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节选】Intel Cyclone V SoC FPGA架构优势介绍

小梅哥 2019-03-30 00:00

新书预告


        由小梅哥编写,Intel FPGA大学计划经理推荐,骏龙科技大力支持的基于Intel SoC FPGA 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教程已经上线预售,京东天猫均已上架,欢迎小伙伴围观。




说明:本文内容节选自小梅哥编写的《SoC FPGA嵌入式设计和开发教程》一书1.2节。


1.2 Intel Cyclone V SoC FPGA介绍

得益于Intel SoC FPGA差异化的器件结构设计,当设计者掌握了其中一种器件的开发方法后,即可类比应用到其他系列的器件上。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同时,合理选择功耗、成本和性能平衡的器件应用到实际系统中。作为SoC FPGA家族中功耗和成本最具优势的系列,掌握Cyclone V SoC FPGA的开发方法,不仅可以熟悉整个SoC FPGA系列器件的开发流程,还可以学有所用。很多没有实际高端应用需求的读者,也能够将Cyclone V SoC FPGA作为一个简单的ARM+FPGA二合一的产品进行使用,因此本书以Cyclone V SoC FPGA器件为基础进行讲解。


1.2.1 什么是SoC FPGA

Intel Cyclone VSoC FPGA是英特尔FPGA部门(原Altera)于2013年发布的一款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了双核的ARM Cortex-A9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新型SoC芯片。相较于传统的仅有ARM处理器或FPGA的嵌入式芯片,Intel Cyclone V SoC FPGA既拥有ARM处理器灵活高效的数据运算和事务处理能力,又拥有FPGA的高速并行数据处理优势。同时,基于两者独特的片上互联结构,设计者在使用时可以将FPGA上的通用逻辑资源经过配置,映射为ARM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外设,并通过高达128位位宽的AXI高速总线进行通信以完成控制命令和高速数据的交互。


1.2.2 SOPC

SoC FPGA技术推出之前,各大FPGA厂家已经推广了十多年的SOPC技术。从架构角度来说,SOPCSoC FPGA是统一的,都是使用FPGACPU共同完成系统的设计。但是与SoC FPGA不相同的是,SOPC是在单纯的FPGA芯片上使用FPGA的可编程逻辑资源和嵌入式存储器资源搭建一个软核CPU系统,由该软核CPU实现所需处理器的完整功能,该CPU是由FPGA通用逻辑资源和存储器通过配置实现的,其本质依旧只是一个复杂的FPGA设计模块。

得益于FPGA的现场可配置特性,使用FPGA的通用逻辑资源搭建的CPU,在结构资源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CPU进行定制裁剪,增加一些专用功能,例如除法或浮点运算单元,用于提升CPU在某些专用运算方面的性能。或者删除一些在系统中使用不到的功能,以节约逻辑资源。另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为CPU添加各种标准或定制的外设,例如UARTSPII2C等标准接口外设,或者编写各种专用的外设,然后连接到CPU总线上,由CPU进行控制,以实现软硬件的协同工作。基于该结构的设计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另外,如果单个软核CPU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则可以添加多个CPU软核,搭建多核系统,通过多核CPU协同工作,让系统拥有更加灵活便捷的控制和运算能力。

但是,由于CPU是使用FPGA的通用逻辑资源搭建的,所以相较使用经过布局布线优化的硬核处理器来说,软核处理器够运行的最高时钟主频要低一些,而且搭建软核CPU也会消耗较多的FPGA逻辑资源以及片上存储器资源。因此SOPC方案仅适用于对处理器整体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例如整个系统的初始化配置、人机交互、多个功能模块间的协调控制等方面。


1.2.3 SoC FPGASOPC之间的差异

从架构的角度来说,SOPCSoC FPGA是统一的,都是由FPGA和处理器组成。在SoC FPGA 中,嵌入的是ARM公司32位的Cortex-A9硬核处理器,简称HPS(Hardware Processor System)。而SOPC技术中,嵌入的是由Intel自己开发的32NIOS II 软核处理器,两者指令集与处理器性能均有差异。Cortex-A9硬核处理器性能远远高于NIOS II 软核处理器。

