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后视镜市场,未来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后视镜迎来新突破!
电子后视镜Camera Monitor System,缩写为CMS,是一种基于摄像头和显示器的产品组合,可以增强驾驶员对车辆周围及侧后方的视觉感知,进一步增强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中,外部摄像头采集的图像,通过数据处理后显示在舱内的显示屏,同时可以集成类似盲区预警、障碍物提示等功能。
01 后视镜的发展演变史
汽车最早诞生于1886年,当时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但早期的汽车上,并没有安装后视镜。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出现了“后视镜”的概念。1906年,赛车手多萝西·莱维(Dorothy Levitt)在她出版的手册《女人和汽车》中写到:“如果女性开车在拥堵路段时,可以在车头放一面镜子,就可以更好地观察四周了。”
不过当时她的想法,只停留在了书本里。
后来在1911年的印地500汽车大赛中,工程师兼车手雷·哈伦(Ray Harroun),给自己的赛车安装了后视镜,这样车内就不需要再多坐一名观察手,极大减轻了赛车的总重量。
1921年,一位名叫Elmer Berger的工程师注册了汽车后视镜的专利。他将专利产品命名为“COP-SPOTTER”,并通过自家公司“Berger and Company”实现了批量生产,从此后视镜在汽车上正式推广开来。
再后来各个国家相继出台了法规,要求汽车必须标配后视镜。其实自诞生之初到现在,汽车后视镜的演变也有一个过程。
从形态上看,最常见的是圆形。但也有三角形的,比如大众甲壳虫:
当然还有方形的,比如雪铁龙:
从安装位置来看,有仅在驾驶员侧安装后视镜的:
有安装在翼子板上的:
还有安装在汽车A柱上的:
如今的后视镜,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光学视镜,而是演变成了更智能的电子后视镜。
当然,电子外后视镜上车也不能说全都是优点,也会存在一些弊端。
比如增加整车购车门槛,毕竟两颗车外摄像头以及两款后视镜显示屏的存在还是会增加不少成本。
其次,传统光学外后视镜虽然结构视角都很简单,但简单也意外着可靠,电子外后视镜可能会存在系统死机、显示屏黑屏的风险,而传统光学外后视镜虽然易受环境影响,但优势在于永远都能用。
最后,对于在车辆两侧单独延伸的电子外后视镜,其实磕碰风险还挺高的,传统光学外后视镜结构简单,维修起来也便宜,而电子外后视镜可能也会增加一些隐形的用车成本。
03 电子后视镜的陆续上车,掀起汽车市场的新浪潮
据市场估算全球汽车大概有15亿辆,一个电子后视镜算10000元,一辆新能源汽车用2个电子后视镜就是一台车2万,就算电子后视镜10%的后装渗透率,至少也是万亿级市场规模。
在CMS市场面临全面打开之际,有些车企已经成为了先行者,也有一些车企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风向,开启了相关布局。
毫无疑问地,2019年发布搭载CMS量产车型的奥迪、奔驰、丰田已经走在了前列;而后,沃尔沃、本田、达夫DAF、东风柳汽、陕汽、比亚迪、曼恩MAN、现代等厂商也相继推出了搭载CMS的车型;此外,威马、小鹏、岚图等厂商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只待风起后迅速跟上步伐。
中信证券发研报指出,流媒体内后视镜渗透率波动向上,我们测算2021Q2前装渗透率为2.37%,渗透率提升主要由10万以下车型带动。结合其安全、实用性和酷炫方面的考虑,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前装渗透率可达15%,2020-2025年渗透率CAGR为59%。
随着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摄像头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在不断变多。
