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射频美学的第1382期分享。
来源 | 转载;
微圈 | 进微信群,加微信: RFtogether521 ;
备注 | 昵称+地域+产品及岗位方向 (如大魔王+上海+芯片射频工程师);
宗旨 | 看到的未必是你的,掌握底层逻辑才是。
天助自助者(God help Who Help Themselves),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条。越是面对艰难困苦,越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健康的身体,富饶的学识,都是我们能够走出困境最有力的帮手。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应聘面试之余,多多地总结一下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劣势;也要多多地学习,不自暴自弃,坚强自信;更要多多地锻炼身体,有氧+无氧,强壮的身体是我们战胜困难最大的支撑。
射频学堂有很多介绍射频基础的文章,大家可以利用公众号的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也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查看收集在专栏里的知识点:射频基础。当然,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静下心来看看书,我们的专业教材,是设计的基础。就像前几天推荐的电巢App上的射频入门课程,何老师讲阻抗匹配的原则时一样。从特征阻抗的公式出发,找到电路中的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然后从电感电容等比例缩放的原则去匹配阻抗,有点颠覆我十多年的“经验”。
还有关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准和测试等实操教课,也挺不错的。学完这个课程,我感觉对应聘面试特别有指导性,尤其是对有一些基础但是缺少设计经验的应届生来说。这个课程的第三期依然在报名中,预计9月25号开课。今天有同学在群里讨论一个笔试题,记不清是哪家大厂了。我们看一下这道题到底怎么解呢?
题目:3dB、10dB的衰减器一端接阻抗为50欧姆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另一端开路。此时,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得到的VSWR分别为多少?3dB和10dB的衰减器,指的是衰减器的S21分别是3dB和10dB。S11没有提及,我们可以默认和VNA的连接是完全匹配的,另一端开路,网分测量的是衰减器的单端口性能。这个问题也就转换成了一个测单端开路衰减器的VSWR.为方便计算,我们假设入射波a1的功率为10dBm,进入衰减器之后会被分别衰减3dB和10dB,这样到达开路口分别还剩7dBm和0dBm,开路口全反射,反射波信号会再次进入衰减器,这样到达测试口的时候,反射波还有4dBm和-10dBm。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得到反射波的功率了。已知反射波的功率,这样就可以快速算出测试口的S11(dB)了。(这里引入了dB计算,省去了很大部分的乘除运算,所以直接口算就可得出结果)那么转化为反射系数s11,进而就可以算出它的驻波比VSWR了。
算起来还是挺麻烦的,还要各种对数指数转换,下面用表格快速计算了一下,结果如下。
其实有心的同学可以很快给出答案,因为S11和VSWR的对应关系的几个常用数值是很有必要牢记的,6dB和20dB就是这个常用值,还有26.5dB,14dB等等。有同学利用ChatGPT给出了答案,如下图所示,和这个结果是一样的。不过感觉绕了好多。可能是GPT太聪明了......如果衰减器的另一端不是开路,而是接一个VSWR=3 的失配负载,那么网分测出的VSWR又分别是多少呢?假设入射波a1的功率为10dBm,进入衰减器之后会被分别衰减3dB和10dB,这样到达失配负载分别还剩(10-3)7dBm/(10-10)0dBm,失配负载反射系数6dB,反射波信号分别有1dBm(10-3-6)/ -6dBm(10-10-6)会再次进入衰减器,这样经过衰减器之后,测试口的反射波还有(1-3)-2dBm/(-6-10)-16dBm。测试口的反射波功率知道了,入射功率是10dBm,那么这个测试口的回波损耗是多少呢?-12dB/-26dB。这两个S11dB 和VSWR的对应值也是一个射频设计中非常常用的值,我们可以快速得出,VSWR分别是1.67 /1.11。通过这两道题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衰减器对系统的回波损耗RL有着2倍衰减值的改善。
比如第一道题,开路口的S11 =0dB,经过3dB/10dB衰减器之后分别变为6dB和20dB;而第二道题,失配负载的S11=6dB,经过3dB/10dB衰减器之后改善到了12dB和26dB。
在有些射频电路中,我们可以用衰减器来改善端口的匹配,比如加Π衰,但是这样对于宝贵的射频信号会造成浪费,尽可能避免使用,但是在系统测试的时候,加衰减器不仅可以保护测试仪器,还可以改善端口匹配。
其实射频招聘中的笔试,对基础知识的考量是很全面的,所以像对待大学里的考试一样对待每一次的笔试,肯定会拿到高分。
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声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射频美学。 本公众号目前传播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其他公众号转载、累积文章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