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探测技术新进展

传感器技术 2022-09-27 10:30


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夜间常常有一束绿色的荧光射向苍穹,与周边的建筑交相辉映,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易帆教授牵头的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进行雷达夜间作业。


珞珈山上的雷达站夜间工作图


项目团队成功研制出具备高时空分辨精准测量大气温度和气溶胶的先进拉曼激光雷达系统。在15分/90米时空分辨率条件下,系统测温统计误差在18公里以内小于1K,在35公里以内小于2K,气溶胶体后向散射系数相对测量误差在12公里以内小于5%,为从近地表到低平流层的大气结构和动力学研究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先进拉曼激光雷达现场工作图


什么是激光雷达系统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可以安装在不同遥感平台上的激光探测、测距和定位系统。它集激光测距、惯性测量、高精度定位等技术于一体,通过记录单个激光信号从发射到接收被地物反射的能量所历经的时间,并根据信号发出瞬间由定位定姿系统(POS)测定的激光扫描系统的位置和姿态,可以计算出地物目标的三维坐标,并绘制地形图。


 机载激光雷达成像原理示意图


与常规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相比,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遥感数据获取具有采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几何精度高等特点,是获取高分辨率三维地球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激光雷达遥感作业时采用的搭载平台包括地面、车载、机载、船载、星载等多种遥感平台。其中,商业化的激光雷达系统以地面、车载及机载平台为主。其中的有人机载平台包括大型固定翼飞机及直升机平台,无人机载平台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等。


以机载、车载激光雷达系统为例,典型的系统一般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一套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统(POS),主要包括一个用于确定扫描投影中心的空间位置的动态差分GNSS接收机,以及一个用于高精度传感器空间姿态参数测量的惯性测量单元(IMU);激光扫描测距系统,用于测量传感器到地面点的距离;一套成像装置(主要是数码相机),用于获取对应地面的彩色数码影像,用于最终制作正射影像;一个控制与存储系统,用于控制激光扫描测距系统、GPS、IMU以及成像装置工作并存储获取的数据;一个操作终端,用于作业员对设备进行操作及状态监控;配套数据处理软件,如POS数据处理软件、点云生成软件等。


作业时,根据激光扫描仪测量的回波角度、距离,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MU)与差分GNSS测量的空间位置和姿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经过几何后处理可直接获取目标物的高密度三维点云空间位置信息,如图所示。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激光点云


由于一般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都搭载有航空数码成像系统进行紧密集成,可以无需地面控制点直接获取地面点三维坐标并快速生成正射影像、建立区域三维表面模型或实体三维模型。获得数据成果除可以应用于测绘生产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交通、电力、林业、水利、海洋、地质、公安、石油等部门。 

  

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


激光雷达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主要用于气象研究中云的测量。1971年,美国宇航局使用阿波罗15号飞船上搭载的激光高度计进行了月球制图,随后受到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等国先后试验成功了用于深海测深和水道测量的机载激光测距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GPS定位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机载激光断面测量系统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高精度GPS定位技术以及惯性导航技术(INS)的发展,为从空中直接、快速获取大范围地面目标的三维位置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使得机载断面测量系统开始被激光扫描系统代替。机载激光扫描系统最早于1992年秋开始在美国实验室有研制的样机,其后看到试验成果。1996年国际摄影测量遥感学会(ISPRS)维也纳国际会议开始有一家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厂商参展,后来又有更多的厂商及更多的服务提供商进入机载激光扫描系统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激光扫描系统主要厂商有Leica GeoSystems、Riegl、Optech、TopoSys、Trimble等。我国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研制了中国机载激光三维成像仪,并成功开展了应用试验。2010年后,我国中科院光电院、北京北科天绘公司、北京四维远见公司等相关研究单位和公司推出了商用化的机载激光扫描系统、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实现了激光扫描设备的国产化。


目前,随着传统行业对高精度地形地物测绘需求的扩大,以及无人机、无人车以及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新型应用的兴起,国内激光雷达技术应用正在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同时,随着激光雷达器件的技术进步,激光雷达系统在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传感器也越来越小型化。以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为例,从原来的上百公斤的大型系统,到目前流行的10-30公斤的便携式小型系统。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可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2公斤左右重量的近距离激光雷达系统。

