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8D报告的使用率非常高,我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各类问题,几乎都能用8D的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
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好8D?
本专栏将和iCoastline AI一起,对8D进行系统学习,从为什么要做8D报告,到8D分析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结合案例,带入应用,帮助各位质量人更好地成长学习,升职加薪 :)
人人皆知8D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也能把8D的步骤说个头头是道。但是想真正掌握8D,光能说出步骤是不够的,还得真正去理解它的精髓。
# 8D报告既简单又困难
从表面来看,8D报告其实就是简单的8个步骤,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将一个问题用8D报告的步骤讲一遍。
举个例子:
接到客户投诉反应LED屏有漏光的问题,这件事影响可不小。于是公司紧急成立问题分析小组,商讨一下解决对策。简单地将问题描述给其他成员,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先出个紧急措施,安抚一下客户、内部出货前先做个全检、客户那边派人过去协调一下、将有问题的产品带回来研究等等。
事态得到控制后,我们就需要着手调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于是各个部门的人进行了激烈讨论,最后终于确定了原因:胶框结构存在设计缺陷,没有设计限位,导致胶条产生位移从而引起鼓包。问题既然找到了,那就要去解决。修改设计图纸,在胶框两侧增加卡位来防止胶条左右晃动。经过质检部门验证,解决方案的确有效,同类问题也不会再发生。
最后,大家将经验总结一下,同步FMEA、控制计划,更新SOP、员工统一培训。事情安排好之后,将报告整理一下发给客户,对方也比较认可,众人皆大欢喜,终于能够松口气庆祝一下了。
这样看下来,整个8D过程是不是还挺简单?那为什么很多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感到无比纠结呢?8D报告究竟难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往下看。
就上面的案例来看,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似乎很容易,大家坐在一起复盘一下自己部门的工作环节,从结果倒推过程,最终锁定设计缺陷。但如果你了解整个分析过程的话,大概率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要知道,通往真相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无数条岔路,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上篇在讲8D报告第二阶段-深入分析时,强调了做好8D难就难在第四步-根因分析。8D报告不像是实物工具,立马就能直观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它更多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想既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核心还得靠经验积累。确定根本原因的过程,我们需要借助集体智慧来攻克难关。
还是用上面的案例说明,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LED屏漏光,生产部门说,就以往经验,这一看就是操作工没有按标准流程作业,撕背胶的方法不对,导致有气泡混入。操作员听后觉得十分委屈,反映说,这一批次的胶条做工差,粘性差,根本无法完全贴合。然后大家再齐刷刷看向采购部门,采购经理不干了,立马跳出来反驳……好好的根因分析大最后都变成了部门之间的吐槽大会。为了找出根本原因,部门间矛盾频发,质量部不得不常常出面协调,多次小心翼翼的沟通排查,最后终于找到真因: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 海岸线8D工具内嵌全面的模板/分析工具,科学分析 深挖问题更多潜在根因,扫描图片二维码直接申请试用↓↓↓
不难看出,从一开始的提出问题,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中间并不如想象中顺利,甚至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角色立场的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此时的任何决定,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比如未按标准流程作业,那我们需要的是加强员工培训;胶条质量差,那就得考虑是否要更换供应商。这就是不同决定引发的不同结果。如果定位错误,那问题自然也得不到最有效的控制。
只有反复推敲验证,找到真因,方可有效解决问题。一份8D报告,如果连真正的根本原因都没找到,其它改善措施又有什么用呢?
Tips
今天的知识点学会了吗?
可以随时通过iCoastline AI来学习巩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