Cyclone V SoCFPGA 片上的HPS部分,不仅集成了双核的Cortex-A9硬核处理器,还集成了各种高性能外设,如MMUDDR3控制器、NAND FLASH控制器等,有这些外设,HPS部分就可以运行成熟的Linux操作系统,提供统一的系统API,降低开发者的软件开发难度。而NIOS II软核CPU虽然可以通过配置,用逻辑资源来搭建相应的控制器以支持相应功能,但是从性能和开发难度上来说,无法与之媲美。因此,采用基于SoC FPGA架构进行设计开发是比较好的选择。

此外,虽然SoC FPGA芯片上既包含了有ARM,又包含了有FPGA,但是两者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SoC芯片上的ARM处理器核并非是包含于FPGA逻辑单元内部的,而是与FPGA一同封装到同一个芯片中,JTAG接口、电源引脚和外设的接口引脚都是独立的。因此,如果使用SoC FPGA芯片进行设计,即使不用片上的ARM处理器,ARM处理器部分占用的芯片资源也无法释放出来,不能用作通用的FPGA资源。而SOPC则是使用FPGA通用逻辑和存储器资源搭建的CPU,当不使用CPU时,CPU占用的资源可以被释放,重新用作通用FPGA资源。


1.2.4 SoC FPGA架构的优势

嵌入式处理器开发人员面对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选择一个满足应用要求的处理器。现在已有数百种嵌入式处理器,每种处理器都具备一组不同的外设、存储器、接口和性能特性,用户很难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要么为了匹配实际应用所需的外设和接口要求而不得不选择在某些性能上多余的处理器;要么为了保持成本的需求而达不到原先预计的理想方案。

SoC FPGA架构出现之前,一般的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各种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系统核心,如基于ARM架构的CPU、基于因特尔X86架构的CPU、基于IBM PowerPC架构的CPU等。这些处理器的最大局限在于其芯片上的外设数量是确定的,一旦选定一款特定的处理器,则其本身能够提供的各种功能也就确定了,例如选择S3C2410这款处理器,则该芯片本身有且仅有3UART串口,当系统所需的串口数量大于3个时,不得不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扩展实现,例如使用各种串口扩展芯片。另外,由于这些处理器芯片片上外设功能都是固定的,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设置其工作模式,所以无法实现非常灵活的个性化定制,例如S3C2410处理器的片上UART控制器带有16个字节的FIFO缓冲,但是在某些大数据量的应用中,希望有更大容量的FIFO来满足功能开发需求,则片上的UART控制器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只能通过软件的方式处理。

由于SoC FPGA由于芯片上包含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逻辑电路,如带有256个字节的FIFOUART控制器。得益于SoC FPGA芯片上FPGAHPS部分独特的高速互联架构,FPGA侧设计的功能电路可以直接连接到HPS的总线上,从而映射为HPS的一个外设,由HPS对其进行读/写操作,该操作就像处理器操作本身片上含有的外设一样简单方便。

相较于传统的硬件功能固定的处理器,SoC FPGA能够突破硬件功能的限制,实现定制化的片上系统。


1.2.4.1 SoC FPGA架构相较于独立FPGA系统的优势

FPGA作为一种可以随时更改其实现的逻辑电路功能的器件,在高速并行数据处理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由于FPGA实现的是硬件逻辑功能,其执行效率相较于使用程序指令实现功能的处理器来说要高很多,例如执行3个数据的乘加运算,FPGA可以使用两个乘法器和一个加法器,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运算并输出结果,而CPU则可能需要将将该操作拆分成1条乘加指令和1条乘法指令,即使高性能的CPU,也需要2个指令周期才能完成该操作。同时,FPGA也可以利用功能复制的方式,在一个芯片上实现大量相同的功能,例如设计好一个高速数据采集+FIR数字滤波功能模块,然后可以直接将其例化多次,实现一个高速多路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然而,单独的FPGA设计的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FPGA实现功能都是通过功能固定的逻辑电路实现的,那么当应用中需要灵活的控制和人机交互或者复杂的以太网协议通信时,使用FPGA实现就会有较大的难度,即使使用复杂的状态机能够勉强实现功能,也面临着功能固定、修改难度大的问题。例如在上述多路采集系统之中,当需要将多路采集到的数据在液晶显示屏上绘制为波形,或者使用TCP/IP协议传输到远端服务器时,单纯的FPGA就难以胜任了,而ARM处理器,尤其是运行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ARM处理器,在图形界面显示和网络传输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如果将FPGA实现的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结果交给ARM处理器来实现波形显示或者网络传输,那么只需要简单的软件编程即可实现。

