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间,自媒体《佩妮Penny的世界》发布《投资人套商业机密都这么明目张胆了么?!》一文,曝光了国内某知名投资机构QM创投疑似在orillusion项目路演会上将该投资过的该项目竞争对手创始人一起拉了进来,冒充该机构合伙人,旁听了本次路演,后被发现慌乱退出,此举引发了项目创始人的极大愤慨。
这个项目是做AI+3D引擎方向的早期创业公司,叫orillusion,天使融资1000万RMB,团队11人,创始人叫白景文。
根据文章的描述,当时情况为:
前一天,他在和一家知名双币投资机构做线上视频会议路演的时候,对方告知他合伙人要晚一些上线,所以先聊。
中途他切换电脑准备展示产品demo的时候,发现这位知名机构"合伙人"上线了,但是顶着的头像,却是一位融资金额远超他们的竞品同行的创始人头像。
他们之前线下见过,也有好友,因此有印象。
当他发出疑问的时候,投资人先是沉默,然后说"完了完了完了",(那家竞品创始人开开关关麦后没出声,就下线了)。
后面此投资人承认了这个顶着合伙人名字的,就是他们投资过的那家同行公司创始人,并试图把这件事说成是"想要一些行业判断,你可以理解成一种第三方尽调…"。
昨日晚间,白景文在知乎上发布长文,对此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视频记录。
就在今天,里面涉及以投资名义帮助自己投资的公司打探竞争对手商业情报的机构被曝光为启明创投。
启明创投成立于2006年,先后在上海、北京、苏州、香港、西雅图、波士顿和旧金山湾区设立办公室。
截至2021年7月,启明创投旗下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币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4亿美元。启明创投专注于投资科技及消费(Technology and Consumer, T&C)、医疗健康(Healthcare)等行业早期和成长期的优秀企业。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昨晚代表主管合伙人团队在公司发出内部信,向全体员工说明了所了解到的网传事件的相关情况,并表示已经启动内部调查,在事件来龙去脉理清之后做相应的处理。
如果事情真如白景文描述,启明创投的声誉将遭遇一次重击。静候内部调查。
先看这封邮件:
各位同事,
今天晚上我们注意到网上有一篇文章及录音,里面提到我们同事在网上约谈一家创业企业时,在没有创始人知情及同意的情况下,邀请一位我们已投企业的创始人参加并就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提问,我们对这样的事件竟然发生在我们同事身上极其震惊,这种行为和启明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不管项目团队的出发点是什么,也不管这个事件是否被“逮到”,都是绝对,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我们之所以能17年一步一步走过来,离不开企业家对我们的信任,这是我们的命根,决不能动摇!
公司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进一步了解事件的经过,在事件来龙去脉理清后做相应的处理。
再来看白景文对此的记录:
如果大家是冲着题目来的,那么请直接跳到“底裤”部分。
如果大家正好在上厕所,或者不介意读一些没有太多干货的矫情的文字,可以慢慢看下去。
我叫白景文,Orillusion的负责人,也是一个刚刚创业两年的晚辈新人。
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以开源的形式,开发了一款基于WebGPU标准的Web3D渲染引擎。
经历了近三年的创业经历,我从相对单纯的学术界,直接跳到工业界而且是创业界,成长了太多太多。
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没有先去工作,先去大厂,积累经验,成为了”行业老炮”再出来创业。
之前,我会说,因为我自己就是想创业。而且,运气好,在学术圈的时候就拿到了一些商业订单机会。所以那就顺其自然,闯一闯,干一干。年轻,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
现在,我更加确信,这个选择没错。因为这两年学习到的东西一定远远超过在大厂成为“老炮”的经历,毕竟成长是最可贵的东西。既然,上天这样给了我人生中的一段戏份,那我就继续努力把这个角色做好。
目前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儿就是:第一次创业竟然就经历了一次经济周期,或者说正在经历。因为,很多人都说能穿越周期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而现在的我们正好一只脚迈进了周期的大门。
我们公司是2021年7月份完成的天使轮融资,当时的资本市场还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元宇宙当势,我们的3D引擎项目属性正好属于元宇宙的基础能力范畴。
这个时候,非常幸运的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贵人:我们的天使轮投资人。这也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投资就是投人”。拿到了资本的支持后,内心彭拜,充满激情,干就干个天翻地覆,夺回中国基础软件话语权!
