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公司裁员汇总(公关版)
1、某手机芯片公司,全员解散,这个行业人都知道
2、A公司-上海,全裁或转移至越南研发中心;
3、B公司-中国,大面积裁员
4、C公司,裁了两个团队的大部分人
5、D公司,裁员好几百人
6、E公司,裁员30%,主要针对应届生或经验短的
7、F公司,上海团队解散,人不是很多
8、G公司,几乎解散,听说是和某大厂有官司
9、H公司,几乎全裁
10、I公司,南京+深圳;西安公司全裁,上海的软件部门全裁,南京和上海硬件部门裁撤一部分
11、J公司,终止芯片研发业务
12、K公司,裁了一批应届生
13、L公司,现在裁了一小部分,听说后面会有一大波的裁员
14、M公司,听说是裁20%,目前还没明确消息
15、N公司,裁一部分人
特别说明,以上是部分裁员公司的参考,字母仅代表代号,切勿对号入座。
简单思考
逐步开始回归正常
前几年芯片行业由于美国的制裁,国家的支持,资本的涌入,使得其关注度和薪资水平到达了一定的顶峰,但芯片行业有其发展的规律,除了要求有高资金,高级人才,先进技术以外,很多东西还得用时间去沉淀,资本的高投入并不能代表短时间带来相应的技术进步或产品的落地,所以今年大家遇到的难都是其逐步开始回归正常发展的表现;
降本增效
所有企业都在降本增效,各种节约成本,比如:裁掉刚成立的或一直投入而没产出的团队、招聘名额收缩且要求更高(特别是在经验、学历和技术上)、发出的OFFER严格控制其涨幅、招更优质的人入职优胜劣汰等等;
裁员重灾区
不管大厂初创,外企民营,裁员或优化的首当其冲就是应届生或者3年以内的或薪资明显高于市场水平且刚入职的,很简单,因为企业能节约更多成本,所以这一批人今年找工作会稍难一点,如果是转行的或双非学历的更难,如果是应届+转行+双非的那就难上加难;按产品分类主要体现在:
1、落地困难/一直投入但产出偏低的产品,比如:自动驾驶,AI,服务器,尤其是初创企业,没有稳定的资金和生态链支持;
2、性价比不强的产品,比如:某些国产替代MCU,电源类产品,你抄我,我抄你,最后就看谁能搞定客户,才能顺利落袋为安;
3、盲目扩招或新增风口的产品,比如:某AI公司,明明自身难保,还去搞风口烧钱的东西,不得不让人怀疑有其他什么目的;
这个大环境下,还要不要跳槽?
因人而异
如已明确知道目前公司有明显的且短时间难以改变的且你无法接受的问题,比如融资一直没到位,或工资晚发(或年终奖减半或取消),或技术产品受到重挫无法推进市场等等,那我建议你跳,最好是年前跳,年前竞争小一点;
如以上问题还能再忍一忍的,可以先留意外面的机会,更新好简历,有合适的机会及时投递(通过朋友内推或熟悉的猎头投递,强调做好保密工作,建议不要公开在招聘网和胡乱海投),边面试边留意公司状况如何,掌握主动权;
如公司经验状况良好,无出现以上任何问题或问题程度比较小,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打败很多人了,至于机会的,完全不需要着急,可以作为一个观望者状态,找熟悉的猎头聊聊,看是否有让你心动的机会,再考虑是否要尝试投递简历;
如何判断其真伪以及严重程度呢?
比如资金方面,金主是否有问题?公司年财报如何?年终奖是否打折或取消?发工资是否准时?平常的福利是否减少或取消?通过市场销售的同事了解最近公司的销售额如何?客户是否拖款?公司研发周期多长?研发成本多高?投入产出比如何?等等;
比如产品方面,分两点,一是技术本身,自己如是研发的是最清楚的,确定技术是否受到老美制裁;二是产品本身,产品和市场战略定位如何?市场反馈如何?这个得找多个资深市场销售一问便知,我了解到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上市公司的新产品线,技术产品完全没问题,但是在推向市场的时候,市场战略定位有问题,错过了市场最佳发展时机,后面公司不得不放弃这个业务,实属可惜;
如要跳槽该怎么选择企业?
一明确自己跳槽求的是什么?
比如求一定的薪资涨幅?求Title的提升?求离家更近的办公地?求更有挑战的产品或技术?求更稳定的平台?
如是完美主义者或无明确目标者,先把自己在意的几个点列出来且排序或给予相应的分值,达到多少分就跳,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现在大环境下,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肯定是没有完美的工作机会的,哪怕有,那也有可能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
二明确你自己最不能接受什么?
比如怎么样的加班强度及工作氛围?直属领导的哪些管理风格?研发团队规模多大?等等,如不适合,自己直接排除即可;可以和步骤一相互一起明确,如果不能明确自己最想要什么,那么可以先明确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三看市场有多少机会能对标你期望?
这些机会,有多少进入初试的?有多少进入复试的?有多少进入谈薪的?有多少个OFFER?
如果你能收到多个OFFER,那么恭喜你,接下来你就可以慢慢挑了,可以参考步骤一的排序方法,把每家企业的OFFER细节(你关注的几个,比如薪资、平台、加班强度等等)进行评分排序,再多找几个猎头朋友、技术/市场朋友聊聊就差不多能有最终选择了;
如果面试流程到最后都没有合适OFFER或没有OFFER,那怎么办?那么我们分析下,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01
进入谈薪有好几个,最终一个OFFER都发不下——要么是你的期望太高超出企业预算,要么企业有性价比更高的人选择,所以你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你的期望值;
02
进入复试好几个,没有一个进入谈薪——复试一般是比较高级的技术官,或公司高管,不通过的原因分技术和非技术,技术上,比如某些技术难点回答的不够细节,和公司技术理念不一致等等;非技术上,比如团队协作有问题,对公司意向度不够强,或能接受的加班强度不符合公司目前阶段等等;所以,可以问清楚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改正;
03
进入初试好几个,没有一个进入复试——有可能是技术匹配度没那么高(企业话术一般是:技术达不到你期望的薪资,年限和技术能力不匹配);因为初试一般是考核技术能力,说白了,要么你技术比较一般(简历内容大于实际能力),公司看不上;要么你太牛了,公司用不起;要么就是技术或产品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尝试聊下来也没有找到更多可能性;这里的问题如需短时间内解决,也很简单,参考步骤一和二,降低某个要求,增加更多期望公司的简历投递量即可;
04
投递了无数简历,没有一个进入初试——要么简历没写好,要么就是市场上的确没有太多合适你的机会,要么背景一般或经验不够,HR那一关都过不了,更不可能到技术评估;简历没写好可以找个技术官或专业的猎头/HR帮忙修改;市场没有太多机会,只能等或多个渠道尝试投递简历了;背景一般或经验不够的,建议边积攒项目经验边留意身边好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