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的关键技术探究

智驾最前沿 2023-03-12 08:30

--关注、星标、回复“26262”--

↓↓领取:ISO 26262↓↓

在汽车向着智能化、网联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今天,座舱的智能交互、操作方便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智能座舱正在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高点。本文分析了智能座舱的关键技术,以及其正在面临的技术瓶颈,最后预测智能座舱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汽车座舱的功能、交互方式、操作方便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先交互方式以机械按钮为主、功能简单的电子座舱向注重多维交互、充满黑科技的智能座舱转变。智能座舱逐渐被应用于量产汽车之中,正发展为涉及汽车多种电子部件的复杂系统,包含手势识别、全液晶仪表盘、抬头显示系统、流媒体后视镜等新兴产品及技术。


智能座舱的关键技术

智能座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成的完整体系,其关键技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机械技术,包括可变化车体技术和内饰机构技术。未来汽车可根据不同模式进行伸缩折叠是一种趋势,座舱需要可以根据乘客对于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实现内饰空间的不断调整变化。第二部分是电子硬件技术,包含芯片技术、显示屏技术、专用电器总成以及传感器技术四大技术。第三部分是软件技术,主要有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汽车智能化发展必然会趋向于一机多屏,通过操作系统实现一个车机芯片控制各屏的软件。第四部分是两大支撑技术,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未来智能算法的准确性决定了不同品牌智能座舱的差异化,是影响车内体验的关键。

智能座舱通过上述技术,实现人机交互。以中控屏、仪表盘、后座娱乐屏等硬件为载体, 实现人脸识别、多音区检测、视线追踪、疲劳分级以及多模命令词等核心智能化功能。除此以外,还可以衍生出音量自动调节、高速分心提醒、疲劳拯救等个性化附加功能。未来,智能座舱还可能应用到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


智能座舱的技术瓶颈

随着特斯拉在量产车上应用智能座舱的成功案例,掀起了智能座舱研发大潮,车企在智能座舱领域发力越来越明显,但目前智能座舱产品的技术实现效果还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许多主机厂在概念车中展示的功能还只是畅想,在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中无法达到完美的体验效果,智能座舱的技术实现和产品体验还有一定差距,技术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智能交互技术所需的数据获取难度大

如今,车企存在着明显的孤岛效应,这种数据互联互通能力的缺失对智能座舱智能座舱产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智能座舱的智能化需要依托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实现智能程度更高的人机交互反馈效果,数据规模直接影响了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而大部分车企并不愿意向外界公开车辆和驾驶数据,甚至合作公司也难以获得相应的数据,这就导致了现有技术无法得到所需的足够的数据积累,制约着智能座舱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技术,目前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受数据限制,用户实际体验时存在识别准确度较低、无法有效沟通的情况,技术实现上与设想有一定的差距。

多模态人机交互体系没有形成理想模式

智能座舱不同于其他交互场景,需要形成一套驾驶空间内最合适的交互系统,而不是将现有的交互模式照搬到智能座舱里。

随着科技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应用,用户对汽车座舱功能多样性的期望越来越高,驾驶时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选择了使用数字触屏替代传统的机械按钮。但是数字触屏也随着功能的进一步丰富而暴露了出来,界面照搬手机应用的模式,容易造成视线在操作面板停留时间过长。许多车企为解决用户驾驶分神选择对语音交互给予了厚望, 然而语音交互没有视觉上的功能提示,还是使用于命令数量较少的简单场景效果最佳。

适用于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这种理想模式并不能依靠单一的交互方式,需要思考如何结合机械按钮、触屏、语音等交互方式的优点,建立一套最佳的交互系统。

基于视觉的组合仪表功能逻辑设计存在缺陷

虽然将来智能座舱必然会形成一套多模态人机交互体系,但是视觉仍然是人们获取信息效率最高的方式,未来多模态人机交互仍然会以视觉为核心。目前大部分车机的界面层级都很多,功能切换需要操作比较繁琐的步骤,而这都需要依赖于视觉,长时间的操作影响驾驶安全。车机需要让功能切换变得容易操作,可以迅速完成。因此部分主机厂选择了“去APP化”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使用频率高的功能以组件的形式放置在首页,以此来减少层级。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户在开车时会用到许多种功能,将所有功能都放置在首页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这种做法使架构变得更加复杂, 用户操作时视觉停留时间不会有显著变化。


智能座舱的技术趋势

基于场景进行功能设计

目前很多车企所说的智能座舱,本质上其实是移植了智能手机各项功能的车机系统,更多的是大量伪需求的混杂。功能堆砌和拼盘化是当前智能座舱的特点,大多智能座舱都具备丰富的功能模块,但是目前很多的功能设计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完全用不到。

