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ACW立场无关
股市是一系列真相与谬误的集合,无关准确,代表公众情绪的聚焦与放大。阿里股价的上扬,被赋予政策风向的积极解读。人们相信,动荡的互联网风潮即将过去。
Threads母公司Meta集团股价的逐渐攀升,预示新一轮舆论场的实验。它正确、体面,提供永不凋谢的欢乐,是推特的反面。自马斯克掌握这个联通世界的辩论场,规则的消失,越来越使它呈现菜市场的质感。
而当理想一举成为市值最高的新造车企业,它同样象征新的情绪。
我对理想怀有偏见。认定它是一种被新奇所包装的平庸。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厢情愿推测这种产品,与茶饮、直播相似,主导着日益风靡的速食文化。年轻人受惠于廉价的糖分,而理想则满足正确而乏味的家庭生活。
更让我认定,模式的胜利,这种老派商业精神仍适用于今日的竞争。
二十年前,全球化的图景在中国企业家眼前徐徐展开。这些企业家从断裂的社会走来,各自野蛮而又奇迹地收获第一笔财富。如今,他们好奇而忐忑,渴望在世界版图中寻找自身的坐标,却对全新游戏的规则一无所知。作为这种担忧的注脚,颇具声名的财经记者胡舒立,把企业改革比喻为一场可能危及生命的大型手术。
一位香港的作家则在商业评论杂志上写道:“在21世纪的舞台上,我们要像硬壳动物一样,要定期脱胎换骨……才能继续生存。”我们的技术真的有竞争力吗?如何定义知识产权?什么是合理健康的产业政策?人们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随后留下一连串的空白。
迷茫又混乱的时刻,强调模式成功的杰克·韦尔奇给予了这些一筹莫展的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安慰与指导。
世纪初,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提到了杰克·韦尔奇的自传。这位带领通用电气走向巅峰的职业经理人认为,决定商业结果的,不仅是创造,更取决于你对已有资产的兼并重组。
不少中国企业家对这股商业精神加入了更灵活的理解。对市场的观察,对规则边界的过人判断,同样重要。这让我想起史玉柱,还有他备受争议的脑白金。
一度被视为新造车浪潮局外人的理想,通过把握杰克·韦尔奇貌似过时的商业精神,从无人关注转变为声名鹊起。
它的成长方式备受争议。矛盾的是,它的销量随着争议愈发高涨。李想认为,备受欢迎的产品,只要市场接受,实现的方式并不重要。
一夜之间,李想收获了惊人的关注。他不只是最成功的产品经理,在发布会上公开把工程师嘲讽为一帮搞臭技术的,为取消第二排座椅的扶手提供让人折服的理由。不仅如此,他还赋予企业领导人崭新的社会角色。
似乎互联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明星登场,精力无穷,乐于接受激荡的氛围。他在网络上解读自家产品,判断行业走势。
一些时刻,他甚至热情地分享对企业管理的独到见解。观点偶尔显得过分地武断,从中还蕴含着许多个人的情绪,作为企业家本身的迷茫、痛苦、煎熬的求胜欲以及不可直视的骄傲。
有一次,他内省地说道,他们的王牌产品被华为打得无力招架,幸好,最后时刻,局面被扭转了。我对其不置可否,一如他的产品那样,是对互联网情绪的刻意挑逗与迎合,片刻接着片刻,一段接着一段。每一天,都扮演着15分钟的名人。情绪会泛滥,形象过于真切,最后带来了新的疑惑与失真。
无可否认,这种态度也暗含我的妒忌。他做得那样少,获得的关注却那样多。
过去,行业以沉闷著称,许多产品失却与现实的连接,企业领导人都说着无关痛痒的话。偶尔的舆论高潮,不出意外地着落在空泛的奋发图强与某南方车企的粉丝攻击,显得陈词滥调。一些被委以重任的车企,滑稽而不自知。
班宇对吞噬人的麻木,描述生动又准确。“波涛涌来,身后寂静,世界如在一侧呼喊……保护着的同时,也在毁灭。”很长时间,这也是这个行业散发的气息。
2014年,马斯克出现在中国,行业进入了新的叙事。“云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汪东风、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8名企业领袖们从马斯克手中接过了属于自己的Model S钥匙,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一批用户。”新闻中如此写道。
也像过去一样,随着崭新时刻的开启,惊喜与混乱一同到来。轰动一时的骗补案,代表混乱的顶峰。
李想是新闻中提到8名企业领袖的一员。他再次押注,加入这场造车运动。出于惊人的实用主义,技术先进性与用户需求之间,天平天然地倾向后者。同样是实用主义的延续,这个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冲浪手还负责着品牌的宣传。
印象中,他与史玉柱很是相似。都有尖利的眼睛,干练的发型,同时,都语不惊人死不休。史玉柱从不掩饰他对陈天桥的借鉴。