  

激光雷达技术还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两年来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应用已得到蓬勃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首先,激光雷达设备成本较高,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能力较弱。目前激光雷达系统设备的生产加工往往为按订单生产或小批量加工方式,自动化水平较低,生产、装配成本较高,导致其在相关领域应用普及较慢,还不能满足应用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成像器件将由扫描成像激光雷达向固态成像激光雷达发展,可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其次,激光器性能和数据采集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用户对大区域高密度点云的需求持续扩大,需要在获取高密度点云时保证较高的数据采集效率。然而,由于激光衍射极限限制,目前激光器探测能力已经逐渐逼近探测极限。因此,改进探测器的性能成为当务之急。单光子/量子成像激光雷达将成为未来激光雷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譬如,美国出现的盖格模式激光雷达,可在数万米高空获取每平米几十个点的高密度激光点云,可大大提高点云获取的效率。


然后,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激光雷达系统需求迫切。大型激光雷达设备势必需要搭载在大型平台上,机载雷达所需的大型无人机和有人机成本过高;同时,小型激光雷达系统受多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及自身性能限制,其作业时间较短,数据采集效率不高;此外,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小型化、低成本激光雷达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需求成为推动激光雷达设备进一步小型化的动力。


在数据后处理软件的成熟度方面,当前点云数据处理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尤其是面向终端用户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的定制化软件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激光雷达技术的典型应用

 

利用获取的激光点云,通过去除部分噪声点并进行栅格化,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同时,如利用自动化方法结合人工编辑对激光点云进行进一步的滤波操作,滤除其中的非地面点并进行栅格化,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数字地形模型(DEM)。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获取的高精度激光点云和地形三维模型,可以为勘察设计提供断面量测、坡度坡向量测、土方填挖量等信息,大大减少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外业工作量,缩短工作周期。

 

利用机载双波段激光雷达水深测量系统,可对水质较好区域的浅海海底地形进行精确测量,获取高精度海岸带及浅海海底地形数据,用于海岸带、滩涂防护及航道开发等应用。随着我国对海岛、海洋的开发和权益保护越来越重视,该方面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利用激光同步定位于建图技术开发的推车或背包系统,可对室内进行便捷的三维成像,快速获取室内高精度激光点云模型,结合可见光相机成像,可快速形成可量测的室内街景及真三维模型,在室内导航与室内位置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获取道路及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高精度三维数据,可用于制作无人驾驶汽车用的高精度导航地图,准确标识车道位置及交通指示标志。同时,由于激光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测距能力,测量精度和测距能力受光照、气象、雾霾等条件影响较小,测距方向性和稳定性好,即便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也能够正常工作。目前,激光雷达已成为无人驾驶技术中必不可少的“电子眼”,可以大大提高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以及车辆控制能力,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展望未来5-10年,激光雷达将迎来更加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激光雷达技术也将不再是一门少数专业用户使用的技术,而将成为走进千家万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大众化技术。

 


本公众号高薪签约长期专栏作者,欢迎具备优秀写作能力的科技从业或爱好者,联系传感器小编YG18511751369(微信号)

期待下一篇10W+出自您的笔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您发布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