智能座舱的设计更多的应该通过全方位挖掘分析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痛点问题和真实需求,找到交互方式、功能体验上的创新技术及方法,最大程度的提升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的体验感,为用户提供“人-车生态系统”的完整价值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留存。

形成完善的多模态人机交互体系

驾驶者不再只是将车作为代步工具,而是将车视为可以满足娱乐、办公需求的个性化智能移动空间,要求车需要具备精准的感知和理解行为的能力。这种理想的用户体验需要依靠完善的多模态人机交互体系,再根据大数据库和深度学习算法对信息进行反馈。

比如当驾驶者输入的语音含有代词等模糊性词语时,仅依靠语音交互就会产生语义歧义,导致不能准确理解驾驶者行为和用意, 而要准确描述目标可能需要大量的语句才能实现,耗费驾驶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交互体验大打折扣。而完善的多模态人机交互体系,可以在语音交互的同时配合眼动仪进行视觉追踪,方便快速地捕捉到驾驶者的目标,大大提升交互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目前许多车企的智能座舱已具备语音交互、手势识别、触摸操控、视觉分析等多模态交互技术,但是还需要将功能进一步加深,直到准确适用于各种用户场景,形成完善的系统。

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座舱受到消费需求、政策支持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正在成为企业们争夺的高点。

在座舱搭配的大屏、多屏等基础硬件设施差别越来越小的当前,新兴技术等差异化功能的应用变得更为重要,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产品竞争力。例如,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为用户提供车道偏离预警、碰撞警告、周边信息提示等功能。相较于传统的抬头显示系统,不需要驾驶者不断切换视角,避免频繁切换出现危险。虚拟现实技术在给智能座舱带来科技感的同时,可以根据乘客喜好随意改变汽车内外部环境,增加行驶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智能座舱的技术趋势就是趋向于兼顾驾驶体验和乘坐体验,通过不断发展新兴技术来不断满足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个性化等各种层次的需求。 

如今许多车企将汽车智能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向座舱智能化转移,主要原因是依据当前技术发展情况,相较于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实现起来难度更低,产品更加符合用户当前的需求,更容易吸引用户的兴趣。未来用户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在于人机交互的多维性、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丰富性、移动座舱的智能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座舱技术将对一辆车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将来购车和乘车体验的关键决策因素。