看到银行账户里第一次出现这么多0的时候,内心是极其复杂的。创建这家公司之前,我还经历过一次“作坊式”的创业,吃过苦,受过骗《一个技术创业者的创业感悟:如何从“作坊模式”到“真正创业”?》。深深知道,对于创业公司最高优先级就是“活着”。哪怕打不过别人,也可以熬死他们!所以,省钱,少折腾,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创业的最高优先级。现在看来,确实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今年5月2号,WebGPU标准发布,我们的引擎也随之开源。而且开源第三天,就冲上了Github的Trending,上榜一周的时间,涨了近2000+Star,这也给了团队所有人一次巨大的鼓励!而且,之前经常会造成顾虑的一点是3D引擎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反而在今年的AIGC大背景下,给了我们一次重新思考的机会。
经过半年的探索,AI原生3D引擎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工程可实现性,越来越明确。虽然业内对于AI原生的3D引擎,没有任何共识和统一的行业标准,但是我们做为早期的创业公司,愿意全力以赴!我们很兴奋,这才是创业的意义和价值!
Demo和产品都在按计划飞速的变化,等了两年的Milestone终于来了。所以,我们再次开启融资的计划。
但是,没想到过程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客观讲,下行周期过程中资本都很谨慎,决策很慢,都希望“既要,又要,还要”。我做为负责人,一直在第一线感受这种最直接的信息,非常理解。但是我也不会放弃任何的可能性和机会。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是最近两年的最大峰值。于是,我跟帮助我们融资的朋友说:能聊尽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约到了这家国内一线资本。而且第一轮就可以直接跟合伙人聊,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准备Deck。
这家资本第一轮安排的是线上沟通,一共三位投资人,包括一位合伙人和两位投资经理。最开始,只有两位投资经理在线,第三位合伙人并没有上线。我们决定先不等那位合伙人,提前进行Deck的讲述。过程大约50分钟,相谈甚欢,深感一线资本的专业水平和行业认知。
最后,我需要切换另外一台开发电脑,做最后的产品Demo演示。结束屏幕共享后,我才注意到“第三位合伙人”已经上线,从昵称中也可以看到的确是“第三位合伙人”的名字。
但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她的头像却是我们同行业一家优秀企业CEO的人像照片。在我的追问下,最终确定,这家企业是该资本的被投Portfolio。后面上线的“第三位合伙人”就是该企业的负责人。于是,我没有继续展示Demo,尽快结束了这次会议。
公司肯定不是家,而更像一个足球队。每个人都要踢好自己的角色,同时也要相信你的队友可以踢好他的角色。如果大家表现好,赢球是全队的功劳,全队的光荣。如果最后输球,哪个位置出了问题,那就要受到批评,承担责任,及时改正,甚至可能被动或主动的离开队伍。
如果长时间战绩不佳,队员之间谁都不服谁,或者某些队员自我认知出现严重偏差,没有办法齐心协力,那就是教练的问题,一样要滚蛋。
所以找到合适的一群小伙伴,可以一起为了某件事儿长期坚持和投入下去,是我创业过程中感受到的第一个大难题。早期的团队管理,不是技术,而是艺术。
对于小团队,哪有什么100%的科学管理方法,都是人事儿。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最终的结果是很好的。因为,我们足够幸运:当前的所有成员一定不是全世界最聪明的,最优秀的,但肯定是我们团队最需要的,最合适的!
