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多,铁流只选取部分。
从路线图来看,SW的发展重心显然不在桌面,而在高性能计算,对CPU IPC的提升显然不如龙芯那样紧迫。
当然,在高性能计算方面,SW做的非常好,新一代SW超算非常亮眼,基于新超算的应用再度斩获戈登贝尔奖。
不过,在桌面CPU上,SW显然不够重视,CPU核更新进度已经落后于龙芯了。
具体来说,SW的Core3其实是和龙芯GS464e同一代的CPU核,SPEC06测试大约是6.X/G(base 定点),略低于GS464e的7/G。基于Core3的SW831略优于D2000,SW3231则略优于32核的A57。
SW的Core4则是与龙芯GS464V一个等级的CPU核,SPEC06测试大约是10/G(base 定点),接近AMD Zen1的水平。
四核的Core4性能与龙芯3A5000相当,而且还支持超线程,16核的Core4则与龙芯3C5000相当。64核的Core4与双路龙芯3D5000性能相当。64核的Core4如果能够如期量产,将有望成为单片性能最强的那一批国产服务器CPU。
在桌面CPU产品化方面,SW进度比龙芯慢2年,在服务器CPU上,SW进度比龙芯慢1年。在CPU核的更新上,龙芯LA664与SW的Core5属于同一代,基于LA664的龙芯6000系列CPU已经流片,可以说,龙芯在CPU核更新上比SW快了一代。
龙芯和SW是国内CPU团队中仅有的采用自主指令集的团队,是最具革命性和战斗力的研发团队,两者的实力在伯仲之间,造成桌面CPU研发进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者的重心不同,龙芯已经全员下海,脱离了体制,靠市场养活自己,因而必须按照市场的节奏推出CPU与对手竞争。而SW的重心是国之重器,对IPC提升不像龙芯那样紧迫,CPU研发自然跟随高性能计算的要求和节奏。
SW一直以来非常神秘,虽然也是XC六大CPU之一,但在XC市场是难得一见,公开市场就更加难以寻觅。如果SW想走向开放市场,如何构建软件生态,如何培育产业链则是当务之急。
龙芯和SW是自主CPU的典范,任何一家能够做大做强,就有望把英特尔、AMD、ARM等国外CPU驱逐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