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每周电路与硬件知识分享↓
本节内容
· 介绍
· 半导体物理基础
介绍
基本电子元器件
outline
基本概念
在一块晶体硅中,硅原子通过最外圈电子形成共价键,使相邻硅原子紧密相连。
当晶体硅(本征半导体硅)高于绝对0度时,一部分共价键转化为自由电子在晶体硅中移动;自由移动的电子带负电荷,是一种载流子;
问题:
① 载流子从何而来?
② 有哪些类型的载流子?
③ 如何调整载流子的浓度?
④ 载流子如何移动?
·本征半导体硅中的自由电子数量
硅跃迁能量BandGap Energy)
EG(硅)=1.12ev
EG(锗)=0.67ev
公式①:
例子:硅 在 温度=300K时 每 单位立方厘米 的自由电子数?
解:带入T=300后,计算得ni=10^10;
每单位立方厘米中硅的原子数为10^22,所以本征硅基本为绝缘体。
·空穴的概念
当电子脱离共价键形成自由电子时,此电子在共价键中原来的位置变为空穴带正电荷,空穴为载流子的一种;电子和空穴分别为两种不同的载流子;
t=t0
t=t1
t=t2
在上图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从右向左,而空穴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
在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数量=空穴数量=ni;
空穴的移动速度低于自由电子的移动速度,这是为什么?
答:两者移动机制不同;
自由电子的移动过程为 脱离共价键后即可自由移动;空穴的移动过程为 电子脱离共价键后再与下一个空穴结合,才形成空穴的移动;
自由电子数量n=空穴数量p=载流子浓度ni
即n*p=ni^2
除了温度可以改变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掺杂(doping)。
·掺杂
元素周期表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到:硼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量为3;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量为5;硅、锗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量为4;
将磷、硼等其他原子加入本征半导体中,称为掺杂。下图为本征半导体掺入磷原子。
掺杂后的本征硅片
掺杂浓度Nd=10^15-10^17/立方厘米
由于未掺杂时的自由电子的数量级远小于掺杂浓度,则掺杂后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 n≈Nd;
当硅片自由电子数量增高后,空穴数量减少,依然满足公式:
自由电子数量n=空穴数量p=载流子浓度ni
即n*p=ni^2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