我们真正能夺回中国基础软件话语权吗?相比这样一个“大梦”,我更期待当下的“小梦”:感谢每一位Orillusion的小伙伴,大家拿着极低的工资,干着极难的事,敲下一行行代码,努力实现着心中的那个“引擎梦”。
TS算什么
对于早期创业团队啥也不算。因为我们还是早期初创,所以只能加一个“早期创业团队”的限定词,至于后期阶段的创业公司,我不懂,没有任何发言权。
在组建完团队后,我们曾尝试进行过一次融资。因为资本市场环境非常好,而且我们的项目属性也不错,得到了很多资本的关注。结果,很快就拿到了一家一线美元资本的TS。其实客观讲,我通过“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的基本常识,是大概了解TS本身的意义的(怎样保护资本的利益,怎样帮助创业公司撬动更大可能性,等等...)。
但是,真正自己面对这个现状的时候,还是思绪复杂的。我询问了帮忙融资的朋友,也跟老股东沟通过,最终的决策还是在我自己这里。做为公司的负责人,我选择签下了这份TS。
最终的结果是,除了获得了40个工作日的锁定期,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官方的回复是,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后,我们没有合理的场景和变现逻辑(但是,我认为核心本质还是我们自己不足够优秀)。
拿到TS后的真实情况:我们也把之前已经安排好的资本继续跟进。但是,最后我都会非常真诚的告诉对方,我们已经拿了一份很好的资本的TS,可能这轮没有份额了。
后续的每家资本,从这家TS资本的行业地位和我们所处的融资轮次判断,应该是没有什么参与的机会了,所以基本也就都不再跟进了。
紧接着,圣诞,春节,上海,大环境急转直下。
由于我们做的是第一款基于WebGPU标准的3D引擎,然而WebGPU一直延期发布,造成我们后面没有合理的Milestone,从客观角度错失了最好的融资节奏。
在融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质疑团队:为什么你们这么牛的一件事儿,团队里竟然没有几个顶尖的博士?
质疑我:如果有一个更牛的人来替你管理公司,你接受不?可以出让多少股份?
质疑开源:中国几乎就没有开源商业化成功的公司,你们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做成?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反馈,我都接受:我们不是一个漂亮的明星项目团队,我自己也不是一个有非常优秀行业背景的大牛。我们就是按照一种莫名的来龙去脉聚到了一起,想做一件很难,但我们很愿意去为之付出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资本的帮助,帮我们一起走的远一点儿,更接近成功一点儿。我们也会非常努力认真的,为认可我们的资本,争取他们所需要的价值。
融资是个相互选择的过程。我们不完美。但我们很拼。
要做事儿先做人
家人从小教育我,要做事儿,先做人。我内心一直记着。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也都是踏踏实实创业,本本分分做人。
但是这样的道理,可能在这个市场并不适用?
“底裤”的事情发生后,最开始的情绪是生气。又过了一段时间,慢慢的恢复平静,不再生气,更多的是一种难过,委屈,无力。
最后,我只想总结几点这件事情发生后,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公司第一优先级,永远都是对股东负责。
做为公司负责人,永远要对团队负责,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负责。
投资人要对LP负责,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辅助投资确定性判断,包括录音,录屏,转述,潜水在社区观察,翻看项目开源代码,跟行业专家,同行企业进行深度沟通等等其他各种方式,最终确定是否下注一家新的企业。
被投企业完全应该帮助老股东去做相同行业的,潜在被投标的价值判断,这是一种理应的表达的感激的方法和形式。
尽量和不同的投资机构多多沟通,哪怕是有我们同行业被投标的,都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因为这个过程中,双放都是在提升自己的认知,彼此学习。哪里有什么可以藏一辈子的技术壁垒?有的只是行业生态,以及终身学习,终身进步的决心。
我是认识这位企业负责人的,他是我的前辈,更是我们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为人性格极其nice。后续,我们也进行了沟通,这件事情跟这家同行企业没有任何关系。做为我非常敬重和喜欢的前辈,从其个人和企业角度来讲,是没有任何驱动力以这种方式获取know how经验的。
我唯一不接受的是,在我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家资本要求他们的被投企业,通过“在线会议修改参会人员昵称”的方法,现场直播的进行“第三方尽调”。这种方式,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国无外交”的卑微和压抑。
我们Orillusion是一家开源公司。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更加公开一些:公司目前11名员工,经过调整,现金可以支撑我们至少再坚持2年。
公司核心业务是基于WebGPU标准的Web3D引擎研发工作,引擎的核心代码都已经放在Github上,以MIT完全免费且可商用的协议,进行了开源。同时做为一家商业公司,我们后续希望借助AIGC,真正实现Text-to-Game的能力,打造全新的3D内容创作工作流。
我们很弱小,我们也非常需要帮助。但请不要这样赤裸的欺负我们,也请不要这样赤裸的欺负跟我们一样的更多不容易的创业者们。
要做事儿,先做人!
我们会很慢,但我们不会死。我们每天都在为了“活着”而努力!
话不多说,拿出最终的产品,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