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近日顺利过会,意味着它距离IPO只有一步之遥。绿联科技计划登陆创业板,募资超过15亿元,其中5.5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还有4.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绿联科技背后是一个深圳华强北打工人逆袭的故事,当年张清森从一根数据线起家,如今打拼出了一家年入30亿的大公司,还要去创业板敲钟了。事实证明,华强北从不缺奇迹,这些年已经孕育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和企业。80后打工人逆袭,做出一个大公司
回顾绿联科技的发展,也是深圳外贸40年的蜕变的缩影:从华强北档口到跨境供应链的变迁之路。2007年,张清森初到深圳,做的是外贸业务员,正是这份工作经历,让张清森看到了电子外贸的商机。在工作中攒了一点小钱之后,张清森叫上几个好友,在华强北的小档口开始了创业。华强北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外界还流传着:“在硅谷需要联系两个月的400个元器件,在华强北一天,就能全部找到。”很多香港、国外的外贸公司的老板都会拿着订单到深圳来找工厂订货。凭借在外贸行业的经验,张清森将绿联的初始业务设定为替各大国际品牌做数据线代工,因为他注意到数据线这种很小的IT配件基本上没有大企业来做,但是在全球范围去看,这个市场又是巨大的,对于初创企业又十分好上手。很快张清森便接到了国外客户代工生产数据线的单子,一开始,由于原厂数据线十分昂贵,那段时间做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几乎赚了个盆满钵满,张清森也不例外。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华强北的商家大都走的是山寨抄袭路线,那几年,消费电子代工成为一片红海,一家家小企业纷纷陷入低价竞争漩涡之中,张清森也深受其害。客户甚至在发货前临时变卦,只因为找到了更便宜的产品,为了不让货定然烂在仓库、血本无归,张清森也只能咬牙接受,但他也开始意识到,代工利润如纸薄,绝非长久之际。2009年,年仅26岁的张清森在深圳华强北成立了绿联科技。2011年,张清森开始将绿联科技从代工厂转型为自主品牌商,主打“UGREEN 绿联”一个品牌。为了和别的产品形成差异化,张清森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当时市面上很多数据线都是“公模”,同质化十分严重,除LOGO不一样外,几乎并无差别,市场上手机数据线基本都是1米的长度。张清森顺势推出0.25米、0.5米、1米、2米、3米的数据线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在市场的插排只能用排插时,张清森又推出了排插+USB充电口设计,同年公司营业额超过6000万,让绿联科技脱颖而出。绿联科技还通过了苹果的MFi(专供iPhone、iPad、iPod等产品使用)认证,这意味着其生产的苹果相关产品达到了官方认可的技术标准。后又获得华为授权,为其生产周边产品。不仅在产品上设计上领先行业,渠道的布局上张清森又一次跑在了同行的前面。在传统的外贸开始走下坡路,来到华强北柜台的买家们也越来越精,货比三家成为常态,大批量拿货的买家越来越少。随着B2C成为新的趋势,张清森将外贸业务开始转至线上,布局境内外市场,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实现了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全面覆盖。踩在跨境电商的风口上,绿联科技产品已进入欧美、日本、中东、南非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绿联科技也是亚马逊的头部卖家。在2019-2021年,亚马逊都是绿联第一大收入贡献的电商平台。2021年,来自亚马逊的收入达到11.49亿元,占了公司总营收的1/3。小小数据线起家,做到年入30亿规模
绿联科技虽然靠卖数据线起家,看似是个“普通生意”。但其实一个小单品,因为有足够大的受众市场,也能做大做强。报告期内(2019年至2022年H1),绿联科技分别实现营收约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18.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25亿元、2.98亿元、2.97亿元、1.31亿元,其中2021年营收增长26%,但利润略下滑,属于增收不增利。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74%、38.1%、37.21%和37.15%。立足之后,绿联科技也不是单一的卖数据线,业务已经扩展到智能硬件、穿戴产品、移动电源、耳机等。目前,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传输类产品是公司业务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 卡、网络数据线、键鼠等。2019-2021年,绿联科技传输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3,616.75万元、100,527.33万元和 123,539.14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05%、36.79%和35.93%。音视频类产品是绿联科技深耕多年的品类,产品包括高清线、音频线、音视频转换器、耳机等。2019-2021年,公司音视频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7,820.37万元、76,874.45万元和87,265.18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32%、28.14%和25.38%。充电类产品也是绿联科技的核心产品品类之一,主要为充电器、充电线、移动电源等。2019-2021年,公司充电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42,788.58万元、56,070.60万元和78,768.7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96%、20.52%和22.91%,销售渠道方面,线上销售渠道为绿联科技提供营收分别为16.83亿元、22.50亿元和26.87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82.41%、82.35%和78.14%。可以说,线上销售是绿联科技最为倚重的渠道。但高度依赖线上平台的经营模式,也成为绿联科技的一大风险。华强北不断孵化IPO
深圳有创新和敢闯的大环境,华强北更甚。华强北给了年轻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过上富足稳定的生活,更是出现了不少造富神话。曾经的华强北一米柜台,甚至能走出50多个亿万富翁。在华强北一个小铺位小柜台,都作为基本经营单位可注册公司可交税可开发票,发展好就可以升级为一个公司,也是深圳市和华强北首创。这些小柜台小公司,发展出大族激光、金正、洪恩软件、神舟电脑及江波龙、美隆电子、萨科微半导体、金航标电子、科信半导体等知名企业或者有竞争力有潜力的企业,华强北也诞生了腾讯等特大企业。2019年底在深交所上市的科安达,也是一家发家于“中国电子产品第一街”华强北的公司,科安达董事长郭丰明与自己的太太、妹妹等家人一起创业,刚刚创建时也只是卖通讯规程测试仪,随后通过代理销售通讯规程测试仪给银行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用23年的时间,发展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上市公司。2022年7月15日,中科蓝讯正式登陆科创板。中科蓝讯的掌舵者,是已66岁的福建商人黄志强。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毕业后便进入电子厂打工,一路做过技术员、厂长、总经理。在AirPods掀起无线耳机的热潮后,黄志强目睹TWS芯片技术被国外垄断,毅然在自己60岁时,决定投身华强北创业大军。不同于其他人做高端市场,商业嗅觉敏锐的他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了市场更为广阔的白牌(非品牌)市场,如今,中科蓝讯已经是华强北白牌TWS龙头,TWS蓝牙耳机出货量已达全球第二。2022年12月22日,深圳华强电子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电子网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深圳华强再添一家上市平台。
尽管近年华强北已经不再像巅峰时期那么辉煌,但它仍旧是商业旺地财富的聚焦点,还有很多企业仍然在华强北的生态里活跃,华强北敢拼敢闯精神仍然在影响着很多人。
来源:ipo观察
台积电2700亿在美设厂遭质疑:“一个糟糕的商业决策”拆解小米、vivo与华为新款手机,国产自研芯片真的起来了?在公众号内回复您想搜索的任意内容,如问题关键字、技术名词、bug代码等,就能轻松获得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内容反馈。快去试试吧!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进入我们的主页,点击屏幕右上角“三个小点”,点击“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