SoC FPGA作为一种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了FPGA和高性能处理器的新型芯片架构,即拥有FPGA高速并行处理和定制灵活的优势,又拥有ARM处理器实现灵活控制、图形界面显示和网络传输方面的优势。而且,这两者在芯片上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而是通过片上的高速互联架构有机的连接到了一起。FPGA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F2HBridge直接写入HPS侧的存储器中,然后由HPS读取数据,使用高级的图形界面编程工具,例如Mini GUI或者Qt来设计图形界面并显示波形,也可以使用Web Server网络服务器将数据组织起来并传递给远端计算机接收。


1.2.4.2 SoC FPGA架构相较于处理器+FPGA架构的优势

前文介绍了处理器在灵活控制和用户界面、网络传输方面的优势,也介绍了FPGA在高速并行处理方面的优势,同时还介绍了基于FPGA和软核处理器协同工作的SOPC技术。综上可知,处理器和FPGA协同工作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但是由于软核在性能上还是有所欠缺,且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不如MCU或处理器具有性价比,因此,相较于软核实现方案,有相当一部分的技术人员更倾向于选择使用独立的处理器加FPGA的方案。例如低端领域使用Cortex-M系列单片机加FPGA,中端应用使用Cortex-A系列处理器加FPGA,高端领域使用X86 CPU甚至Xeon系列处理器加FPGA。这些架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性价比,开发的便捷性等。但是,因为使用了独立器件,所以电路板设计相对复杂一点。另外,除了高端CPU能够使用PCIe这种高速通信接口以外,常见的Cortex-M系列单片机和FPGA连接时,相互间的通信速率会有较大的限制,首先,是两者间的通信数据线受硬件电路板限制,一般不超过32位宽度,其次,就是器件间使用高位宽的并行总线,存在竞争冒险的情况,因此数据线翻转速率有较大的限制,通信频率无法做到很高。这两方因素的共同限制了FPGA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带宽。而SoCFPGA使用的是片上集成的方式,在同一个芯片上集成FPGAHPS系统,两者之间设计了高达128位数据的位宽,运行频率高达200MHz的通信总线,为两者通信提供了较高的数据带宽,大大提高了两者的通信带宽和通信效率。

 

1.2.4.3 SoCFPGA 集成型架构优势

采用ARM+FPGA集成架构的SoC FPGA芯片,用户将不会局限于预先制造的处理器技术,而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定制处理器,按照需要选择合适的外设、存储器和接口。此外,用户还可以轻松集成自己专有的功能(如DSP用户逻辑),创建一款完美的处理器,如 1.21所示,使用户的设计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1.21SoC简化系统硬件设计

用户所需要的嵌入式设备主控制器应该能够满足当前和今后的设计功能及性能需求。由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更改其设计,例如为处理器加入新的功能电路,定制硬件加速器,或者加入协处理器,以达到新的性能目标,而基于SoC FPGA的系统能够满足以上要求。

采用SoC FPGA芯片,用户不仅可以使用ARM Cortex-A9处理器的高性能运算和事务处理能力,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功能。在单个SoC FPGA芯片中实现高性能处理器、外设、存储器和I/O接口功能,降低用户的系统总体成本。

开发人员希望能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并保持一个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避免更新换代。基于SoC FPGA的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此目标:

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FPGA可编程的特性使其具有最快的产品上市速度。许多设计通过简单的修改都可以在FPGA上快速实现。ARM Cortex-A9处理器能够运行成熟的Linux操作系统,基于Linux操作系统,用户能够非常简单高效地编写Linux应用程序,加快软件开发速度,缩短软件开发周期。而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上市的特性源于Intel提供的完整的开发套件、众多的参考设计、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Platform Designer)和软件开发工具SoC EDS套件)用户可以借助厂商提供的参考设计和易用的开发工具,在几个小时内就完成自己的设计原型。

