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实力派传统车企比亚迪随着海豹的发售,公布了其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池与车身一体化技术已成为时下热点,前有特斯拉的CTC和零跑的MTC技术,今有比亚迪CTB技术,这三者之间有何异同点?本文对这三者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在文中分析了电池车身一体化未来趋势。
深挖CTC
CTC,名字来源于“Cell To Chassis”的缩写,电芯单体(cell)直接“to”底盘(chassis)。电池包(pack)与车身融合为一体,不分彼此。常规的电动车,是将电芯先集成为模组再将模组组合起来,外部用电池包来支撑保护内部的模组,电池包整体安装在车身地板底下。
上述文字描写的比较枯燥,请看生活中的“CTC”,更便于理解。图中的老式手电筒,勾起了各位多少回忆?本文不是拿手电筒来叙旧的,言归正传。这种老式的手电筒就是典型的“CTC”,一个金属壳子,里面装着标准的电池。金属壳子既是容纳电池的壳体,也是电筒的本身结构。如果先给上图的3节电池做个盒子,再塞到手电筒里面就不是“CTC”。
常规电动车,车身本来有一块地板,电池包上壳体还是一块板,再然后才是真正提供电能的东西(电芯cell)。而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简单粗暴地讲,就是把这两块板子融成了一块。这种一语道破天机的感觉,是不是读着很过瘾。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大咖、各种天花乱坠的PPT及推文来诠释这个事情?因为在汽车这种高技术含量的载体上,跨系统合并两块板子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每家车企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具体细节如下文所述。
01
特斯拉CTC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02
零跑MTC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03
比亚迪CTB结构特点及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