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谓的偶发性问题,就是很难复现、较难定位的问题,比如在家里验证了N遍,固件一发布到客户现场就各种宕机;现场刚调试得明明白白,正准备离开客户公司大门,客户来电话了,然而折返复现问题,却死活不出现;明明有些代码“对天发誓”不会存在问题,而程序运行久了总有概率在那一块翻车,等等。
确实遇到这样的问题属实让人头皮发麻,比如你在深圳,客户现场在北京,出了一些偶发性问题,很多朋友心里想要是能飞过去插个仿真器那这些bug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其实也不是不可能,远程仿真工具嘛~最怕客户现场没有网络~
不过问题是有些bug不是随随便便给你面子复现的,甚至它隔个好几天问候一下你,总不能可能一直干等吧。
那么,对于这样的偶发性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解决呢?首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出现问题的情景,比如问题出现时,是否客户做了什么操作、是否有停过电、大概在几点出现的、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现场有多台机器,他们是否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等等。只有充分了解了问题现场的详细发生情景,你才能快速的排除一些问题、缩小定位的范围,最重要的是分清楚到底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问题?我见过很多老实巴交的软件朋友一遇到问题就打开工程查软件bug,那只会让我觉得你头秃是有原因的。同时也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一些筛选和排除,因为一个现象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描述,有些客户并不是专业人士一些现象描述得不清楚,有可能把你带入误区。所以结合系统日志信息、目前设备状态和售后或者客户描述,进行初步的问题定位。
很多朋友了解了具体的问题以后就抱着猜一猜的心态,凭感觉去修改代码,如果问题不再出现就认为是修护了该问题,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作为一名工程师还是要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一步一步的缩小问题的范围,通过安插测试程序来检测难以复现的偶发性问题,让工程师来主动查找bug,还不如安插一些bug捕捉程序来自动监测bug,这样也会更加的精准。多模拟一些问题出现频率较高的环境和状态,比如有一个问题专门在晚上发生,那么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晚上的环境,比如系统时钟的调整、系统访问用户的增加或者晚上的一些特殊操作等等。从而进一步降低复现问题的成本。
很多朋友已经习惯了用仿真器来进行问题的排查,确实仿真器几乎暴露了系统运行的所有状态,再加上一些条件断点、查看工具等的加持,bug基本上跑不了。在产品开发的前期阶段,这样的开发和解决问题方式是高效的,但这样的愿景在真正的产品上线以后是比较难实现的,比如一些防水密封或者大型的设备等。所以,还是要借助一些其他手段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依靠一些通信协议把相应的数据传输出来进行分析。打印日志信息是大家经常想到的,也是一种老牌调试办法了~对于大部分对时间要求不敏感的问题是最合适的调试手段了;如果是离线运行的话,可以找一片存储区,比如Flash或者SD等,或者自带文件系统的可以直接写到文件中,以便后续拷贝或者上传出来进行分析。然而日志打印比较耗时,对于很多偶发性问题,可能就是一闪而过的事情,而且最可怕的莫过于你的日志打印里面也有bug,所以寻找一个越简单越好。直接通过构造问题出现的判断条件,然后赋予不同的调试变量不同的标识,当问题出现以后进入并保存相应的信息到调试变量中,最终接上上位机就可以看到,简单直接。然而,有些降成本的产品连个通信都没有,那该怎么玩呢?Led、IO口你值得拥有,他们都可以通过高低电平的状态来传递信息给外界,如果你够狠的话,还可以自己定义一套单总线通信协议。
当然还有一种是直接死机了,这种问题是比较头疼的,如果只是像hardfault这样的可循异常,倒可以在死机前进行现场环境保存工作。同样对于直接复位的情况,大家也可以在程序入口地址处通过打印相关的信息来供分析,比如寄存器的值等内存信息,来回溯到之前的复位点。但是,对于程序既不运行也不复位的情况,就没那么好处理了,很多人会想到实时的记录一些变量和可疑条件等等,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把,大概率还是会漏检。不过,这种情况下大概率还是跟硬件脱不了干系,务必先排查电源电压、功率等干扰问题,再考虑采用屏蔽二分法进行排查代码~好了,基本上调试偶发性bug就这么多分享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来源:最后一个bug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我用这个技术,干掉几千行if else!
麒麟9000s,并非来自SMIC,而是...
程序员最容易读错的单词,听到status我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