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车智能化进入普及周期,汽车制造商对传感器的需求正在激增,尤其是在辅助驾驶领域,不管是入门级L2,还是高阶NOA,毫米波雷达的单车搭载数量也在发生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ADAS毫米波雷达(前向、后向、盲区)交付1795.27万颗,同比增长31.21%;其中,前向搭载同比增长25.21%,盲区同比增长37.73%。
今年1-6月,ADAS毫米波雷达标配交付937.92万颗,同比增长26.36%;其中,前向毫米波雷达搭载量459.29万颗,同比增长27.02%,渗透率49.41%;角雷达477.51万颗,同比增长25.63%,渗透率21.81%。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随着L2及L2+持续处于市场增长的高速期,到2025年,毫米波雷达搭载总量将达到3532万颗,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9.90%。
从早期单前向雷达,支持AEB、ACC,到1R+2R支持BSD、变道辅助,再到1R+4R支持NOA、行泊一体;从传统的3D雷达到4D成像雷达,技术升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023年1-6月,国内新车搭载3R方案的新车交付量为128万辆,同比增长34.30%;搭载5R方案的新车交付量为34.26万辆,同比增长15.67%。同时,理想L7标配搭载4D雷达,带动终端市场的规模化上车。
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前几年的缺芯潮,为本土玩家加速上车提供了契机。当下,各路玩家,一方面要应对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则是积极抢单,驱动市场格局重塑进程。
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博世、大陆、电装三大供应商占据超过84.45%的市场份额,森思泰克、楚航科技、华锐捷、华为等国内供应商占比2.74%,并进一步开始挤压传统巨头的份额。
其中,楚航科技作为国内已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头部毫米波雷达厂商代表,已与东风乘用车、长城汽车、北汽集团、奇瑞汽车、海马汽车、零跑汽车、宇通客车等30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获得50多款主力车型定点项目。
目前,楚航科技已量产的车规级毫米波雷达产品覆盖了77GHz前向雷达、77GHz商用车盲区检测雷达、60GHz生命体征探测雷达以及4D成像雷达产品。
此外,特斯拉在发布自研4D成像毫米波雷达后,更是带动新一轮毫米波雷达的技术升级浪潮。从传统雷达巨头博世、安波福,视觉ADAS龙头Mobileye,再到楚航科技等新势力,都在加速新技术落地。
不过,4D成像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产品迭代周期来看,毫米波雷达行业下一个浪潮的开始,应该是2025年第六代雷达开始,”在楚航科技CEO楚咏焱看来,包括雷达基础材料、孔径突破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多突破空间。
比如,楚航科技在今年上海车展首次亮相的业内首个隐形雷达ART,打破一体式封装设计,重新定义车载毫米波雷达物理形态,为行业提供全新的颠覆性产品设计新路线。
此外,随着UN-R155网络安全法规自2022年7月起生效,作为核心传感器之一,毫米波雷达也在升级满足ISO 21434网络安全标准,包括内置硬件安全模块、OTA等功能。
不过,传统毫米波雷达产品,在市场持续起量的同时,成本压力不断凸显;4D雷达的研发投入和实际产出,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博弈。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传统豪强、初创公司、车企系三大毫米波雷达阵营既丰富了市场的可选项,也加剧了竞争白热化。
而中国本土玩家,也已经开始发力全球市场。
今年7月,3项全球汽车雷达PWI项目获得重大进展,其中由楚航科技专家代表担任组长,来自多个国家的3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的ISO/PWI 13389 《道路车辆外部感知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试验方法》申请投票的请求正式获批。
目前在业内,汽车毫米波雷达却尚未形成一致的针对探测性能的测试方法,且由于缺乏统一的测试方法,产品在应用时参数指标无法明确,造成市场无法统一区分产品的应用等级、性能优劣。
其中,楚航科技正与海外合作伙伴对接一些欧洲项目。同时,也在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相关合作伙伴,通过一些渠道与代理商,从而将公司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比如,楚航科技的77GHz角雷达和60GHz生命体征探测雷达产品,目前都已经通过欧盟CE认证,具备海外准入条件。由于欧洲市场的相关法规要求,这意味着,本土供应商可以帮助更多自主品牌加快在海外市场的合规落地。
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轮毫米波雷达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