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举行了盛大的揭牌仪式。
东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120多年历史沉淀中,东南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包括半导体产业在内的大量高素质人才。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发表了重要讲话,概述了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三条建设指导思想。
在东南大学喜迎建校121周年华诞之际,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师生的回信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相聚在此隆重举行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仪式。
集成电路是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当今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美博弈的最前沿、斗争最激烈的战场。
东南大学是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探索先锋,在我国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一直居于重要的引领地位。
东大的前身原南京工学院,1958年就创立了全国首批半导体专业。1988年南京工学院与华晶电子集团联合创办的南京工学院无锡分院已经历经35年。这是一个典型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说率先开启了我国集成电路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1992年,东南大学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领域仅有的2个工程师中心之一ASIC中心。2003年成立了全国首家集成电路学院,后来与电子学院合署建设。2021年建设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2年获批全国首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
近年来,东南大学在低功耗芯片、高能效智能芯片设计以及MEMS设计工具等方面研发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端的智能功率器件和芯片,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落地,实现了自主可控,并且成功出海。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四次,省部级一等奖八次,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东南大学集成电路的厚重基础和卓越成绩。
近年来,美国分阶段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行精准打击,当下CHIP4联盟的破坏性更大。我国IC产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集中力量开展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集成电路人才,东南大学决定设置独立建制的集成电路学院。
心想国家事,肩抗国家责。重新建设集成电路学院,是东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担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重要举措,在这里,我想对集成电路学院发展提几点希望和建议。
一是要抓住“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关键任务。希望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有章法、有办法。尤其重视年轻老师的引进以及成长的培养,给他们搭建一个大平台。同时,要抓住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契机,围绕确立的六个主攻方向之一的智能EDA工具攻关,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重构人才培养的方案。把行业热点、工程难点、职业素养等有机融入到培养环节,更高质量的培养产业当前急需和未来需要创新需求的人才。
二是要坚定“前沿引力,强化交叉”的核心思路。当前集中进入发展进入到了后摩尔时代,很多方面都进入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希望学院能够紧抓前沿,做好战略部署。我建议可以在智能敏捷EDA、芯粒异构集成、新一代计算计芯片、新一代工艺器件等方面聚焦发力,做出特色。另外,集成电路具有鲜明的交叉特征,教育部的集成电路学科就设置在交叉学科下。希望学院能够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工科集群强大的优势。紧密围绕学校当前“提升新兴,强化交叉”的思维,联合校内相关的学院,通过交叉来提高协同发展的加速度,为解决国家当下卡脖子和未来不被卡脖子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
三是要拓宽“科教融会、产教融合”的重要通道。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是集成电路学科的关键着力点和本质要求。希望能够更加高效地汇聚各方的力量,聚力破解壁垒。解决供需失败、结构失衡、融合低效的瓶颈问题。重塑“产业前沿与科技前沿,促进优质教学资源转化”的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建立政产学研共建、共享、共赢的长效平台和机制,真正实现“企业出题,联合答卷,产业阅卷”的模式改革。在国内集成电路学院建设中做出重大特色,为国家产教融合推进给出东南大学的方案。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集众力方能成大业,引科技方能创未来。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致力培育一流人才,培育一流成果与卓越的办学成效,服务企业。服务江苏,服务国家。也恳切希望各位领导,企业界的朋友们和广大校友们继续鼎立支持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发展,我们携手并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祝愿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鹏程万里!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及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院长:孙伟锋首席教授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专业始创于1958年半导体专业,2003年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最早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15年成为国家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21年东南大学获批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2年集成电路学院独立建院,于南京、无锡两地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下设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EDA)创新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ASI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感知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感网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传感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1.6万平方米的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与华为、国微、华大九天、华润上华、芯朋微等著名企业建立了1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技术任务,致力于解决器件、设计、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方向的核心科学及工程问题;结合集成电路科学前沿和产业重大需求,推动学科基础研究、先导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衔接,注重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重点研究领域包括集成微纳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集成电路制造与先进封装、集成微纳系统。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及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产教融合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集成电路领军型人才与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支撑和推动集成电路知识创新与产业发展。本学科点拥有完整体系的集成电路课程基础,建立了涵盖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交叉知识、实践实训等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覆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阶段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
东南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各大领会上都有论文(包括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入选,其中ISPSD入选42篇,入选数量排名国内第二;IEDM入选2篇,ISSCC入选6篇,VLSI入选1篇,ICCAD入选3篇,DAC入选10篇,DATE入选12篇,ASP-DAC入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