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芯传感
本文作者:梧桐
今年年初,我国应急管理部发布202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数据显示,全年倒塌房屋4.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79.6万间,也就是说,房屋坍塌的情况在我国仍时有发生。
而今年4月,大型房屋坍塌事故再次出现——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坍塌事故,导致54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077.86万元。但几乎同一时间,黑龙江哈尔滨更是出现业主私拆承重墙的事件,令房屋变得危险……
湖南长沙4.29居民自建房坍塌事故
可见,一栋建筑的坍塌,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巨额损失,无论从人情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都已无法弥补。可不断出现的违规操作,以及楼房老化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却又真实存在。
所以,为避免房屋坍塌带来的危害,我国已出台不少政策文件,全国不同地方的政府也在加强危楼监测及改造项目落实。在这其中,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同时基于前文提到的数据和情况,在危楼监测这一场景,传感器还有很大的市场。
接下来,本文就对危楼监测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并讨论危楼监测背后的推动力,探索相关传感器的需求及市场。
危楼“动态清零”进行时
智能传感器筑牢监测根基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住宅实际寿命往往都远低于使用寿命,一般城市住宅的实际寿命都在30~40年左右,住宅实际寿命低于50年的情况相当普遍。而对危楼进行监测和改造,是近年来关乎民生的大事,笔者简单选取了两个案例进行介绍,分别为改造前和改造中。
案例1——危楼监测
早在2022年,就不断有危楼监测的项目落地。比如福建南平,福建电力大数据中心就落地了首批危房监测业务,实现对危房24小时智能化实时监测。
据了解,危楼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能通过传感器及北斗位置服务,实时监测建筑物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形变信息,并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对房屋隐患管控工作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
传感器捕捉到数据后会自动上传到司空紫微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房屋安全隐患,发出预警信息,用户可从手机小程序等多个渠道获取楼房实时数据,实现监测对象管理、安全预警等功能。
工作人员铺设危楼监测设备
案例2——危楼加固监测
众所周知,监测危楼的目的,是为了解其何时需要改造,但改造并非是完全拆除重建,很多情况下,对危楼进行加固即可。不过在加固之后,也同样需要传感器进行监测。
在江苏镇江,近日就有相关项目落地。
据了解,在危楼被加固的外墙墙体上,有多组智能碳纤维传感器,传感器两头分别粘在墙体表面及墙体中。理论上来说,解危加固项目的混凝土和内部砖墙体应变力应当一致,如果现场监测显示两者数据不同,表明解危效果不佳。
危楼改造后监测墙体稳定的传感器
据相关人士介绍,近两年危楼“动态清零”政策正不断推进,尤其很多都市中的老旧小区、县城或农村里的不合规建筑,在改造工作进行前和进行中,都对监测提出了不小需求。
政策助力
相关传感器拥有多大市场?
在上文的案例中,并未专门介绍监测过程中使用的传感器,接下来笔者就通过官方文件,对其进行梳理。
早在2018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就发布了《房屋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文件明确指出,对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房屋基础损坏、上部结构变形反应等现象进行周期性检查,结合物联网自动检测技术进行观测。
其中,从结构检测常用的传感器类型来看,风速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计、裂缝传感器等是实现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具体指标如下图。
危楼监测常用传感器指标
而对以上传感器的需求,时至今日仍具有一定体量。以近日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一则招标信息为例,可以看出危楼“动态清零”项目还在持续落地。
南山区粤海街道房屋动态监测项目招标情况
据了解,危楼“动态清零”早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中,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文件明确提出: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底),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而各地方政府正在为项目落地进行提速,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百日行动”,对危及公共安全的经营性自建房快查快改、立查立改。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排查经营性自建房726万栋,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26.1万栋,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具备经营和使用条件的3.1万余栋房屋采取了管控措施。
结语
虽然危楼监测不再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但作为传感器应用的细分场景,其市场仍不可小觑。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房地产的不景气,侧面反映了人们买新房的意愿已不如从前,而住在危楼或“潜在危楼”的人们,实则非常需要房屋监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