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电催化:一种光触发的新型OER机制(COM)

锂电联盟会长 2023-03-15 10:05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

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   王晓鹏 
通讯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   薛军民; Wee Siang Vincent Lee;王浩;席识博;余志根
通讯单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化学、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研究所,新加坡科技局超算研究所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96-7
01

【全文速览】
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一种光触发的新型OER机制(COM),其去质子化时金属作为氧化还原中心,氧-氧成键时氧作为氧化还原中心。因此,COM机制能够突破传统OER机制的弊端,进一步提升催化性能。

02

【研究背景】
电解制氢是一种非常极具前景的储能技术,其被广泛得用于储存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它由两种电化学反应构成,分别为发生在阴极的析氢反应(HER)和发生在阳极的析氧反应(OER)。与 HER 相比,驱动OER需要更高的过电势,这源于其缓慢的四电子-质子转移过程。因此,提升OER电催化活性,以降低电催化产氧反应所需的电压,是当前众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目前OER反应存在两种机制:1),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表现金属特性时,金属作为氧化还原中心的吸附机理(AEM);2),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表现为氧时,氧作为氧化还原中心的晶格氧机理(LOM),如图1 所示。截至现在,文献报道的OER机理都是基于这两种机制。然而,当OER反应遵循AEM机制时(即金属作为氧化还原中心),氧-氧成键非常难;当OER反应遵循LOM机制时(即氧作为氧化还原中心),去质子化过程很缓慢,这两者直接制约着OER催化剂进一步的发展。为了提升OER电催化活性,急需在理论层面有所创新,突破现有的OER机制。
图1:现有的两种OER催化机制。(a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表现金属特性时,金属作为氧化还原中心的吸附机理(Adsorbate evolution mechanism, AEM);(b)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表现为氧时,氧作为氧化还原中心的晶格氧机理(Lattice oxygen oxidation mechanism, LOM)。(图源:Nature

03

【研究成果】
近日,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系的薛军民教授研究团队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化学、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研究所席识博博士,新加坡科技局超算研究所余志根博士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系王浩教授合作,在羟基氢氧化镍材料中首次报道了一种光触发的新型OER机制(COM)。不同于现有的AEM和LOM机制,当催化反应遵循COM时,金属和氧交替得作为氧化还原中心:去质子化过程中金属为氧化还原中心,O-O成键时氧为氧化还原中心。因此,COM机制能够突破现有OER机制的弊端,进一步提升催化性能。实验表明,COM机制能够大幅度提升析氧性能,使10 mA cm-2过电势最低降低至135 mV,为目前该领域报道的最好性能之一。

04

【图文介绍】
在OER性能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之前报道的应变稳定羟基氢氧化镍纳米带(NR-NiOOH),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4647 (2020);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 13, 229, (2020)),处于光照时性能会大幅度提升,在大约4个多小时后稳定下来;而关闭光照后,性能会逐渐回到黑暗时的状态,如图 2所示。进一步实验表明,性能的提升并非源于光照引起的温度提升,电阻变化,晶粒生长及光催化。
图2:电化学性能测试。(图源:Nature
通过原位同步辐射吸收谱,研究人员发现当处于光照时,NR-NiOOH中镍的价态逐渐降低,如图3a和b所示。这表明在光照的情况下,金属作为催化反应的氧化还原中心。通过对光照时镍电子态,配位数及键长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者发现镍的价态降低是由光触发的八面体向平面四面体相变所导致。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当发生八面体向平面四面体相变时,会产生非成键的氧,这表明当处于在光照时,氧也可能会作为催化反应的氧化还原中心。为了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进行了 TMA分子探针及18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在处于光照时,氧也作为催化反应的氧化还原中心。
3:(a) 和(b)原位同步辐射吸收谱;(c)TMA分子探针测试及相应的同步辐射吸收谱数据;(d18O同位素测试。(图源:Nature
基于这些实验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光触发的新型OER机制(Coupled oxygen evolution mechanism,COM)。当催化反应基于该机制时,去质子化金属为氧化还原中心,O-O成键时氧为氧化还原中心,如图4所示。因此,从原理上,COM机制能够突破现有OER机制的弊端,进一步提升催化性能。随后的理论计算,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研究人员发现COM机制的关键,在于光触发的八面体到平面四面体可逆形变,该形变是由光激发的氧能带到金属dz2轨道电子传输来实现的。
图4:COM机制。(图源:Nature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光激发的氧能带到金属dz2轨道的电子传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电子传输与晶体结构畸变密切有关。当晶体结构畸变程度比较低时, 例如NiOOH,其未占据的dz2轨道与a1g*轨道完全重合。由于a1g*能带是由金属4s与O 2p轨道杂化形成的,根据Ni原子轨道填充顺序,不能实现氧能带到金属dz2轨道电子传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光照时NiOOH没有任何电流增加。而当晶体结构畸变程度比较高时,例如NR-NiOOH, NiFeOOH等掺杂体系,未占据的dz2轨道与a1g*轨道存在未重合区域,因此可以实现氧能带到金属dz2轨道电子传输,如图5所示。
图5:COM机制的原理。(图源:Nature

