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要“3年跟英伟达五五开”的清华系自主车芯创业公司黑芝麻,打出第一招:
——“跨域”的智能汽车芯片武当。
黑芝麻自己评价:“别说国内了,全球范围我们也是首个。”
7nm制程国内领先,但并非第一个;智舱智驾全包,也不稀奇;真正首创之处在于,一块这样的“武当”芯片,平替如今上百块各类MCU,甚至包括底盘和车身控制等等。
追赶顶尖芯片厂商、实现自主可控替代,黑芝麻的策略不是卷算力,而是直接瞄准智能车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
对抗的友商,几乎包括英伟达、英飞凌、博世、瑞萨等等在内的全球汽车半导体供应链。
老黄去年扔下车圈核弹Drive Thor,不仅有超大算力(2000TOPS),更关键的是“One chip to rule them all”。
不过黑芝麻认为,Drive Thor的性能,更多针对集中式架构演化的中间阶段,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计算任务在一块芯片上实现。
而武当系列更准确的说法叫“计算芯片平台”,除了融合智驾和智舱,还支持智能汽车上几乎所有的功能。
以往智能汽车的计算需求主要有7大算力类型:通用CPU、AI神经网络处理、图像渲染、专用的CV计算、音频音效处理以及高效安全的实时性算力。
比如说,如今的智能汽车,除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分别由集成度较高的域控制器,但在车窗开闭、座椅重力感应等等细碎功能上,全都是有单独较为廉价便宜的MCU控制。
而与行驶安全密切相关的车身稳定、ABS等等功能,也都是由供应商分别提供对应的计算控制模块。
武当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功能,都集合到一块板子上实现。
黑芝麻智能自研的Extreme Speed Data Exchange Infrastructure(ESDE) 据称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底座,一方面安全地隔离不同功能安全等级要求的算力组合;另一方面,低时延处理并传输大流量数据,以充分利用算力。
这一架构,向上承载了7大算力类型,并通过这一基础架构对相应数据进行高效灵活地管理,进而为新一代的电子电气架构提供极致性价比的计算平台。
C1200,是芯片本身主要提供不同控制功能所需的计算需求。
而“平台”则是整个控制器,除了黑芝麻的C1200,还会包括其他供应商提供的控制类芯片。
支撑起一个集中式架构的智能汽车,到底需要多少算力?目前行业内没有共识也没有案例,但仅从智能驾驶角度来看,要实现L2+以上功能,200TOPS是打底。
武当系列的算力,黑芝麻并没有公布,仅仅说它是7nm制程。其他已透露的信息包括:
使用支持锁步的车规级高性能CPU核A78AE(性能高达150KDMIPS),和车规级高性能GPU 核G78AE
自研DynamAI NN车规级低功耗神经网络加速引擎,支持NOA场景
内置成熟高性能的Audio DSP模块,和每秒在线处理1.5G像素的新一代自研NeuralIQ ISP模块
提供32KDIPMS的行业最高MCU算力;能同时处理大于12路高清摄像头的输入,支持高速率的MIPI。
外设方面,C1200支持处理多路CAN数据的接入和转发,支持以太网接口并支持所有常用的显示接口格式,支持多屏输出,多路4K能力;支持双通道的LPDDR5内存颗粒,可满足跨域融合后的带宽需要。
总结一下就是单颗芯片满足包括CMS(电子后视镜)系统、行泊一体、整车计算、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大灯、舱内感知系统等跨域计算场景。
目前武当C1200是期货,黑芝麻承诺年内会正式亮相。
相信你也发现了问题,即使武当系列已经量产就绪,但市场上却根本没有一款能适用并发挥出它全部性能的智能车。
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智能汽车,目前还在探索验证阶段,各个车厂根本没有产品,什么时候能弄出来,也不好说。
黑芝麻“憋了3年”的大招武当,面向未来,当下展示的更多是愿景和技术储备,提振用户和投资人对公司的信心。
而黑芝麻今年最大的挑战,是脚下正在走的这条路——
华山A1000,是黑芝麻在当下智能汽车量产阶段最重要的产品。
智能驾驶专用计算芯片,算力58TOPS,主打L2—L3的高阶智能辅助,直接竞争对手是英伟达Orin、地平线J5。