李想则声称备受争议全赖产品的成功,回避了他的言论与产品争议。两人骨子里都深深刻下了个性、张扬,像石子一样划破平静的水面。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共享着相似的生存哲学,理解你所处何方,随后用尽全力抓住那根最有把握抓住的稻草。
今年春天,我短暂了解过理想,跟预期中的一样,太讨巧,亦太平庸。他们最好的车,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承认,其中有李想的聪明。
而在网络上,他说的对的,跟说的错的一样多,刻意表现的尖锐,包含同等分量的荒诞。身处过于保守,甚至凝滞的行业,他做着一个正常人会做的事,因此收获瞩目的名声。
我不喜欢理想,但能理解李想的张扬。他举起了整个行业,随后松开双手,原本的铁板一块,在接触地面的那一刻如积木拼图散落满地。无论如何,举起铁板的人是他。
从不愿意改变的对手,此刻围绕着理想讨论座椅的布局。一位知名的车企领导人在网络上了解到理想高回报的宣传手段后,公开表示佩服,点名负责的部门进行学习。
多年来,我从未试图撬动过这僵硬的铁板,常做的,是身处边缘嘲弄、漠视,汲取着我固有的舒适。
李想激起的波澜是如此之大,一位边缘的创业者竟克服了金钱,关系,从零开始的造车门槛。马斯克承受量产折磨的同时,李想却不得不额外考虑更多。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这句话,仍能唤起许多辛酸的记忆。天价收购造车资质的时刻,李想应当有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不愤。理想推出第一款产品时,他发现,要做的不只是进行增程技术的普及,同时也适逢对尚未明朗的政策押注。我感到佩服,但另一方面,又为他过于功利的气质所不适。
如果他与我同龄,也许我会渴望与他相识,汗流浃背地在大排档喝上一杯,问一问他的自信来源于何处。
很少人意识到,这个在互联网上精力无穷的人,已经42岁。过去出于撰写报道,我不咸不淡地了解到他些许的信息。接连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并一再幸运地成功,典型的马克·安德森的中国信徒。
颇具象征意义的新旧世纪交汇处,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没有影响新一代中国青年对这个新鲜事物的热情接纳。
更何况,这个以笨拙脚步走向世界的国家,刚刚奇迹般地申办了奥运。紧接着,它又加入了WTO,尝试以规则的对等尊重获得世界的拥抱。
“我们已经谈了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一位当事人如此感慨。在街头,邓丽君的歌声已经过时,穿皮靴皮裤的少男少女拿着黑色的索尼DVD,聆听着李雷与韩梅梅的声音。
北大的未名湖不再有诗歌,人们热衷谈论的,是新东方。出国去,去看一看世界的模样。
而互联网,它需要拨号,还资费昂贵,却是人们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方式。
身处石家庄的李想,刚刚成年,内心一定期许已久。
20年前的石家庄,该是贾樟柯镜头下的画面,空气满是尘土的味道,大街上生机暗淡,生活的轨迹像被上了发条,重复又精准。
人们信奉最好的生存选择,是离开。即便20年后,我走进一家知名的保定企业,我对彼时发生的一切印象全无,仅能想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标语,印在大门上,纸杯上,甚至是尿兜前的提示牌上。仿佛你只有像机器一样卖力,希望才会从量变产生质变。
而早在1998年,透过互联网,李想看到的是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尚读高中,已是网络上知名的数码编辑。同龄的青年在盗版光碟的《美国派》里窥探到人生诸多的可能性,李想更进一步,选择付诸行动。家人的支持下,他放弃高考,创立自己的IT网站。
所有在这场互联网风潮里获得成功的企业家,起点都极为相似。仅凭的只有热情,与对公众情绪的奇妙把握。
“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民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在后来,马化腾回忆道。当时的他,正在一款模仿ICQ的通讯软件里充当水军。
李想同样努力。日后成为行业规则的抢先报道,正是汽车之家的创新举动。同时,论坛里著名的卖弄风情的帖子,上年纪的人提到时,仍能会心一笑。
然而,所有人都无法猜测性地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墙,没有对国外先行者的借鉴,这批如今显赫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否还会像后来一般的顺利?
