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 系列将会是苹果第一款采用 USB-C 接口的手机,这对 iPhone 的数据传输和配件支持都有重大影响,本文一次带大家看懂。
下载链接:
苹果一直是手机充电接口的特立独行者,当其他手机厂商从 Micro-USB 转换到 USB-C 时,苹果却坚持使用自己的专属 Lightning 接口。但是,即使是苹果也无法抵挡时代的变化,该公司已经确认未来的iPhone将会采用与其他手机厂商一致的USB-C接口,这项转变从iPhone 15系列开始。
苹果会不会推出无孔 iPhone?
不过其实严格来说苹果完全是「被逼的」,欧盟新的规定强制在 2024 年底之前,市场上所有的手机、平板和相机等电子产品充电接口统一为 USB-C。这个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电子废弃物,确保人们在更换新设备后,仍然可以使用旧的充电器。
那么 USB-C 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USB-C 不仅仅是一种标准化的接口,它还比苹果的 Lightning 接口有更多的功能和性能优势,特别是在充电和数据传输速度方面。
在此之前,Lightning 端口的数据传输速度受限于USB 2.0的水平,也就是480Mbps,而USB-C的最高速度目前已经可达80Gbps,大约是Lightning的166倍。苹果的手机目前最高的充电速度是20W,而USB Power Delivery则可提供最高240W的功率。虽然主流上提供超过 50W 以上充电速度的手机数目在少数,但苹果仍然落后于像三星 Galaxy S23 和 Galaxy S23 Ultra 这样可以提供高速快冲的手机。
原先消息指出使用 USB-C 可以让苹果有机会提升充电速度,并在未来保持更具竞争力,然而就目前的官方规格数字来看,如果搭配官方认定的 20W 充电器使用的话,是能在半小时内充满 50% 左右电量,但并没有直接标明支持 PD 快充,因此等于是只能直接依靠充电的「硬实力」去重新冲饱电池续航。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所提的这些传输速度也不是完全保证,比如第十代iPad是第一款采用USB-C的入门级iPad,但它仍然受限于USB 2.0的速度,而当前新发表的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目前看起来也遭遇同样的命运。不过,比较高端的iPhone 15或iPhone 15 Pro则是确认获得10Gbps等级传输速率,也就是USB-C 3.0标准,虽然没有直接上看Tohunderbolt等级速率有点可惜,但至少进入USB-C领域仍是个开始。
另外,USB-C 可以让 iPhone 支持更多的配件,包括外接存储设备、集线器和底座、外接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等。当然,这些东西早已可以在新款 iPad 上使用,但是让更能深入用户日常的 iPhone 增加这些进阶的连接性,可以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和弹性,让他们可以更自由地使用自己的手机。同时,当新的用户要走进苹果世界后,也能最大化减少周边线材所需。
USB-C 对 iPhone 的转变听起来很美好,但是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目前使用 Lightning 接口的配件和线材都将变成数字垃圾,意味着用户需要额外依赖官方转接器或者更换需要物理连接的配件,这不管对消费者荷包还是环境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在人们适应这种变化的短暂过渡期之后,USB-C 整体的好处还是可能会超过它的坏处的。
长久以来,一直有传言说苹果正在开发一款无孔iPhone,也就是完全无线的手机,不需要任何充电接口,不管是 Lightning 还是 USB-C 线。
严格来说,欧盟的规定明确表示只有在涉及有线充电时才需要使用 USB-C,所以苹果完全可以跳过 USB-C,直接推出一款只依赖「无线」提供充电和数据传输的手机,从而不违反欧盟的规定。尽管就目前 iPhone 15 系列来说还看不到,但如果能抢先一步踏入「真. 无线」领域的话,苹果在整个 iPhone 生态圈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重回 Lightning 巅峰时期,但也可能造成线材厂商们的困扰就是了。
苹果就这方面来说也已经陆续在铺路,像是取消新iPhone包装内随附的充电器,以及采用MagSafe对应的充电装置等等,就各方面来说苹果已经做好直接跳入「无线 iPhone」的准备,尽管目前还不清楚无孔 iPhone 会何时推出,甚至它是否真的会来临,iPhone转向 USB-C 的拥抱也将正式让新一代智能装置全面脱离旧时代连接线如 USB 2.0、Micro-USB 以及 Lightning。
本号资料全部上传至知识星球,更多内容请登录智能计算芯知识(知识星球)星球下载全部资料。
免责申明:本号聚焦相关技术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发布文章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留言联系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
请搜索“AI_Architect”或“扫码”关注公众号实时掌握深度技术分享,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原创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