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量子器件制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自对准的光子学器件制备加工技术,可将氮-空位色心这一原子级量子传感器以纳米级精度加工到金刚石器件最佳工作位置,实现接近最优光学探测性能的量子传感器阵列。这项研究成果以“Self-aligned patterning technique for fabricating high-performance diamond sensor arrays with nanoscale precision”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 Adv.8, eabn9573 (2022)]上。
研究背景
金刚石,俗称“钻石”,具有高硬度、高稳定性、高透光性、高热导率以及超高的禁带宽度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超精密加工、光学材料以及半导体电子器件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科学家发现金刚石中一种可以发光的原子尺度晶格缺陷--氮-空位色心(简称NV色心)具有极大的量子应用前景,让存在缺陷的不“完美”金刚石变得在实用性上更加“完美”。NV色心不仅可以以纳米空间分辨率对电磁场、压力等多种物理量在室温大气乃至极端环境下进行精密测量,也可以建立多体量子纠缠,用于研究量子信息等基础问题,在前沿基础科学、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
图1:制备技术方法示意图
制备高性能金刚石量子器件是金刚石量子信息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以金刚石量子传感器为例,其原理是利用器件内的NV色心将外界的微弱物理信号转换为自身荧光强度信号来进行探测,因此在不牺牲其他物理性质前提下,提高NV色心光子计数率是提升传感器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在过去几年中,人们积极致力于开发用于提高NV色心荧光强度的金刚石微纳米光子学结构,例如固体浸没透镜、柱形波导、圆形牛眼光栅、抛物面反射器、倒置纳米锥等。但目前传统的制备技术无法精确控制微纳米结构中NV色心位置,导致器件制备效率低下,性能难以达到预期(图2(a)),其主要原因是NV色心制备工艺和金刚石结构刻蚀工艺之间的对准难题(图1左)。通常这一对准精度需要优于20纳米,方能达到光学器件理论上最优的光学性能。
图2:器件制造效果展示。(a)传统工艺制造器件光学计数率分布;(b)自对准工艺制造器件光学计数率分布;(c)金刚石纳米柱传感阵列电镜照片;(d)单个NV色心荧光饱和曲线测试。
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难题,本工作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自对准策略的光子学器件加工技术,通过双层掩膜图形化工艺设计实现生成NV色心所需的氮离子注入工艺和金刚石结构刻蚀工艺的自对准,精度可以达到15纳米(图1右)。使用该技术,研究团队实现了高性能金刚石纳米柱传感阵列的制造,该纳米柱传感器可用于生物传感、纳米级磁性材料成像等前沿应用。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器件显示出高度一致且最优的光子计数率以及接近理论预期的器件产率。通过金刚石晶体取向进一步控制荧光发射偶极方向,团队最终实现单个NV色心饱和光子计数率达到~4.34Mcps,荧光强度提升大约20倍(图2)。
该方法具有可工程化、简单且高精度的特点,不仅可批量化制备高性能金刚石量子传感器,对金刚石量子技术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应用于碳化硅、稀土离子等其他固态量子体系。相关技术与器件已申请国际专利进行保护。
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特任副研究员王孟祺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安徽省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