上图展示了目前商用车、乘用车的车载摄像头使用范围和用途。国内随着标准GB15084的实行,电子后视镜将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其摄像头和传感器企业将迎来新一波增长点,而已经有所布局的企业或将在这波新浪潮中获益。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CMS摄像头。
1、车载摄像头的组成与性能
首先,我们了解下车载摄像头模组组成。
其次,车载摄像头与消费类摄像头性能、功能的区别(消费类摄像头为安防、手机等领域)
如此大规模的应用普及,摄像头技术一定是成熟且耐用的产品。
电子后视镜CMS相较于上述应用来说,在安全级别上的要求更高,那么,CMS摄像头需要具备哪些特性呢?下面,我们从镜头到模组做一个简单介绍。
2、电子后视镜CMS摄像头的选材与设计
国内车载摄像头镜头生产厂家,起步于安防镜头生产,基本是在2016年前后进入车载领域。现有车载摄像头模组,基本上都是由多家供应商联合完成。
(1)镜头材质
镜头由多组镜片进行凹凸面角度加工、组合达到光学设计性能要求。其材料可以是全玻璃、也可以是树脂镜片(安防镜头多采用树脂镜片材质,注塑方式生产加工难度低、形成批量后成本极低)。
材质决定了镜头的光学成像质量与寿命,玻璃镜片可以保持多年,树脂镜片随着外部环境光照射、内外温度交替变化的影响,大多可能在2-3年内黄变模糊。因此玻璃镜片相对来说更有优势。
(2)镀膜工艺
镜片还有一道关键工艺-镀膜,镀膜材料成分不同、功能不同、寿命不同当然价格有很大差异。
好的镀膜材料能降低玻璃反射率,提升玻璃通透度,对提升图像质量非一般镀膜材料能比。镀膜工艺还分为冷镀、热镀,树脂镜片肯定是冷镀膜了,两种镀膜最大区别是耐摩擦和寿命。
(3)镜筒发黑
镜筒发黑工艺决定了图像的炫光、鬼影面积。用什么材料来发黑?氧化发黑成本最低,但一般单反相机镜头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发黑。
(4) 组装工艺
镜片组装最考验镜头厂家的生产工艺水平,镜片与镜筒的公差、镜片的固定,成像调配,都需要很深的经验积累。
(5) CMOS选型
车载CMS必须经过产品安全认证,目前的倒车后视、环视、流媒体摄像机不需要进行功能安全认证。
低照度、 宽动态等指标是决定芯片价格的关键要素,能满足CMS性能要求的芯片国际巨头(索尼、OV、安森美、豪威)每家至多一两款,可选择性很小、价格自然不菲,国产替代之路更是漫长。
(6)结构设计
国内摄像机模组专业分工非常专业,包括结构设计、ISP调校、模组生产,目前能完成所有工作的企业并不多。
结构设计决定了产品性能、功能,同时对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优秀的模组厂还需要能够自己掌握终端客户需求,根据需求匹配COMS、镜头、外结构,并有专职ISP工程师负责图像调配。
小结:
玻璃成分、球面、非球面、镀膜、镜桶发黑、玻璃固定、防水性能都决定摄像头的成本;摄像头的材料、工艺,决定了摄像头的性能与寿命。
CMS摄像头镜头相当于批量制造的专业单反镜头,因此本身的硬制造本就高;此外,CMS摄像头需要厂家投入专业的人才进行结构设计、ISP图像调配等,研发成本高。综上,这就是CMS摄像头硬件成本高企的原因。
相关企业不完全统计:
宸展光电:公司从车载中控显示屏领域切入市场,首先车载中控显示屏在安全性上的要求没有车载的其他设备高,其次中控显示屏面积相对其他显示互动终端(例如车载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等产品)尺寸较大。
好上好:基于星宸车载芯片开发车载电子后视镜方案。
日盈电子:智能网联驾驶辅助系统(360°全景摄像头):该产品主要用于辅助驾驶(电子后视镜、倒车影像等),预计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5万套的生产能力。
苏奥传感:生产的具体产品包括车载数据终端、全景环视系统 A 6 目全景环视系统)、全景环视系统 B(4 目全景环视系统)、DVR 行驶记录仪、右后盲区预警系统、电子后视镜、摄像头模组(数字高清摄像头)。
华阳集团:公司新推出的电子外后视镜目前与多家车企在洽谈中。
索菱股份:智能后视镜是公司主要产品,曾中标中国电信车路路智能后视镜终端采购项目,中标金额超3800万元。
兴民智通:公司有智能后视镜产品销售。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