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芯片行业就业的应届生,恐怕再难遇到2020至2022年期间遭哄抢的行情。
“综合高校信息,截至到国庆节前,2024年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拿到offer的不到1/3。”据钟林兄《国内半导体人才从短缺走向过剩》的信息,今年半导体企业校招积极性很低,也就在两三年前,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还炙手可热,一人难求,钟林曾于2021年去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招聘,当时国内芯片公司纷纷聚集,研二的学生都开始被预定。
事实上,由于行业景气度大幅下降,不仅是校招,社招也处于冬眠期,很多企业都冻结了招聘,且这种情况并非中国大陆市场独有,根据中国台湾104人力银行于2023年9月公布的《半导体产业人才白皮书》,台湾地区半导体人才需求在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顶峰之后,近几个季度一直在下降通道中,2023年二季度人才需求同比下降了37.5%。
前不久,我的猎头合伙人就半开玩笑地对我说:现在全行业都缺职位,不缺候选人,你赶紧去做BD(即找甲方的招聘合作机会)。
面对当前的形势,钟林在其文章中做出预测:从2024年开始,未来几年国内半导体人才将从短缺走向过剩,但优秀的人才会一直短缺。
我支持钟林兄“过去几年对半导体人才井喷式的需求是一个假象”的观点,但不赞同其对芯片人才供需从短缺走向过剩的判断。
在就业市场极冷的当下,适合冷静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半导体人才的缺口是不是已经补上了?
中国半导体人才缺口几十万的说法,大致可以追溯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2017年出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如下图:
其中,引文1和2的来源如下图:
根据参考资料1,人才缺口的算法是用目标总产值除以当前人均产值,然后减掉当前从业人口算出来的,这个静态数据肯定有偏差,但大差不差,后面行业里面各种人才缺口的说法,大多与工信部此数据相关。
人才需求扰动来自于2018年开始的美国政府对中国产业的无理限制。拜美国政府限制政策所赐,包括华为在内的大部分中国系统厂商开始真正将本土芯片公司视作合格供应商,本土芯片供应链迎来大发展的机会,因而行业对人才需求也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伴随大量热钱涌入,行业人才需求开始变形——从良性扩张变为哄抢,回顾一下2020至2022年间的行业新闻,什么校招50万、年薪百万仍招不到人之类的消息比比皆是。
这种非理性繁荣造成了多种恶果。就企业而言,薪资开支剧增导致运营成本上升还在其次,新老员工薪资倒挂严重导致人心不稳,是诱发当年跳槽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伴随热钱流出,今年就业情况出现了大逆转,由于大量处于初创阶段的公司融资困难,因而无力继续用高薪去就业市场挖人,甚至有不少初创公司出现裁员或关门的情况,这就让成熟公司的人员稳定性大增,从而减少了成熟公司从应届生中的招聘以应对人员流失的需求。
这种情况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市场上总有新的热点,热钱不会等在这里陪行业一起复苏,它们只会等行业再繁荣时回来摘果实。短期来看,热钱持续流出阶段会很煎熬,人才需求会持续低迷,不少初创公司因为续不上现金流会被迫关门。
但热钱流出对整个行业长期发展并不是坏事,热钱犹如兴奋剂,服下很快见效果,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服用者暴毙,半导体行业又不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校招/社招平均工资年年大幅上涨的情况本就不可持久,现在回调,只是回归正常发展节奏。
准备长期在这个行业耕耘的从业者,不必因为当前市场不景气就心生动摇,中国半导体产业占全球份额仍然不足20%,离有力支撑本土经济发展还有相当距离,芯片国产化进程远未达到目标,整个硬件信息产业规模还将持续扩张,中国半导体人才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人才缺口十年内都补不上,即便实现了2035年远景目标,也不代表行业就会停滞,胡正明前两年不是说,芯片行业至少还可以再干一百年。
即使中美关系缓和,美国放宽对中国芯片技术的限制,短期内对本土半导体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变。只是我们需要汲取上一次泡沫的教训,在市场繁荣期不要过度扩张,在当前的低迷期也不必过于萎缩。
现在人才市场低迷,并不是没有需求,哲库人才很快被消化掉,就说明人才需求其实都在,只不过现在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释放用人需求越缓慢,其职缺越显得珍贵。
104人力银行的数据就显示,台湾地区半导体求供比为2.3(即每个求职者有2.3个工作机会)仍然高于全行业均值。虽然大陆与台湾就业情况有差异,但从我接触到的样本有限的情况也可印证,我们仍有不少企业工程师类招聘职缺难以交付。在半导体行业,优秀工程师人才并不缺工作机会,当前难找工作的有两类,一类是被初创公司裁员的工作资历比较浅的人才,一类是非工程师类人才。
我也呼吁,有实力的企业,在这个阶段不妨大胆多招一些人才,在当前阶段招募人才,不仅可以精挑细选,薪资待遇也更好谈,等到行业明确转暖以后,招聘可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行业起起伏伏都属正常,市场情绪在当前舆论环境下更容易走极端,无论是简单的跟随市场情绪还是逆市场情绪操作,都有很大的风险,冷静分析市场走势,果断做出符合企业发展情况的决策是最合适的,否则被市场情绪所左右,恐就要落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的境地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