05

【小结】
本工作首次报道了一种光触发的新型OER机制(COM),该机制能够突破传统OER机制的弊端,进一步提升催化性能。该工作为OER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动目前处于“死胡同“的OER领域进一步发展。同时,该项研究所报道的光与电催化剂新型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利用太阳能方式,为更加有效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研究策略。
Pivotal role of reversible NiO6 geometric conversion in oxygen evolution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96-7

06

【通讯作者】
薛军民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系学术主任,他主要研究能源储存、环境清洁和应用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出版学术专著3部, 作为通信作者在Nature, Nature Comm, Energy Environment &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美国陶瓷学会高级会员,担任多种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编委,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指导研究生50余人。
Wee Siang Vincent, Lee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系高级讲师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池及催化方面,作为通信作者在Nature, Nature Comm, Energy Environment &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席识博博士,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下属的化工,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SCE2)的scientist III,并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光源(SSLS)XAFCA实验室负责人。博士毕业于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活动聚焦于同步辐射光束线建设和优化维护,并在软X射线和硬X射线吸收谱方法学、吸收谱数据处理解析和吸收谱理论计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在工作期间,搭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位催化吸收谱表征实验站。培训并维护了新加坡本地的吸收谱用户群体。迄今为止,在各大主流科学期刊(包括Science,Nature及其各大子刊)上发表文章两百余篇,引用数超过一万,H因子为55。
余志根教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OER, HER, NH3,CO2等领域电催化剂的研究;纳米材料,半导体电学及光学性能研究;储能装置的电极设计;功能材料中缺陷的模拟。作为通信作者在Nature, Nature Comm, Energy Environment &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王浩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系助理教授,德国洪堡学者,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CIRP)青年会员,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研究员及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LSPM实验室访问教授。他致力于增减材混合制造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深入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宏微观性能表征与调控、表面处理与强化、机加工性能改善及加工机理建模。已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并出版两部专著。现任欧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euspen)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新加坡分会执行委员,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副主编。

07

【第一作者】
王晓鹏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为薛军民教授。2019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产氧、燃料电池,压电传感器。截至现在,发表SCI30余篇,总引用率2400余次,单篇文章最高引用率70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J. Am. Chem. Soc等顶级英文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本文由作者供稿。
锂电联盟会长向各大团队诚心约稿,课题组最新成果、方向总结、推广等皆可投稿,请联系:邮箱ibatteryalliance@163.com。
相关阅读:
锂离子电池制备材料/压力测试
锂电池自放电测量方法:静态与动态测量法!
软包电池关键工艺问题!
一文搞懂锂离子电池K值!
工艺,研发,机理和专利!软包电池方向重磅汇总资料分享!
揭秘宁德时代CATL超级工厂!
搞懂锂电池阻抗谱(EIS)不容易,这篇综述值得一看!
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各种问题汇编
锂电池循环寿命研究汇总(附60份精品资料免费下载)