载自网络,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 END --

智驾最前沿 「智驾最前沿」深耕自动驾驶领域技术、资讯等信息,解读行业现状、紧盯行业发展、挖掘行业前沿,致力于助力自动驾驶发展与落地!公众号:智驾最前沿
评论
  • 起源与诞生:AI 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机器具备类似人类的智能。1950 年,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提出了著名的 “图灵测试”,为 AI 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56 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 AI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符号主义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 - 70 年代):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如何使用符号逻辑和推理规则来模拟人类思维,试图通过构建复杂的逻辑系统来解决各种问题。然而,由于这种方法的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5:15 73浏览
  • 常见通信标准无线通信标准蜂窝移动通信标准:如 2G(GSM)、3G(WCDMA、CDMA2000、TD - SCDMA)、4G(LTE)以及 5G 等。以 5G 为例,其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点,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提供支持。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是 IEEE802.11 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Wi - Fi。例如 IEEE802.11ac 和 IEEE802.11ax(Wi-Fi 6)等标准,不断提升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包括蓝牙(Bluet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4:33 40浏览
  •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转型,燃料电池汽车(FCV)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这类氢能源车辆通过燃料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将氢气转化为电能,并仅产生水作为副产品,展现出显著的环境效益。然而,氢气的易燃性也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带来了挑战,因此,高效的氢气泄漏检测系统和残氢排放监控技术对于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氢能源车氢气泄漏检测技术‌为了确保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氢气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氢气泄漏检测中。这些传感器能够集成到车辆的
    锂电小助手 2025-01-02 10:05 45浏览
  •  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难言景气,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其中,作为明星品类的智能手机同样被寒意所笼罩,出货量持续下跌。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1亿台,同比下降5.0%,创近10年以来最低出货量。不过,在智能手机行业整体低迷之际,折叠屏手机却表现亮眼,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唯一实现增长的品类。据IDC发布的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而这也是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出货量连续4年同
    刘旷 2025-01-02 11:27 36浏览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智能家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智能灯光到温控系统,从安防监控到语音助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科技的温度与智慧。而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组件——晶体管光耦,正扮演着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隐形桥梁角色,默默推动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与革新。 晶体管光耦——智能家居的“神经递质”晶体管光耦,作为一种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通过光信号控制另一侧电路开关的电子元器件,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使得它在隔离传输、抗干扰及保护电
    晶台光耦 2025-01-02 16:19 52浏览
  • 早期概念与探索阶段(19 世纪以前):在古代,人类就对自动机械充满了想象,如古希腊时期的希罗发明的自动门、水钟等自动装置,中国古代的指南车、木牛流马等,虽然这些装置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机器人,但为后来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概念走向实践阶段(19 世纪~20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自动机概念开始与实际机械设计结合,出现了具有实际功能的自动机械,例如雅卡尔提花机等,可通过穿孔卡片控制编织图案,为后续可编程控制的机器人发展提供了灵感。现代机器人产业萌芽期(1920 年代~1950 年代):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4:53 75浏览
  • 国际标准IPC 标准:IPC-A-600:规定了印刷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涵盖材料、外观、尺寸、焊接、表面处理等方面。IPC-2221/2222:IPC-2221 提供了用于设计印刷电路板的一般原则和要求,IPC-2222 则针对高可靠性电子产品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IPC-6012:详细定义了刚性基板和柔性基板的要求,包括材料、工艺、尺寸、层次结构、特征等。IPC-4101:定义了印刷电路板的基板材料的物理和电气特性。IPC-7351:提供了元件封装的设计规范,包括封装尺寸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6:50 88浏览
  • 从无到有:智能手机的早期探索无线电话装置的诞生:1902 年,美国人内森・斯塔布菲尔德在肯塔基州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是人类对 “手机” 技术最早的探索。第一部移动手机问世:193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 “移动” 手机。民用手机的出现:1973 年 4 月 3 日,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珀在纽约曼哈顿街头手持世界上第一台民用手机摩托罗拉 DynaTAC 8000X 的原型机,给竞争对手 AT&T 公司的朋友打了一个电话。这款手机重 2 磅,通话时间仅能支持半小时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6:41 83浏览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5G 通信技术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它如同一场数字革命的风暴,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极低的延迟和强大的连接能力,为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一个万物互联的崭新时代。5G 技术的卓越特性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其前辈们,有着诸多令人瞩目的特性。首先是超高速率。5G 网络的理论峰值下载速度可达 10Gbps,这意味着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短短几秒钟,而 4G 网络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种高速率让高清视频流、云游戏等对带宽要求极高的应用变得流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4:18 56浏览
  • 【工程师故事】+半年的经历依然忧伤,带着焦虑和绝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第一位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赚钱也是第一位的。因为企业要活下去,因为个人也要活下去。企业打不了倒闭。个人还是要吃饭的。企业倒闭了,打不了从头再来。个人失业了,面对的不仅是房贷车贷和教育,还有找工作的焦虑。企业说,一个公司倒闭了,说明不了什么,这是正常的一个现象。个人说,一个中年男人失业了,面对的压力太大了,焦虑会摧毁你的一切。企业说,是个公司倒闭了,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只不过是这些公司经营有问题吧。
    curton 2025-01-02 23:08 44浏览
  • 2层PCB设计时候回路的寄生电感计算方式。由两个平面构成电流路径的回路电感,取决于每个平面路径的局部自感和它们之间的局部互感。平面越宽,电流分布就越扩散开,平面的局部自感就越小,从而回路电感也就越小。平面越长,局部自感就越大,从而回路电感也就越大。平面间距越小,平面之间的互感就越大,从而回路电感也就越小。当该区域为正方形,即长度等于宽度时,无论边长是多少,长和宽之比始终等于1。令人惊奇的是,一对平面上的边长为100mil的正方形区域和边长为1in的正方形区域的回路电感相同。平面对上的任一正方形区
    tao180539_524066311 2025-01-02 13:51 35浏览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从工业生产线上不知疲倦的机械臂,到探索未知环境的智能探测机器人,再到贴心陪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在这些机器人的背后,C 语言作为一种强大且高效的编程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 语言为何适合机器人编程C 语言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凭借其简洁高效、可移植性强以及对硬件的直接操控能力,成为机器人编程领域的宠儿。机器人的运行环境往往对资源有着严格的限制,需要程序占用较少的内存和运行空间。C 语言具有出色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6:26 75浏览
  • 前言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领域的崛起,汽车安全标准和认证要求日益严格,应用范围愈加广泛。ISO 26262和ISO 21448作为两个重要的汽车安全标准,它们在“系统安全”中扮演的角色各自不同,但又有一定交集。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应用中,理解这两个标准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的基石如图2.1所示,ISO 26262对“功能安全”的定义解释为:不存在由于电子/电气系统失效引起的危害
    广电计量 2025-01-02 17:18 81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