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Eric独自坐在会议室里,正准备写一份全息通信发展报告。为搞清楚这种全新通信方式的来龙去脉,他戴上AR眼镜连线请教前辈Kimm。随即,Kimm的全息影像出现在他眼前。尽管他们身处不同的空间,却如同坐在同一张桌子旁一样,面对面进行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交流.....
欢迎来到2030年的世界,在这里你将通过一场全息对话,了解到下一代革命性通信方式——全息通信的前世今生。
先不要急着说这一天还太遥远,也许未来有一天即使如此科幻般的通信方式你也会感到乏味。
回顾过去,人类通信方式都是在一次次“意想不到”中不断变革的。在只有固定电话的时代,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人都有手机的世界。在功能手机时代,我们从未料到它还能随时随地上网、看视频、拨打视频电话。
每一次都意想不到,却又意料之中。因为无论是手机取代固话、智能机取代功能机,还是从语音通话发展到视频通话,这背后都是人类永无止境的通信体验需求驱动着通信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
今天,远程通信方式已从语音通话发展到视频通话,让远隔千里的人们从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到能听到看到彼此的音容笑貌,用户体验实现了大飞跃。但即便是超高清的视频通话,与面对面交谈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比如,双方在沟通中没有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交流,双方视频环境不一样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沿着过去的发展脉络看未来,在人类停不下来的体验追求及加速变革的通信技术双重驱动下,我们终将也会对视频通话感到疲惫,渴望“跳出屏幕”,获得一种更自由、更加互动、更沉浸的通信方式。
正如视频中Kimm在2030年时回忆道:“十年前的视频通话已经非常普及了,可平面的影像往往很单调,人们渴望拥有一种更直观、可以协作和声临其境的交流方式,去实现朋友、同事之间的即时情感联络。”
于是,全息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在会议室,每个人都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大家不仅可以如面对面一般交流讨论产品设计方案,还可以随时拿起桌上的产品原型仔细观察外观细节,感受材料的质地和肌理。
在全息商店,人们无需亲临现场就可以试穿各种款式衣服,挑选不同的面料材质,并让全息售货员帮忙测量一下尺寸。
在医院,医生正通过全息通信对卧床在家的病人进行问诊,可实时观察和感受到病人的面色、喘息和情绪,并作出精准的诊断。
在工厂车间,工人正与远程专家的全息影像一起检查机器故障原因....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在2030年,全息通信正逐步走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只能在科幻大片中才能看到的场景为何能照进现实?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在于网络能力的提升。
全息通信利用3D摄像头等设备去捕获真实世界的物体、人体和环境的三维信息,三维数据流经过压缩编码和渲染处理后,再通过网络传输至XR设备上进行处理、显示,从而可以通过逼真的3D表示让身处异地的人们如近在咫尺般进行交流。
整个通信过程中,网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来保障海量三维数据流的实时传送,也需要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来实时响应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触摸。
其次,为打造便捷、易用、低成本的终端设备,网络将充当计算平台,负责从终端上移的繁重的编解码和渲染处理任务。
再者,网络将通过与人工智能融合,以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不断预测和调整网络资源,以确保始终如一的沉浸式体验。
而进入2030年,融合了计算、感知、智能的6G网络可轻松胜任以上工作,从而为全息通信走向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过去,全息通信演示一般都在工作室里布置多台摄像机来捕捉人体的表情、手势、动作等,再通过高速、实时的网络传至对方,不仅受制于场地限制,而且实现成本高昂。
由于难以实时感知空间和环境,以前我们在体验沉浸式应用时,还经历过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脱节的现象,比如虚拟物体总是悬浮在空中不恰当的位置,甚至违背常识穿过现实中的障碍物,让沉浸感瞬间被打碎。
但回到2022年,“现在的AR眼镜不仅可以即时识别其周围环境和进行空间感知与定位,还可以通过头部动作、自然手势等全新的、更沉浸式的方式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Nreal副总裁呼显龙这席话让我们消除了以上糟糕体验带来的担忧,看到了使用消费级的移动设备打造沉浸式实时3D体验的可能性。
而随着5G网络向6G演进,网络与计算加速融合, AR眼镜还将变得更轻薄、更省电,最终变成像普通眼镜一样大小,像今天的手机一样成为人们出门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从而促进全息通信走向普及化。
站在当下,我们已能看到璀璨的未来。未来始于足下,从2022年开始,爱立信正联合全球多家领先运营商,打造完整的基于5G网络的3D全息体验,开启了下一场人类通信方式变革之旅的步伐。
当然,与过去任何一次技术跨越一样,这不是一个组织或者公司可以独自实现的。爱立信表示,希望与全社会一起携手,释放连接的巨大潜能,从而改善生活、重新定义商业模式,和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