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4月17日-19日,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于广州举办。供应链上下游厂商、名校院所、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等多位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热点话题。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广东在建拟建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近40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在4月18日举办的高峰论坛上,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王曦受邀为大会致辞。王曦表示,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明确指出集成电路是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是事关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产业。”目前,广东省在高端模拟、化合物半导体、MEMS传感器等特色工艺方面布局了一批重大的产线项目。全省在建拟建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近40个左右,总投资超过了5000亿元。“我们按照国家部署,加强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带动佛山、东莞等地协同发展的3+n的产业格局。”王曦说到。据介绍,广东省现已梳理了20个战略性的产业集群。其中有10个规模超5000亿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集群,另有10个少于500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10个集群中,现有8个已超过1万亿元,第八个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王曦指出:“去年,广东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差距。由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现在每年进口芯片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万亿元,约占全国30%~40%。”他表示:“广东正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谋划全省的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叶甜春:建立内循环,引导双循环,重塑国际集成电路循环体系在4月18日举办的高峰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发表了以《再全球化对逆全球化——中国特色集成电路创新之路思考》为主题的演讲。叶甜春指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一直在稳步增长,2022年规模已超过20万亿,相应地,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也在增长,2022年达到2.76万亿。其中,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收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去年增长率为21.4%。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包括了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但内资企业市场占比下降趋势仍未扭转,当然随着各地的扩产步伐加快这一情况会得到扭转。“从封测业来看,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去年的增长速度是8.4%。在集成电路供应链中,装备业的增长非常亮眼,2008-2022年装备业销售额增长30.8倍,预计这一增长速度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装备进口的限制使得本土装备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本土材料在供应链安全的驱动下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叶甜春说道。不过叶甜春同时指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挑战在于产业链多头在外,高度依赖国际大循环。“集成电路形成了高度全球化的体系,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各有特色,在过去20年中,我国融入国际循环里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形成了对产业模式、技术路径的高度依赖。”叶甜春提到,我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过去15年,我国制定了重大专项、大基金和科创板等政策来引领集成电路产业构建了较完整的体系布局和综合能力,在产业链的各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装备和材料以及封装集成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接下来,叶甜春分享了下一步的战略,“建立内循环,引导双循环,重塑国际集成电路循环体系。” 他表示,过去十五年“从无到有”进行产业链布局后,中国需要“升级版的发展战略”,推动解决市场产品供给问题。下阶段战略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牵引”,推动系统应用设计、制造和装备材料融合发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要更多发挥中国市场崛起的优势,以中国市场引领全球市场,开辟新赛道,形成内循环+双循环,重塑全球产业链。中国半导体行协会设计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1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发表了致辞。他介绍道,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大联盟)是在科技部指导工信部和大基金的支持下,在01、02、03三个电子信息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的推动下,由来自国内互联网应用、信息系统集成、电子产品整机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社会组织等于2017年3月22日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的契约型组织。魏少军表示,大联盟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为使命,进一步强化应用牵引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机制,依托成员单位创新力量,不断整合汇聚产业链各环节创新资源,促进01、02、03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的对接与深度融合,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大联盟目前下设9个专业联盟,拥有成员单位及专业联盟成员单位900余家。他表示,本次大会大联盟下属的装备、材料、零部件、封测和投资等6个专业联盟将全面参与,并为大家奉上精彩的系列论坛活动。魏少军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迅猛,不依赖于尺寸微缩的多种新路径,日益成为集成电路发展的新驱动力量,为集成电路发展带来新市场和新空间。”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23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国家力量正在全面介入集成电路产业竞争,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美国拉拢盟友对我国集成电路步步紧逼,层层加码,特别是近两年愈加精准、持续聚集打压我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正在迈进一次全新的征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程,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魏少军表示,全行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4个面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科技创新。魏少军:不可人为打破全球供应链,中国要守正然后出奇在4月18日举办的高峰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协会设计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1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发表了以《强化设计工艺协同,提升供应链安全》为主题的演讲,从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诞生、产业模式变迁、供应链变局,到如何构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讲解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思考。