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股研究社
作者丨在辉
烈火烹油,这个词用来形容中国大模型竞争的现状再好不过。尤其是在阿里带来了通义千问大模型,并且声称未来要将所有阿里产品都接入大模型实现全面升级后,关于“升级”究竟能带来什么价值的话题,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
在美股研究社看来,要直接预测阿里旗下众多产品和大模型的聚变确实比较困难。但在它们之中,却有那么一位或许,或许能让大模型的价值立竿见影——它就是钉钉。阿里自2019年开始大模型研究,目前钉钉已经能在通义千问加持下实现多项AI功能,从规划、执行到总结一应俱全。
但实际上,只是将视野停留在工具层面反而还小看了钉钉的价值。逍遥子说,所有企业在智能化时代都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家企业都能基于“通义千问”,拥有具备自己行业能力的专属大模型。其中,就藏着钉钉的无穷潜力。
增长,钉钉一直以来靠数智化在实现增长。现在,它已经准备好和大模型深度交融,这将是一次新的全方位突破,钉钉有这个条件。“木头姐”旗下ARK Investment预测称,AIGC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推动全球IT总支出的CAGR从4%提升至20%。这些支出会花在哪?在讨论大模型如何“为我所用”的过程中,“ChatGPT训练门槛是1万张英伟达A100显卡”的消息,曾经令许多人将关注目光放在算力基础上。10亿元级别的硬件支出,无论国内外都是巨头的主场。当时,微软专门为训练ChatGPT打造超算、在Azure的60多个数据中心布置几十万张GPU的付出,也让外界看到了大模型的门槛有多高。从这个角度出发,钉钉却拥有足够好的背景条件,因为有阿里的存在。阿里、百度们之所以能率先在大模型领域对标国际发展,就是因为其目光如炬,早早随业务发展和行业势头储备了足够多的算力资源。但在所有产品的“AI碰撞”中,钉钉必将更快、更好地拿出成果。业界一般将大模型决胜关键归结于算力和数据,钉钉不需要担心算力问题,重点是它在数据上的巨大优势。其中,又尤在于多年助力企业数智化过程中建立的独特生态。一方面,钉钉原本就有着极其丰富的应用场景。截至2022年12月28日,在钉钉7.0产品发布会上,钉钉总裁叶军宣布,钉钉用户数已破6亿,企业组织数超过2300万。彼时的钉钉靠开放PaaS能力已经创造了海量的应用生态,生态伙伴总数超4000家,钉钉开放平台上架应用数量超过1100个。那么,在应用生态向AI大模型视野下的应用生态发生转变时,这将是“大象跳舞”式的剧变,钉钉用智能化重塑自己,将诞生一个新的钉钉,而这又会牵动一场大规模的生态反应。在通义千问大模型加持下,我们不难想象钉钉可以成为低门槛、低成本的AI基础设施,以及AI应用层的提供者。另一方面,钉钉这种“数智化支持者”的定位、平台的定位,提供给了使用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条件。在大模型领域,这也将成为它“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的途径。简单来讲,可以总结为更快速和简单的开发、更高效率的应用,以及更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部署方式和成本。可以说,行业和企业积累的无限数据仍然没有发挥足够的价值,而新的钉钉能够进一步靠大模型的加持唤醒数据,唤醒未来的生产力。就像逍遥子的看法,当再做一遍的机会来临,这现有的规模基础会让AI大模型的能力得到全面释放。其中藏着一个隐形机遇:做出大模型只是起点,真正的机会在大模型应用化。资本青睐指数级增长,但要求更轻的增长成本。钉钉未来大概率将是资本的心头好——大模型基础来自阿里的整体支持,自身在应用上的前景却跨越多个行业。简而言之,有了通义千问这样的通用底层模型,很多场景的中等模型训练已经可以提上日程,比如制造业、金融、游戏等特定行业。对客户来说,经过针对性训练的模型意味着公司的“专属应用”,无论从智能化程度、部署成本还是应用价值上,它都远大于通用大模型。企业客户也会更愿意为之付费。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钉钉靠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实现了一种以价值兑现为目标的转化:训练深度大模型的重资产转化为行业模型的相对轻资产;把底层通用大模型转化为数个商业化专用模型,并形成全新的应用生态;最后实现把资本开支转化为应用端的用户付费。截至2022年年末,钉钉的付费DAU是1500万。假设企业客户看到通过钉钉,自己也能从大模型时代找到提升生产力的法门,钉钉的价值将远超现在。换一个思路也可以这样解释:训练端算力需求更多是随应用需求进行同步拓展,在大模型真正成熟的条件下,应用爆发才是指数型增长。就像真正让互联网浪潮走进高峰的是各种应用,而智能手机或者通信设施只是铺路人。究其原因,应用代表着高频次、多消费和长期支出。应用的价值“折旧”极慢,在钉钉这个动态更新的生态中,随时间演进的应用价值甚至很可能只增不减。同样类似于互联网的爆发,困局总是在发展中被破解。To B软件如何估值曾经是难题,因为其商业模式联系着太多行业和太多客户,难以简单计算。但在AI大模型激发新消费的视角下,To B软件的商业模式价值也值得再看一遍。大模型爆火还不到一年,很多先行者就已经迅速走完了从探索到制定商业模式的过程。例如Midjourney的付费订阅,ChatPDF和ChatDoc的限制性付费套餐,ZMO的按量订阅收费,ZMO创始人甚至宣称已经开始盈利。那么,钉钉呢?钉钉的属性、基础决定了,它的成长前景要远大于单一应用领域的大模型催化产品,比如画图或者读文件。现在,预测其数字成绩是困难的。但毫无疑问的是,类似于微软Copilot带来的震惊,阿里大模型入场意味着钉钉的Copilot时刻也来了。中国大模型在生产力领域的落地要有一个承载者,它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足够的跨行业应用能力,并和企业足够近。现在,我们暂且将目光看向钉钉。美股研究社(meigushe)所发布文章不具有投资建议,请各位投资者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