建立有竞争性的优势维持一个基于通用硬件平台的产品的竞争优势是非常困难的。而SoC FPGA器件,能够充分发挥FPGA的可编程特性,设计独有的硬件加速和协处理逻辑,与ARM处理器协同工作。具备硬件加速,定制的、可裁剪的外设SoC系统,将更具竞争优势。

延长了产品的生存时间使用SoC FPGA器件的产品的独特优势能够对硬件进行升级。即使产品已经交付给客户,仍可以定期升级。这些特性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 延长产品的生存时间,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不断将新的特性添加到硬件中。

  • 减小由于标准的制定和改变而带来的硬件上的风险。

  • 简化了硬件缺陷的修复和排除。


小梅哥 更新芯航线团队出品的各种资料
评论 (0)
  • 4月15日,京东全球购迎来十周年生日。为了回馈广大用户十年来的支持与信赖,早在4月初,京东全球购就已率先开启十周年庆典活动,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消费盛宴。来自全球各地的进口好物,以全场进口大牌1元抢、爆品低至5折、跨店每满200减30的优惠价格被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在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京东全球购还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亿级资源,升级四大商家扶持举措,包括提供仓配和流量等多项补贴,推出扶持新品、新商家等举措,助力更多进口商家降本提效,在京东获得可持续、高质量成长。十年如一日 打造跨境购物首选平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16 16:18 151浏览
  • 2025年4月13日(中国武汉)——在全球经济分化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创新与繁荣的关键动力。为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作用,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启动大会暨首届科技金融圆桌会议于4月1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功举行。同时,IFF科技金融委员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与武创院联合成立。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政府、产业与学术研究机构及金融等多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科技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15 20:53 115浏览
  • 瑞芯微电子(Rockchip)是国内领先的AIoT SoC设计制造企业,专注于智能应用处理器及周边配套芯片的研发。飞凌嵌入式作为瑞芯微的战略合作伙伴,已基于瑞芯微RK3399、RK3568、RK3588、RK3576、RK3562和RK3506系列处理器推出了多款嵌入式主控产品,包括核心板、开发板和工控机,这些产品已成功帮助数千家企业客户完成了项目的快速开发和落地。本文将系统地梳理飞凌嵌入式RK平台主控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命令,助力更多开发者快速掌握RK系列芯片的开发方法。01、查看CPU温度
    飞凌嵌入式 2025-04-16 15:50 207浏览
  • 二、芯片的设计1、芯片设计的基本流程 (1)需求定义: 明确芯片功能(如处理器、存储、通信)、性能指标(速度、功耗、面积)及目标应用场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 (2)架构设计: 确定芯片整体框架,包括核心模块(如CPU、GPU、存储单元)的协同方式和数据流路径。 (3)逻辑设计: 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VHDL)将架构转化为电路逻辑,生成RTL(寄存器传输级)代码。 (4)物理设计: 将逻辑代码映射到物理布局,涉及布局布线、时序优化、功耗分析等,需借助EDA工具(如Ca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0 272浏览
  •   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软件全面解析   一、系统概述   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软件是针对水下作战、资源勘探、海洋工程等需求,专门设计的信息化论证工具。该系统通过集成建模、仿真、优化等技术,对水下装备体系的使命任务、环境适应性、技术参数、作战效能等进行全流程分析,为装备体系设计、方案权衡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6 17:03 203浏览
  • 一、引言:健康管理数字化浪潮下的血压监测转型在慢性病高发与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家庭健康监测设备正从“被动测量工具”向“主动健康管家”演进。传统血压计虽能提供基础数值,却无法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数据如何解读?异常如何干预?风险如何预防?WT2605C芯片方案的诞生,通过“AI对话+云端互联+个性化服务”三重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血压计的价值边界——它不仅是一台测量仪器,更是一个全天候在线的健康管理生态系统。二、传统血压计的局限与用户需求升级1. 功能单一性困境数据孤岛:仅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数值,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6 08:55 197浏览
  •   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真系统软件深度剖析   一、系统概览   北京华盛恒辉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真系统软件,是专为网络安全领域攻防对抗需求打造的高仿真平台。它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中的攻、防行为,为安全研究人员以及红队、蓝队提供实战训练和策略验证工具。该系统以动态仿真技术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攻防战术的自动推演与可视化展示 。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6 14:42 116浏览
