的泛用性,虽然目标是底层系统语言,但是通过宏、封装,实际上写业务代码的感受意想不到的不错。(参考zero-to-production)准确地说,你可以用 rust 写一个 runtime,你也可以使用别人用 rust 写的 runtime。使用别人写的 runtime 的感觉,和使用有 runtime 的语言的框架的感觉差不太多。一般框架都会给予一些内置容器支持,使用这些内置容器,rust 就从系统语言,编程业务语言了。当然,难免损失一些性能,但是最终性能,仍然高于大部分有 runtime 的语言。这一点和学其他有 runtime 的语言不太一样。比如你学 node,你想要看 v8 的 代码,你就需要 c++ 的基础。但是,你用 rust,你的框架 runtime 也是 rust 写的,当然,这并不代表,你就能看懂这些框架代码,框架代码的复杂度还是很高的,以 actix 为例
pub struct App {
endpoint: T,
services: Vec<Box<dyn AppServiceFactory>>,
default: Option>,
factory_ref: RcOption>>,
data_factories: Vec,
external: Vec,
extensions: Extensions,
}
面向类型编程的 rust,其代码可以很内聚,一堆类型和宏的代码,想要弄明白,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对于写业务的同学,尤其是新手,如果一篇教程,就能拥有一个高并发,异步支持优异,日志系统齐备,各方面都齐备的 api server,已经可以干活了。(参考zero-to-production)实际上,现在已经算可以在任何场景,有一套 rust 的实现,且写业务的门槛,并不见得比 java 高那么多。
曲线还是太高了。以异步为例,rust 的异步使用起来虽然看起来不难,但是实际原理,以及相关的知识是非常庞大的。以 tokio 为例,其成本和学一个 runtime 是一样的,有相当多的细节,如果出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以及能把 tokio 提供的异步成为你工具库里的小武器,是要花一段时间的,且这段时间,要建立在你已经对 rust 有相对深的理解基础上。其实每一个点,一开始学感觉很简单,用起来都有 tokio 这种感觉。rust 的资料,个人认为是所有语言里最好的,但是个人认为仍然很难让新人平缓到生产线。学一段时间,难免大家心里觉得,这是一个 “网红” 语言。
Rust 是一个野心很大的语言,这种野心导致,每一个框架(最后大家写代码,肯定还是面向框架)的野心也不小,rust 本身没有 runtime,但是每一个框架,本身都相当于一个 runtime,rust 提供了很底层的能力,这个能力,最后开发者没用,框架就用了,不光是用了,还用的相对深。所以 rust 的框架的开发难度,个人认为是要比一般框架难的,相当于你要学好几个 runtime 的知识,比如 tokio。然后整合这些东西,在这些东西里面,创建你想创建的框架。所以 rust 的框架的代码,本身也是比较难懂的,因为柔和的知识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应用框架,应用框架现在的阶段,基本处于想要提供和其他语言一样的能力,能提供不高于其他语言的开发心智负担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个人认为,并不是最终阶段,每种语言,最后应该都能诞生一些符合自己特色的东西。actix 的参数容器自带运行时校验这个就挺亮眼的。个人比较看好 prisma 的 rust 版本,但是显然,现在还处于非常非常早期的状态。简单说,都很好,但又没那么好,开发的心智负担还是有点大。
用的人还是太少了,各种网站统计的人数,显然是有水分的。学习不久,你就会发现,大家都是以学习地心态在用 rust。本职还是在用其他语言。一门语言,如果上生产的,都是各种大神,这不是一件好事。技术的迭代需要一堆人开发或者用,用 rust 做的东西,如果长期处于“网红”,而不是生产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广大的普通开发者群体,其迭代速度,势必有限。当然,可以在 rust 的社区看到,最有动力的一批人,都是年轻人,他们不会 java,对 c++ 也会的不多,他们有动力去推广和使用 rust。但是,这些新的场景(其实真正新的场景并不多),真的能有一番作为么?
开发体验不好,rust 团队应该去看看 deno 团队。deno 团队尝试把 ts 引入到 js 的开发流里,在早期时,运行必须要进行类型检查。但是现在最新的版本,deno 已经修改了运行机制,默认不在进行类型检查。实际上 类型检查应该是编译器提供的功能,以及最终打包发布前进行的,在生产时,有一个可以热更的开发服务器是更好的。当然,这一点也可能是我的 rust 知识有限导致的,也许有更快的姿势。这里还是想吹下 js 世界的 esbuild,这个项目直接把 js 的开发体验推到现代了,我现在不管前端还是后端,都利用 esbuild、vite 作为开发服务器,开发体验确实是太好了。实际上,个人认为,最好的开发体验,应该是,ide 提供类型检查,开发时使用非严格的类型检查机制,但是开发效率最高,发布时进行严格类型检查。因为不管是 rust,还是 tsc,类型检查的原理是差不多的,一个项目越来越大,类型检查就不可能快。但是,类型检查就是为开发者服务的,改一个东西,就应该立马看到改变,等待的时间让开发效率降低太多了。(这一点上,个人认为,虽然 rust 的宏做的很好,但是也应该用 codegen 的机制做一些东西,能提升编译和开发的效率,虽然没用 rust 提供的东西,但是最后结果是一样的。)。通过合理的 monorepo 组织,能提升这件事,把各个小的功能模块收束到小的模块里,这样开发体验能提升不少。但是,还是不得不说,到生产项目,尤其是应用型的生产项目,总是会花很大精力去改善开发体验,这一块的进步,很多时候,还是靠社区的某种特殊的解决方案来解决。
cargo 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感觉很多方面,还是没有 pnpm 做的好。工具链是不是用官方的最好呢?这一点在用 js 的时候,觉得 js 没有官方的工具链,都是自己搞的。rust 有非常好,但是又不是那么好的工具链,民间的工具链还没有做起来(还是生态太小了)。现在一些教程,都会教你用更快的连接方式,加速构建。相信,如果 rust 能更红火,民间的工具链应该也会发展起来(go 的民间工具链似乎都慢慢死了,少数活了下来)。rust 官方关注语言本身就好了,对于工具链,也同样应该关注标准,让民间自己去实现工具链(这个对于稍微复杂的项目感觉是必然的,当项目复杂了,不太可能不自己开发一些工具链的东西,不管用啥语言)。
rust 仍然是一门比较新的语言,随着你对 rust 的学习的深入,你可能能找到一些打动你的点,你也肯定能找到一些让你难受的点。这些都是 rust,现在的 rust,有足够的特性和能力上一些生产,又足够的新,足够的不成熟,所以你可以去贡献一些东西。
个人还是很看好 rust 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