在全球供应链诞生的过程中,首先是标准,标准的统一最终促成了全球经济繁荣。魏少军以移动通讯为例,第二代、第三代出现了多个标准并行,直到第五代才实现了全面统一,这一趋势也将延续到第六代。魏少军表示,标准不能统一就不能实现全球的通信,正是标准统一促进了互联网走向了移动,从此可以看出“标准的统一实际上是一种规律”。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像Arm+安卓或者Arm+iOS之类产品技术的统一;此外,个人电脑(PC)方面,由于英特尔的CPU占有主导地位,加上微软的操作系统,也同样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产品技术统一促进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的全球化,是供应链的全球化和产业的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经济的繁荣。魏少军举例,比如在美国设计的一颗芯片可以在中国台湾加工,然后到马来西亚去封装,韩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元器件送到中国,然后中国大陆组装成iPhone送到全世界。魏少军还提醒,从移动通信角和互联网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而违背世界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逆潮流的行为。技术层面,魏少军提出,电子信息技术一定要采用集成电路,一定要采用芯片。首先,摩尔定律作为规律,几十年来一直是行业的指引,而过去四十年有很多产品实体消失了,但“芯片+软件”实现了众多应用。魏少军表示:“芯片能够参与竞争的任何技术最终都不可避免将成为失败者”。他表示,电子信息技术一定要采用集成电路,一定要采用芯片,不能违背这样的规律,否则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中,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持续创新便是另一种规律,而研发投入不足正牵制中国半导体业发展。梳理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从几个晶体管到现在巨量晶体管的演变过程中,涌现了高介电常数金属闸极(HKMG)、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极紫外光(EUV)等尖端技术创新。芯片技术有光刻技术外、新材料和新工艺这三大挑战,魏少军表示,其中比较好着手的是新材料,而成套工艺研发需要新材料和新工艺,终极挑战是提升良率,但即便是把良率提升这件事情也需要大量创新才能够实现。但魏少军指出,中国企业由于创新投入不足,成长壮大并没有想象那么好,想往前发展也会碰到很多困难魏少军指出,以产品为中心才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理念,也是一种规律。以加工为中心做法与真正所追求的目标是有距离的,不过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围绕产品方面出现了系统公司转向IDM,然后又进行进一步的分化,比如说“无晶圆厂+代工”进一步地发展。魏少军提出,将来会出现更为细分的整个产业模式的变迁,不过怎么样能够将整个产业调整到以产品为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承接上文魏少军反复提及的“规律”,他警示,目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正在发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开始被人为打破。魏少军指出,某些国家对中国企业打压,部分是由于他们去工业化造成的内部空心化状态现在要调整,他表示,这部分国家想把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无论是四方联盟还是三国达成的某些协议,都是在违背全球供应链发展的规律。魏少军表示,全球供应链被人为打破是枉顾了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律,正如王阳元先生所说“循规者兴,罔规者怠,违规者诫,逆规者亡。”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能够形成供应链全球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魏少军分析,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因素包括成本、交货期、能力、技术、标准、市场、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利润,也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今天之所以能够形成全球供应链,就是它实现了这个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发展的必然性。魏少军表示,在产业链全球化过程中很重要的是各个环节的利益都要得到满足,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驱动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但是根本上是产业的一种自发行为,需要漫长和艰难的过程。魏少军表示,中国集成电路发展需守正。他表示,“守正才能出奇,人间正道是沧桑,要遵循产业的规律,出奇就要出奇兵,要有创新。”另外一个奇招,就是软件定义芯片;然后是异质堆叠集成技术,把逻辑电路的晶圆和存储器的晶圆面对面键合在一起,通过三维的混合键合形成一体。在追求超级计算的过程中,人类已经突破了十的十八次方的计算,下一个目标就十的二十一次方的计算。计算需要更好的芯片,国内现在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可能也就是十四纳米,十四纳米和先进的三纳米之间的可能距离还很大。中国又受到制约的背景下,把软件定义芯片的技术和进程计算的这两个技术结合起来也许会有新的奇效,实现所谓叫软件定义的进程计算芯片技术,也许会有令人非常惊喜的结果。全球范围而言,世界还是要看中国怎么发展。魏少军表示,从技术、生产力、产业链到产业模式,中国一直在做产业的升级。技术从低到高、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转变,生产力和产业链都往高端走,而西方国家在做产业重建,与中国完全相反。作为对比,魏少军指出,欧美目前产品都是空心化的状态,而印度有潜力但发展还没有达到实现目标的水平。因此在短期内,也许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世界还是要看中国怎怎么发展。魏少军分析了中国现在的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逐渐迁移,留下了广大的战略空间。所以违背世界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地来打压中国,是不合适的。他最后表示,对中国来讲,受到打压也是客观现象,所以中国半导体需要做的,就是守正,然后出奇。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正在筹划 规模300亿元集微网消息,据悉,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筹划中,规模300亿元,基金期限长达17年。4月18日,在第25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上,粤财控股董事长金圣宏表示,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筹划中,规模300亿元,基金期限长达17年,母基金可直接投资公司,子基金包括汽车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化合物半导体等主题,并且二期基金在投资退出后可向被投企业让利60%,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据介绍,一期基金自2021年成立以来,业务规模已经达到310亿元,已投资102家企业,投资金额超过90亿元,涵盖芯片设计类企业45家,制造及封测类企业19家,设备材料企业38家,努力打造链主+专精特新的半导体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有2家被投企业IPO过会,今明两年还要陆续有19家企业将申报IPO。此外,基金二期将延续一期的特色、程序期间长、让利机制活这三大特点,基金二期将总结一期的做法,继续面向全国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据悉,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是支持广东实施“强芯工程”而成立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由粤财基金董事长林绮长期主持管理,该基金重点支持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天天IC,除原创作品,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等相关内容,属原权利人所有。不代表集成电路 IC的观点和立场,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微信15055361565)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