  • 在这个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到学习,从娱乐到医疗,AI都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老师,我近期有幸阅读了《AI帮你赢:人人都能用的AI方法论》一书,深感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AI使用技巧,更为广大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AI世界的大门。 《AI帮你赢》一书于2024年12月正式出版,也是紧跟时代发展的一本书,最新的日期。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应用场景及实践方法
    curton 2025-04-16 21:47 149浏览
  • 多极电磁铁的核心应用领域一、工业制造领域1.‌磁性材料处理‌:用于多极磁环充磁,通过四极、六极或八极磁场设计,使磁环获得均匀或梯度分布的磁性能,提升电机、传感器等设备的效率‌。在电子束焊接中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偏转,增强焊接精度(如精密电子元件加工)‌。2.‌机械控制与自动化‌应用于旋转磁场导向系统,优化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中磁性物料的传输路径。配合电磁吸盘用于起重设备,实现对金属部件的快速吸附与释放,提高搬运效率。二、科研实验领域1.‌物理与材料研究‌在实验室中生成径向梯度磁场或均匀磁场,用于
    锦正茂科技 2025-04-16 09:39 113浏览
  • 三、芯片的制造1、制造核心流程 (1)晶圆制备:以高纯度硅为基底,通过拉晶、切片、抛光制成晶圆。 (2)光刻: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 (3)刻蚀与沉积:使用干法刻蚀(等离子体)精准切割图形,避免侧壁损伤。 (4)掺杂:注入离子形成PN结特性,实现晶体管开关功能。2、材料与工艺创新 (1)新材料应用: 高迁移率材料(FinFET中的应变硅、GaN在射频芯片中的应用); 新型封装技术(3D IC、TSV硅通孔)提升集成度。 (2)工艺创新: 制程从7nm到3nm,设计架构由F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3 316浏览
  • 一、芯片的发展历程总结:1、晶体管的诞生(1)电子管时代 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无法满足计算机小型化需求。(2)晶体管时代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点接触晶体管,实现电子信号放大与开关功能,标志着固态电子时代的开端。 1956年,肖克利发明晶体管。(3)硅基晶体管时代 早期晶体管采用锗材料,但硅更耐高温、成本低,成为主流材料。2、集成电路的诞生与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工程师基尔比用锗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含多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同年仙童半导
    碧海长空 2025-04-15 09:30 238浏览
  • 一、引言:智能化趋势下的学爬玩具开发挑战随着早教理念的普及,学爬玩具作为婴幼儿早期运动能力开发的重要工具,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传统学爬玩具开发面临多重挑战:需集成红外遥控、语音交互、电机控制等多模块,开发周期长、硬件成本高;复杂的红外编解码与语音功能实现依赖工程师深度参与,技术门槛陡增。如何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打造差异化产品,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二、传统开发模式痛点分析硬件冗余红外接收模块、语音芯片、主控MCU分立设计,导致PCB面积增加,BOM成本攀升。开发周期长需工程师独立完成红外协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6 08:40 191浏览
  • 近日,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简称“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紫光展锐应邀出席“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平行论坛,并从6G通信、感知、定位等多方面分享了紫光展锐在6G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理念及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发探索情况。全球6G技术大会是6G领域覆盖广泛、内容全面的国际会议。今年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聚焦6G愿景与关键技术、安全可信、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前沿主题,汇聚国内外24家企业、百余名国际知名高校与科研代表共同商讨如何推动全行业6G标准共识形成。6G迈入关键期,
    紫光展锐 2025-04-17 18:55 88浏览
  • 四、芯片封测技术及应用场景1、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 (1)DIP封装:早期分立元件封装,体积大、引脚少; (2)QFP封装:引脚密度提升,适用于早期集成电路。 (3)BGA封装:高密度互连,散热与信号传输优化; (4)3D封装:通过TSV(硅通孔)实现垂直堆叠,提升集成度(如HBM内存堆叠); (5)Chiplet封装:异质集成,将不同工艺节点的模块组合(如AMD的Zen3+架构)。 (6)SiP封装:集成多种功能芯片(如iPhone的A系列SoC整合CPU、GPU、射频模块)。2、芯片测试 (1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45 365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