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在不断优化感知、决策规划的背景下,底盘控制部分成为下一个阶段进一步提升完整系统体验的关键所在。线控底盘、控制冗余也是通往下一个智能驾驶周期的门槛。
众所周知,系统的安全冗余是保障智能驾驶安全的关键一环。这一点,无论是传感器,还是计算平台,都已经成为正在部署的主流方向。
比如,从自动驾驶系统来看,感知和计算的冗余,就包括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冗余最重要的一环;大算力计算平台的上车,甚至是双芯片、多芯片、多域控制器的计算备份。
而接下来,转向、制动的冗余,以及全线控布局,成为下一个竞争门槛。其中,线控制动,已经逐步在乘用车实现不同级别的量产,从ESP+ibooster的Two Box方案,到One Box(比如,博世IPB),国产化方面,包括同驭汽车、格陆博、利氪等公司也相继进入前装量产。
此外,下一代EMB制动系统也在进入量产攻坚阶段。而在线控转向部分,前装规模化量产似乎也在进入关键周期。2014年,英菲尼迪全球首创电子转向系统—DAS线控转向(KYB研发生产,属于机械冗余线控路线)正式搭载前装上市,这被视为助力转向系统的真正革命。
四年后,DAS线控转向2.0正式推出。经过升级和改进,系统更加灵敏、精准,更进一步增强了转向回馈力的真实感,同时进一步降低了ECU对于转向系统的干预程度。
而通过与ADAS系统的融合,由于正常情况下方向盘与转向机没有机械连接,所以当系统在自动修正方向时(比如,激活LKA),方向盘不会有任何变化,驾驶姿势依然保持舒适而不变。
电动助力转向仍将朝着全线控方向演进。“对于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来说,线控转向尤为重要。”采埃孚公司全球转向工程高级副总裁表示,同时,允许更舒适和安全的转向。
线控系统的搭载,意味着可以释放更多的前排腿部空间。同时,传统机械式方向盘可以灵活的物理伸缩,以满足从手动到自动驾驶的空间转换。
去年,特斯拉在ModelS Plaid上亮相的全新的平底矩形方向盘,特斯拉称为“yoke steering”,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出行的用户需求。背后是特斯拉正在内部自研线控转向等底盘控制技术,从而最大程度精简转向和制动系统的机械结构。
而随着丰田bZ4X纯电动车的上市,这是该品牌第一款专为纯电动汽车设计的e-TNGA平台车型,其中,线控转向系统是作为首发技术导入,以提供更好地响应速度和转向角度。此外,雷克萨斯等新车型都将陆续搭载线控转向系统。
“基础性能不再是一个问题,就像很多传感器的国产化一样,被市场接受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线控底盘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安全。比如,电子ECU故障的风险,以及失效冗余备份等问题。
就在本周,10月14日,采埃孚宣布与蔚来在德国慕尼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线控转向产品等领域展开合作。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采埃孚集团首次在亚太区开展线控转向业务合作。同时,蔚来汽车也是国内第二家宣布线控转向相关量产上车计划的车企。
两年前,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自主研发计划披露,基于GEEP 4.0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完全整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5个核心底盘系统,并将于2023年实现量产。
此前,采埃孚已经与欧美地区的主要汽车制造商签订了合同,也计划在全球主要市场量产线控转向系统。此外,还包括全自主驾驶模式的可伸缩方向盘、全自适应转向控制(便于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减小方向盘旋转角度),以及通过去除转向柱来增强碰撞安全性。
2023年,也被采埃孚视为车辆控制的新纪元,智能线控系统将为传统机械连接时代画上一个句号。同时,线控转向技术实现了安全系数和舒适度的双重提升,如自动紧急避撞或在非常狭窄的空间内泊车。
就在本周,另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宣布,收购Schaeffler Paravan公司剩余的10%股权,从而实现对该公司的全资控股。后者主要研发的产品,就是Space Drive线控转向技术。
在采埃孚看来,整合线控技术形成的系统解决方案能释放出更大的效用。比如,线控转向系统+集成制动控制的线控制动系统+电控主动悬架,从而为车辆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车辆控制、更短的停车距离,以及更高的操控自由度,在高速场景下拥有更好的稳定性。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占比已经达到98.71%,这意味着,线控转向系统的前装量产已经进入刚需周期,部分厂商需要寻找更多的差异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