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慕尼黑车展展示了哪些汽车电子新趋势?
1、半导体厂商和主机厂开始双向奔赴,Tier 2半导体厂商开始参加车展,主机厂也开始深入半导体供应链。
相较于往年的车展,此次车展的专业性更强,针对不同的参展人员也做了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比较特别的是,除了主机厂们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这次供应商带来了更多的亮点。
首先,这次ST(意法半导体)参加了车展。虽然国内已经比较常见了,但是在国外,Tier 2的半导体厂商直接参加车展还是比较少见的。ST展台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之前主要是和Tier 1的厂商交流合作,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和主机厂直接交流。同时,主机厂也开始重视半导体,并深入半导体供应链,这是全球汽车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趋势。
2、欧洲新能源车未来的趋势是纯电动,而中国则是插电式混合动力。
欧洲这边的新法律规定,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这对欧洲汽车电气化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目前欧洲主机厂的资源投入主要都在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电池动力汽车)。而中国近年增长更快的则是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3、集成化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技术发展大趋势,并且中国走得很快。
集成化是汽车电气化的重要技术趋势。国内以比亚迪为首更多的是做多合一,把更多的系统都装在电池里,比如OBC、DC/DC、甚至BMS。而欧洲更多的是三合一,将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零部件集成。此次慕尼黑车展上所展示的集成化技术其实很多都已经在上海车展上展示过了,很多信息都是从国内而来,国内在集成化这方面还是走得很快。
扫描下方二维码
领取嘉宾PPT及完整版纪要
并咨询加入芯智库
以产业链视角来看,中欧汽车以及半导体行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1、电子电气架构的集成化不仅仅是把器件组装在一起,还需要半导体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核心是要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以MCU为例,之前需要2-3片来控制,但现在要求只用1片MCU来实现,对于MCU的算法、I/O接口等都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预见的是,半导体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半导体厂商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不同尺寸、不同市场、不同技术,推出新产品或者优化原有芯片,充分发挥自己的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
2、高压化是另一个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半导体也要跟随进化。
目前,欧洲车厂的新项目基本都是基于800V的系统,400V已经很少见了。国内因为还在发展混合动力车,所以对于高压的需求没有这么急切。高压化同样给半导体带来了挑战,之前的车规芯片用的比较多的是650V、750V的器件,到了800V高压时代这些器件就需要升级,升至1200V甚至1400V。欧洲这边包括特斯拉正在主攻碳化硅器件,对于国内的厂商来说可以先从IGBT开始做起,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终端车企对器件本身的真实需求。
3、中国汽车想要成功出海,要抓住不同市场的要求,做好本土化。
首先,要确定产品是不是符合欧洲市场的标准;其次,要符合欧洲人的使用习惯;最后,要做好本土化。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要抓住欧洲半导体企业的设计习惯,再观察欧洲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车型的特点,来打磨自己的产品,最终还要实现服务的本土化。
中国车企出海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
1、中国企业出海的下一步,是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能够出海。
上海车展和慕尼黑车展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零部件厂商越来越多。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支撑的核心都是在零部件,零部件供应商承担了非常多的技术演变和技术迭代的任务。中国车企出海不仅仅是把整车带到欧洲卖,下一个阶段应该是中国的零部件厂商能够走向欧洲。这两场车展已经体现了这个趋势,并且之后这个趋势会愈发明显。
2、半导体在新能源车中的机会:猛涨的碳化硅、紧缺的产能、特色工艺的国产化。
2023年上半年,使用碳化硅的车型的比例、数量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其次,大部分支撑的芯片的种类是在车身、动力、底盘三个域中,先进制程的芯片大多在座舱和自动驾驶。而欧洲的Fabless和晶圆厂在产能上都不占优势。并且,在功率模块这样的特色工艺中,中国的国产化率正在逐步提高。
3、整车厂和芯片厂越走越近,Tier 1怎么办?
Tier 1一般有几种选择,往上走,往下走,或者往平走。优秀的Tier 1会自己去做芯片,在一些零部件厂商的上市招股书中可以看出这个趋势;往下走,就是Tier 1 的Tier 0.5化,它会在车上或者某些系统上与车厂形成直接的竞争;平着走,就是未来Tier 1之间的并购重组会非常多,原来做A的厂,为了增收,之后还会去做B,而且做A做B的顺序和时间节点都非常重要,这对CEO的要求很高。
代理分销如何更好融入车企的出海战略?
1、代理商不会消失,但必须有所改变。
现在代理商之间都在强强合并,留给代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我觉得代理分销会一直存在下去,因为代理主要是to B的一个行业,其实算一种组织决策,里面“人”的角色比较多,而且决策人和受益人不是一致的,不是一个人自己拍板就能决定的,所以代理分销会一直存在,不过也要看大家怎么做。
首先,可以做大规模,提高自己的资金流、物流等能力;其次,做强自己的能力,要有全面客户管理的能力,包括如何管理客户、触达客户等;第三,增强方案设计能力,给汽车客户提供方案;再次,两头发展,一边做产品资源,另一边向下延伸,直接触达客户,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国产(芯片)代理商如何服务整车厂?
某新能源整车厂之前一直用的是传统的铝电解电容,但有一次它对电容的纹波干扰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之前的电容一直达不到。我们当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时候还没有大卖的混合铝电解电容,它又可以耐高温,又可以达到纹波干扰的要求。之后我们把混合铝电解电容推荐给了这个整车厂,最后把问题解决了。
还有一次某整车厂希望提升三电系统的效率,之前的三电系统都是800V的,因为我们主要做罗姆的碳化硅器件和晶圆之类的,所以就去和客户沟通,把1200V的碳化硅MOS推荐给他们了。客户之后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低速的情况下,效果特别好,能够提升3.5%左右的效率,而且还帮客户的电池节省了2000元左右的成本。
其实做到了上面这样的服务之后,我们就有了一些主动权,所以价格也不会很卷,而且空间也相对大。
3、芯片代理商出海,要跟着客户走
代理商要跟着客户走,听到一线的“炮火声”,才是最接地气的,才能够走得稳。早年国外的大代理也是因为客户来中国建厂,所以他们也跟着跑来中国,然后将国外的一些好的半导体带来中国,提供就近服务,才有了目前的规模与发展。
中国的代理跟着客户去出海也是一个必然趋势。欧美刚开始可能比较难触达,最近几年我们的同行会去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方去搞一个办公室,去做就近服务。包括需求量比较大的越南、印度,有就近服务的话会方便很多。
除了上述精彩观点,芯智库嘉宾们还对新能源车发展、汽车半导体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车企出海等话题进行了更多精彩讨论。此外,芯智库还将继续定期举行关于新能源车、半导体等线上沙龙活动,邀请产业链资深人士分享专业观点。更多活动可查看下方海报,快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加入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
领取嘉宾PPT及完整版纪要
并咨询加入芯智库
关于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