锂电联盟会长 研发材料,应用科技
评论 (0)
  • 二、芯片的设计1、芯片设计的基本流程 (1)需求定义: 明确芯片功能(如处理器、存储、通信)、性能指标(速度、功耗、面积)及目标应用场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 (2)架构设计: 确定芯片整体框架,包括核心模块(如CPU、GPU、存储单元)的协同方式和数据流路径。 (3)逻辑设计: 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VHDL)将架构转化为电路逻辑,生成RTL(寄存器传输级)代码。 (4)物理设计: 将逻辑代码映射到物理布局,涉及布局布线、时序优化、功耗分析等,需借助EDA工具(如Ca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0 136浏览
  • 四、芯片封测技术及应用场景1、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 (1)DIP封装:早期分立元件封装,体积大、引脚少; (2)QFP封装:引脚密度提升,适用于早期集成电路。 (3)BGA封装:高密度互连,散热与信号传输优化; (4)3D封装:通过TSV(硅通孔)实现垂直堆叠,提升集成度(如HBM内存堆叠); (5)Chiplet封装:异质集成,将不同工艺节点的模块组合(如AMD的Zen3+架构)。 (6)SiP封装:集成多种功能芯片(如iPhone的A系列SoC整合CPU、GPU、射频模块)。2、芯片测试 (1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45 172浏览
  •   高空 SAR 目标智能成像系统软件:多领域应用的前沿利器   高空 SAR(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智能成像系统软件,专门针对卫星、无人机等高空平台搭载的 SAR传感器数据,融合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技术,打造出的高效目标检测、识别及成像系统。此软件借助智能算法,显著提升 SAR图像分辨率、目标特征提取能力以及实时处理效率,为军事侦察、灾害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应用案例系统软件供应可以来这里,这个首肌开始是幺伍扒,中间是幺幺叁叁,最后一个是泗柒泗泗,按照数字顺序组合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4 16:09 146浏览
  • 三、芯片的制造1、制造核心流程 (1)晶圆制备:以高纯度硅为基底,通过拉晶、切片、抛光制成晶圆。 (2)光刻: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 (3)刻蚀与沉积:使用干法刻蚀(等离子体)精准切割图形,避免侧壁损伤。 (4)掺杂:注入离子形成PN结特性,实现晶体管开关功能。2、材料与工艺创新 (1)新材料应用: 高迁移率材料(FinFET中的应变硅、GaN在射频芯片中的应用); 新型封装技术(3D IC、TSV硅通孔)提升集成度。 (2)工艺创新: 制程从7nm到3nm,设计架构由F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3 177浏览
  • 展会名称: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成都工博会)展会日期:4月23 -25日展会地址:西部国际博览城展位号:15H-E010科士威传动将展示智能制造较新技术及全套解决方案。 2025年4月23-25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将迎来一场工业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场以“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来”为主题的展会上,来自全球的600+ 家参展企业将齐聚一堂,共同展示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科士威传动将受邀参展。&n
    科士威传动 2025-04-14 17:55 83浏览
  • 一、智能门锁市场痛点与技术革新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电子门锁正从“密码解锁”向“无感交互”进化。然而,传统人体感应技术普遍面临三大挑战:功耗高导致续航短、静态人体检测能力弱、环境适应性差。WTL580微波雷达解决方案,以5.8GHz高精度雷达感知技术为核心,突破行业瓶颈,为智能门锁带来“精准感知-高效触发-超低功耗”的全新交互范式。二、WTL580方案核心技术优势1. 5.8GHz毫米波雷达:精准感知的革命全状态人体检测:支持运动、微动(如呼吸)、静态(坐卧)多模态感知,检测灵敏度达0.1m/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5 09:20 77浏览
  • 一、智能语音播报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TTS(Text-to-Speech)技术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在零售领域,智能收款机的语音播报功能已成为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模块。WT3000T8作为新一代高性能语音合成芯片,凭借其优异的处理能力和灵活的功能配置,正在为收款机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二、WT3000T8芯片技术特性解析硬件架构优势采用32位高性能处理器(主频240MHz),支持实时语音合成与多任务处理QFN32封装(4x4mm)实现小型化设计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5 08:53 93浏览
  • 一、芯片的发展历程总结:1、晶体管的诞生(1)电子管时代 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无法满足计算机小型化需求。(2)晶体管时代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点接触晶体管,实现电子信号放大与开关功能,标志着固态电子时代的开端。 1956年,肖克利发明晶体管。(3)硅基晶体管时代 早期晶体管采用锗材料,但硅更耐高温、成本低,成为主流材料。2、集成电路的诞生与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工程师基尔比用锗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含多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同年仙童半导
    碧海长空 2025-04-15 09:30 107浏览
  •   无人装备作战协同仿真系统软件:科技的关键支撑   无人装备作战协同仿真系统软件,作为一款综合性仿真平台,主要用于模拟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无人装备在复杂作战环境中的协同作战能力、任务规划、指挥控制以及性能评估。该系统通过搭建虚拟战场环境,支持多种无人装备协同作战仿真,为作战指挥、装备研发、战术训练和作战效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系统软件供应可以来这里,这个首肌开始是幺伍扒,中间是幺幺叁叁,最后一个是泗柒泗泗,按照数字顺序组合就可以找到。   核心功能   虚拟战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4 17:24 87浏览
  • 在当今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车规级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安全性能。三星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其车规电容备受青睐。然而,选择一个靠谱的三星车规电容代理商至关重要。本文以行业领军企业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深入剖析如何选择优质代理商。选择靠谱代理商的关键标准1. 授权资质与行业地位选择三星车规电容代理商首先要验证其授权资质及行业地位。北京贞光科技作为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领军者,长期走在行业前沿,拥有完备的授权资质。公司专注于市场分销和整体布局,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建立了卓
    贞光科技 2025-04-14 16:18 139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