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显示:显示屏高端化、大屏化趋势共筑百亿市场
根据摆放位置不同,车载显示屏可分为中控显示屏、液晶仪表盘、抬头显示器、副驾驶及后座娱乐屏、侧视屏、后视镜屏等。车载显示器是指安装在汽车内部的显示屏,其主要功能为驾驶辅助和娱乐。其中渗透率最高的是中控显示屏(提供倒车影像及导航等驾驶辅助,控制空调、音频等车内设备,兼具娱乐功能)、液晶仪表盘(提供里程、转速、燃油等信息,反映车辆工作状态)。近年来,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持续,车载显示屏作为人车交互的主要界面正呈现高端化、大屏化趋势。
显示屏在汽车上的应用
车载显示屏加速高端化:主要表现为结构上由显示到触控显示一体化、材料上由塑料到玻璃、外形上由 2D到 3D曲面等。结构方面,由单纯显示向触控显示一体化发展。汽车智能化趋势下,人车交互需求相较于传统汽车大幅上升,触控面板逐渐进入车载显示市场成为标配。从技术路径上看,目前触摸屏以电容 屏为主,预计未来电容屏将向轻薄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取代电阻屏。材料方面,车载盖板由塑料向玻璃发展。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随车载显示及人车交互需求增加,透光率高、抗划伤、触控手感更优且相对易于做成 3D结构的玻璃材料开始成为车载显示面板青睐的盖板材料。外形方面,车用玻璃盖板由2D朝 2.5D、 3D发展。相较于传统 2D平面, 3D显示屏的优势在于提升设计自由度和触觉反馈,同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车载显示技术性能对比
多屏化和大屏化成为智能座舱发展过程的重要变化。近年来随智能座舱持续发展,车载显示屏幕面积逐步上升。据群智咨询, ,2020至 2021年期间, ,10英寸以上车载显示屏出货占比由 23%提升至 31%。具体到趋势上看,车用显示的多屏化和联屏化趋势共同助推了单车显示面积的提升。多屏化趋势是为了满足多方面信息及交互需求,提升用户驾驶控制体验。座舱智能化背景下,汽车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使得车内信息显示区域成为核心,多屏交互成为车载显示的重要趋势。与单一显示屏相比,多屏方案可将汽车信息在各个屏幕上进行分布显示,如将导航、多媒体等信息置于一屏或两屏,座椅、空调、 ADAS 等车辆信息置于另一屏,尽可能满足用户导航、音乐、路况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升驾控体验。据头豹研 究院数据, ,2016-2019年中国单车平均屏幕搭载数量由 1.4个上升至 1.75个。联屏化趋势提升车用显示屏的实用性,由 2016年奔驰率先搭载,此后双联屏、三联屏方案陆续落地。传统中控屏的一大劣势在于与仪表相隔较远,驾驶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散更多注意力,而在联屏方案中,仪表与中控双联屏共用一块玻璃盖板,在视觉上削弱了两块显示屏之间的物理分割感,使驾驶员的触摸操作和信息获取更为便利。
LCD是当前车载显示屏使用的主流技术,未来技术有望向 Mini LED发展 。目前 LCD面板由于成本低、技术成熟高等特点仍然是市场主流。但由于汽车座舱内车辆信息显示、在线娱乐等功能都需求更高清的信息显示,且未来增加科技感和操作便捷性,拥有 画质高、能耗低、寿命长以及 更高显示性能 等特点 的 OLED和 Mini LED有望随着技术的成熟而进一步渗透。
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迅速发展。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车载显示屏一方面出现大屏化和多屏化趋势,另一方面需求推动显示技术升级,带动车载显示屏单价上生,在车载显示市场“量价齐升”的趋势下,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空间迅速增长。根据未来智库测算,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空间为72.8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65.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7.8%。
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空间(亿美元)
2020年车载显示屏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上看,车载面板行业总体呈现中(含台湾)、日、韩资企业三足鼎立态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 ,2020年深天马在车载显示市场的市占率为排名第一;JDI(日本)和 AUO(中国台湾 )的市占率分别为 15%和依次位居第二、三位。从产能布局上看,截至 2020年,中国 LCD总产能约占全球54%,位居第一。
全球车载显示市场高速发展,相关企业如深天马 A、 京东方 A、长信科技和三利谱 有望受益。作为全球显示市场的龙头企业,深天马已经在 Micro-LED领域布局多年,在柔性、高透明、拼接显示等 Micro-LED核心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并取得重大成果,将能率先享受座舱智能化时代的发展红利。京东方作为显示龙头企业,提供车载业务全场景解决方案,京东方智能座舱产品已全面应用到包括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中。长信科技已形成“3D 盖板 +触摸屏 +Sensor+全贴合 +模组 ”产业链布局,三利谱长期聚焦中小尺寸偏光片,同时积极扩建车载产能,均有望受益于车载显示市场的高景气。
车载显示市场主要公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