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话题
板厂阻抗控制5%为什么那么难?这个因素就可能把误差占满了!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Q
大家还知道在PCB加工时,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阻抗偏差的呢?
感谢各位网友的精彩回答,以下是高速先生的一些观点:
1,对于本期文章提到的玻纤效应,虽然是在加工方面体现出来的随机性的阻抗变化,但是这个因素是可以在前提设计时去稍做控制的,例如我们不选用窗口大的玻纤,或者用2张以上的玻纤去叠层,又或者是采用角度走线等,都会对加工的误差有所抑制;因此高速先生的观点是,如果能在加工前能考虑到的因素,并而这个因素能够在加工前通过设计或者前期规划有所改善,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往这个方向去走,不要把一切的压力都放在加工上;
2,当然除了上面的波形效应这个因素外,还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阻抗了,例如层偏,蚀刻,厚度不均,电镀,绿油等,其实原则也还是一样的,有的也还是能通过前期去优化,那的确有的因素真的是加工带来的,而不能前期做一些干预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加工上去收敛就显得比较合理了。我相信如果我们有前期的工作加上比较好的加工控制条件,阻抗控制误差有可能会收敛得符合甚至超过我们的预期哈!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pp的介电常数,蚀刻后的线宽线距,pp厚度,铜箔厚度,电镀
@ 两处闲愁
评分:2分
线宽、铜厚,蚀刻因子,是否开窗,绿油厚度,走线上是否存在丝印等都会影响阻抗。
@ 涌
评分:2分
首先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了基板是如何影响阻抗的,这个是涨知识了。平时在做设计时,一般就在射频的天线匹配上或者一些差分对上做过阻抗匹配,根据SI9000的计算来看,一般就是线宽,板厚,铜厚,阻焊,层叠方式,用材的介电常数等会影响阻抗。
@ 南山维拉
评分:2分
阻抗偏差指,线路阻抗测试时,阻抗曲线偏离10%或5%的规格线。若在10%或5%的规格线以内不算偏差,故线宽线距、铜厚、梯形面不在讨论范围。1.介质厚度。PCB不同区域线路有密有疏,高温高压后不同类型的胶水固化不均匀,导致线路在不同区域阻抗不一样。2.线路在表层时,表面绿油和丝印的厚度若控制不好,导致绿油后的地方阻抗偏小。3.PCB加工完成,测试点的位置选取不合理,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 山水江南
评分:3分
1.虽然设计时,走线各个影响阻抗的因素都一样,但是加工时,走线有的在经纬线上,有的在缝隙上,阻抗就会不同。差分线最明显,所以才有所谓的十度走线。
2.另外就是腐蚀液体浓度,电镀时间长短不同,也会造成阻抗的偏差
@ 欧阳
评分:2分
高速先生说了波纤影响,我也补充几个:
1,蚀刻时,同一层,同样的设计线宽,参考层相同,但是走线密度不同,也会造成阻抗不同。
2,此外还有板材的dk df,电镀等加工差异。都会影响阻抗。
@ Ben
评分:2分
设计的走线宽越宽,间距越大,参考层叠层越厚,加工制程影响越小;斜线走线也能优化;但是都影响PCB大小;需要综合考虑;
@ 卢
评分:2分
pcb加工中可能影响到阻抗的因素有:线宽,线距,铜箔厚度,蚀刻因子,表面处理工艺,介质厚度,介质的Dk,铜箔粗糙度等,所以我们设计中需要考虑冗余设计
@ Alan
评分:2分
比如说不同的铜厚,线宽蚀刻深度偏差、到参考层中间隔着多张不同种类pp,不同的芯板,电镀铜的厚度,表面工艺等等。
@ Jamie
评分:2分
影响阻抗的因素主要包括线宽,铜厚,介质厚度,对差分线来说还有间距。在加工过程中,影响阻抗的地方就包括蚀刻对导线宽度的影响(也包括了上下线宽的区别),电镀和打磨对导线厚度的影响,层压对介质厚度的影响,阻焊厚度不一致的影响等等。另外想到一个理论上的影响,就是使用不同粗糙度的铜箔,这个对传输线来说影响最大的是损耗,但在微观上传输线和参考面的距离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对阻抗应该有些许影响,只是影响比较小吧。
@ 绝对零度
评分:3分
板材厚度出厂的时候就存在公差,铜厚也有公差,走线加工精度也有公差,这一个个公差叠加就够呛了
@ 多喝热水
评分:2分
蚀刻因子(上线宽和下线宽)、阻焊厚度、PP片和芯板本身的厚度差异、铜厚以及铜箔本身的粗糙度,丝印字符、介电常数的一致性偏差、残铜率以及流胶量。
@ 姚良
评分:2分
线宽、线距、铜厚、介层厚度、层压加工精度、油墨厚度,以及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蚀刻因子,蚀刻药水的特性、加工稳定性等等。
@ 杆
评分:2分
pp的介电常数会引起误差。其次滤油的厚度也是不均匀的,再其次板子上有丝印,特别是在高速线上也要注意,会引起阻抗变化。最后加工过程的机器误差精度也会导致的
@ Sarah
评分:2分
在公众号首页输入关键词,:2023积分
来看看你有多少积分了
扫码关注
微信号|高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