58TOPS算力数值上不占优势,但黑芝麻认为它仍然是“量产算力最大”:
硬件上的乘加器已经决定了卷积能力,真实算力可以通过乘加器的设计非常客观地计算出来。但如果要以等效算力来凑TOPS数值,就需要牺牲自动驾驶最需要的精度,这样的数值,缺乏科学性及严谨性。
按照黑芝麻的说法,58TOPS其实是真实应用于自动驾驶高精度AI计算的算力,不含任何水分。
图像处理方面,支持16路高清摄像机输入,同时支持8百万像素图像处理。最高可以处理每秒12亿像素,可A1000单芯片来支持行车功能和泊车的功能。
尤其主打“行泊一体”。
不过,A1000“鸽了”。
去年与黑芝麻交流时,给出的消息是年内量产上车,首先搭载在江汽旗下思皓品牌的多款新车。
但直到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A1000交卷,对此,黑芝麻的解释是:
疫情对车企本身产品的节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击。车企对新品的投放有自己的考量,而从黑芝麻的角度讲,肯定是全力配合车企。
类似黑芝麻这样10V实现NOA的方案,业内其实没有量产经验的,所以无论是车厂还是我们,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不过今年A1000一定不再鸽,出货量也给了预期:数万片。
此外,黑芝麻还官宣了另外几家主机厂定点:东风、吉利、合创。
国内车芯创业公司很多,真正走到量产阶段的其实只有这几家:
地平线,J2、J3已经大批量上车,J5也率先在理想L8上量产。是自动驾驶芯片一哥。
芯驰科技,路线较为务实,以网关芯片、座舱芯片、MCU切入,年出货已达百万片,自动驾驶芯片则尚未量产。
另一个就是黑芝麻了,和地平线一样瞄准自动驾驶,甚至提前一步拿出前瞻性的跨域融合芯片。
但量产上车层面,黑芝麻还始终没有交卷。
而黑芝麻的竞争策略很清晰,那就是“低价超大杯”:低算力(至少是纸面数据)、低成本实现尽量多的智能汽车功能。
黑芝麻认为,A1000“行泊一体”的方案,可能单价高过其他友商的智驾、泊车产品,但一定比智驾+泊车两个产品成本低。
少一个域控制器,节约的不仅是采购管理成本,还带来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优势。这就是黑芝麻吸引主机厂的核心卖点。
在武当C1200上,其实延续的也是这个思路,一芯多能,且同等能力下成本最低。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黑芝麻从何而来:
黑芝麻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单记章,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职业生涯几乎全在美国OmniVision(豪威科技)渡过,跟随豪威一路从初创公司成为全球图像传感器龙头。
在豪威任职期间,单记章已经积累了自动驾驶研发经验,他主导开发了汽车级HDR算法和软件,应用于超过90%欧洲高端汽车ADAS系统中。
单记章代表的是黑芝麻在半导体IP设计和自动驾驶研发方面的基因。
COO刘卫红,则是黑芝麻在工程化能力,以及汽车供应链的主导者。
加入黑芝麻前,刘卫红曾长期在博世担任底盘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期间带领团队在5年内实现了部门业绩的超300倍增长。
成立两年内,黑芝麻智能已拿到近亿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蔚来资本、北极光创投、芯动能投资等等。
而在2021年9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相继参与了黑芝麻智能的数亿美元战略轮及C轮两轮融资,这是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首笔投资。
该两轮投后估值近20亿美元,黑芝麻也晋身独角兽阵营。
3年五五开,黑芝麻立的Flag我们标记一下,到时候回来检查。
不过眼下,黑芝麻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尽快量产上车,验证自己在工程化上的能力。
— 联系作者 —
— 完 —
【智能车参考】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