这正是这批企业家实践商业时的奇妙之处。混沌袭来,旧的秩序不复存在,新的图景模糊不清,你对规则的理解,以及对边界无可避免的灵活试探,能否有过人之处?
倘若追溯至近代的商业传统,熟读胡雪岩的商人也不得不承认,机警的智慧是你可靠的生存哲学。我想起李嘉诚式的笑容,低调含混,那样意味深长。
有时候,这种奇妙的押注也会失效。我第一次试图理解理想,正是他押注失败的挫折时分。
那是2018年,期待的政策没有落地,理想的第一个项目SEV宣布放弃。我记得,一位同事对它的抒情评价,它可笑,但其中对新式交通的大胆构想,不乏闪耀的理想色彩。
2年后一家柳州的企业,以另类的方式实现了这个大胆的构想,掀起意想不到的风潮。
企业家定是一群过分敏感的人。他们定义社会的同时也被社会所定义。18岁便辍学创业的李想,或许敏感得难以想象。倘若他是姜文式的演员,画风也一定太差,在戏谑与伤痕中游走,在狗屁与崇高中转移,莽撞传递着时代的微妙情绪。
熊彼得认为,拯救商业社会,依赖的是破坏性创新。身为企业家的乔布斯爱问员工,如果钱不是问题,那你会做些什么?
李想不是这样的企业家,他能做的是押注,抓住那根最有把握抓住的稻草,并且无比抵触李斌那样的商业情怀。像我们这样的旁观者,是否过于苛刻?
我总是做着奇怪的联想。这位机警的企业家多次宣称,他商业上的智慧,都从华为身上习得。他热爱分享讲述华为商业哲学的书目,却从未说明华为领导人最热爱的书。
在内部训话时,又意外地在一堆商业性词语中混入四渡赤水的比喻。上世纪80年代,袁运生在首都机场创造的裸女壁画轰动一时。一位香港商人总是偷偷观察这幅壁画的情况,以此猜测营商的氛围。
我好奇,在猜测政策落地的时候,李想会不会做着相似的另类判断?
如果结合国情,李想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他的产品定位也是正确的。
历史学家认为,随着更新一代中产群体的出现,必然会催生出更为开放的精神文明,人们将尊重、平等作为行事准则,信奉个人价值的无限潜能,甚至创造出新的公共空间。
历史学家沃特金斯指出,中产群体的核心特征,是“他们面对压力,决心维护自己的权益。”事实上,我们逐渐发现,新的阶层迅速崛起,然后下意识地变得凝固保守。黄冈中学的介绍信成为聚会的话题,一座朝阳区的房子成了最高的追求。人们变得富有的同时,也趋于保守。
李想了解这一群体的平庸与怯懦,极力满足。他打破了行业的僵局,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对生活的想象。你有体面的房子,漂亮的妻子,乖巧的小孩。这是宏大的商业想象,只是当中缺少理想的质感。
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除了电视,一辆汽车能否有着更多的想象力?
我们要意识到,创造是商业社会最迷人的特质。而距离世纪初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余载,我们应当拥有勇气,扔掉旧的包袱,进行破坏式的创新。一个从传奇走来的人,如此聪明又大胆,理应制造出更惊艳的产品。
也可能,这些偏见全是我的误解。对一个不断押注的人而言,每一次的押中都通向下一局牌桌的筹码。正是理想太远,你不得不赋予它足够多的理性与数字,以此标记出每一步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