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系统市场定义:
供应链协同系统指用于提升企业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协同效率的采购数字化产品,它应具备实现采购标准化沟通、采购自动化执行、采购方与供应商实现多项协同等核心需求的能力。
甲方终端用户:
采购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供应商
甲方核心需求:
反复的新冠疫情、紧张的国际局势、频发的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汇聚一时,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供应短缺、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愈发频繁,加强供应链协同是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精细化运营成为企业增长的关键动力,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低效问题迫切需要被解决。企业实现供应链协同时需满足下述需求:
图1:供应链协同全景图
采购标准化沟通:在采购需求沟通阶段,采购部门与业务部门需要实现标准化和模板化的需求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率。
采购自动化执行:包括需求提出自动化、需求分流自动化(又称计划分流)、预算自动控制、基于规则的订单自动下达、自动评审、供应商信息自动检索搜集、库存自动盘点和财务自动申请等,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采购执行效率。
比如,需求提出自动化指采购管理系统可根据用量、库存等数据自动生成采购需求;需求分流自动化指采购需求自动分配至相应采购员手中以及自动进入执行招标、询价等合适的采购流程,无需人工分配;财务自动申请指物品入库后,财务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工单,采购人员无需登录财务系统申请付款。
采购方与供应商实现多项协同:发票协同:采购方与供应商线上实时进行开票、收票流程,此过程中所有信息都会线上协同,保证发票合规与业务合规。
对账协同:基于采购订单,采购方向供应商发起对账,核对账期内的货、量、价信息,供应商对对账单进行确认或拒绝,若发现任何异议或者错误都可以及时协商修改,待达成一致后企业采购人员可发起开票申请。
订单协同:采购方将订单发送供应商进行确认,供应商基于订单创建送货通知单,告知采购方发货的商品、数量、预计到货时间、物流信息等。送货通知单可通过接口传递给 ERP 生成内向交货单,在货物到场后,简化仓管人员的收货操作。
物流协同:实时呈现物流商、订单编号、所处地理位置、预计送达时间等物流信息。
厂商能力要求:
为满足核心需求,厂商需要具备下述三项能力:
提供采购需求沟通标准模板能力:厂商需要将行业认知、项目经验、采购知识融为一体,提炼出一套用于采购需求沟通时所需的标准模板。
系统定制化能力:采购自动化执行的核心并非在数字技术方面,而是体现在系统定制化能力方面。厂商需要深入了解客户业务运作情况、需求及Know-How,通过定制化能力将相关专家规则载入在供应链协同系统之中。定制化方式既可以采用软件二次开发方式,也可以采用低代码方式。
系统集成能力:无论企业各部门之间还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协同,都需要将供应链协同系统与ERP、OA、WMS等系统进行打通,实现数据共享。厂商若与SAP、oracle、用友、金蝶、泛微等主流企业软件厂商进行产品适配,有利于缩短上线时间,因此对厂商数字生态构建或融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入选标准:
1. 符合市场定义中的厂商能力要求;
2. 厂商过去1年在该市场的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3. 厂商过去1年在该市场的付费客户案例数量在5个以上。
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参加报告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