 
传感器技术 制造业的未来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基础就是传感器; 互联网的方向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基石也是传感器; 关注传感器技术,获得技术资讯、产品应用、市场机会,掌握最黑科技,为中国工业导航。
评论 (0)
  •   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详解   北京华盛恒辉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实现海量数据自动化分类、筛选、整理及分配。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效能,助力企业精准提取关键信息,优化决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以下从系统架构、核心功能、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6:46 110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深度解析   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场保障任务愈发复杂,传统人工评估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精准的管理需求。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作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0:28 53浏览
  •   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物流包裹、数据信息等提供高效精准的智能化分拣处理方案。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智能算法协同运作,取代传统人工分拣模式,显著提升分拣效率、降低错误率,满足电商、快递及供应链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有效数据智能分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6:22 124浏览
  • 引言: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守护需求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与生活质量成为社会焦点。记忆衰退、用药混乱、日程遗漏等问题频发,催生了智能健康设备的市场需求。WTR096录音语音芯片,凭借其高度集成的录放音、计时时钟与计划管理功能,为老年人量身打造了一站式健康管理方案,重新定义智能语音时钟的价值。功能亮点:1. 用药安全守护:多维度提醒,拒绝遗忘多时段精准提醒:支持一天内设置多个用药时间(如早、中、晚),适配复杂用药需求。个性化语音定制:家属可录制专属提醒语音(如“上午9点,请服用降压药”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2 08:41 70浏览
  • 职场烂摊子,每个人都难免遇上如果你在职场待久了,总会碰到一些让人无奈的情况:比如刚接手的项目混乱不堪、前任同事留下的任务一团乱麻,甚至有时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麻烦。面对这种烂摊子,烦躁、焦虑、甚至怀疑人生的情绪都会扑面而来。但如果你冷静想想,会发现真正消耗你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持续不断的心理内耗。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摆脱内耗,快速有效地“自救”?摆脱内耗,从情绪中抽离我曾经历过一个典型的职场烂摊子:前任项目负责人突然辞职,项目资料缺失严重,进度远远落后,客户抱怨不断。当时接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慌
    优思学院 2025-04-21 18:21 35浏览
  • 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紫光同芯授权代理商,深耕电子元器件领域数十载,专为汽车与工业客户提供车规级安全芯片及配套服务。公司整合硬件供应、软件SDK与技术支持为一体,配备专业团队提供选型咨询与现场指导,助力客户实现完整的芯片应用解决方案。在全球芯片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我国车规级芯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紫光同芯授权代理商,深耕电子元器件领域数十载,专为汽车与工业客户提供车规级安全芯片及配套服务。公司整合硬件供应、软件SDK与技术支持为一体,配备专业团队提供选型咨询
    贞光科技 2025-04-21 16:10 98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基于GIS的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软件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电磁态势数据相结合,通过图形化手段直观展示电磁环境态势的系统。这类软件在军事、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能够辅助用户进行电磁频谱分析、干扰监测、态势研判和决策支持。以下是关于此类系统的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电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1:44 42浏览
  • 引言:工业安全与智能化需求的双重驱动在工业安全、环境保护及家庭安防领域,气体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始终是重大隐患。随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及语音交互的快速发展,气体检测报警器正朝着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的方向演进。WT588F02B-8S语音芯片,以“离在线语音更换+多协议通信”为核心优势,为气体检测报警器提供了一套高效、灵活的低成本语音解决方案,助力开发者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1. 核心功能:从监测到预警的全流程覆盖实时气体监测:支持一氧化碳、臭氧、硫化氢等多种气体浓度检测,精度可达p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2 09:14 28浏览
  • 导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智能通讯领域,时间敏感网络(TSN)已成为确保网络通信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关键技术。IEEE 802.1 Qci作为TSN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机制来管理网络流量,确保关键数据流的优先级和带宽得到保障。本文将深入探讨IEEE 802.1 Qci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虹科提供的Qci解决方案,帮您理解如何通过精确的流量控制来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虹科TSN解决方案01# 技术简介时间敏感网络(TSN)通过IEEE 802.1 Qci标准定义了一种关
    虹科工业智能互联 2025-04-21 16:17 94浏览
  • 导读在智能汽车技术发展浪潮中,车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虹科PEAK智行定位车控系统,集成了尖端科技,能够实现车辆全方位监控与控制。从实时GPS定位到CAN/CAN FD信号处理,虹科方案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更在安全性和效率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虹科PEAK智行定位车控系统,通过CAN/CAN FD信号实现车辆的精准控制,包括加减速、转弯、倒退等动作,模拟真实车辆平台的动态表现。该系统搭载了虹科各型号设备,通过紧密协作,实时反映车辆位置、总线报文等信息,实现车
    虹科汽车智能互联 2025-04-21 16:04 79浏览
  • 在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中,智界汽车的诞生备受瞩目。作为华为与奇瑞两大巨头携手合作的结晶,智界汽车自孕育之初便承载着众人的期待,被视为融合前沿科技与卓越制造的典范,有望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2024年,智界品牌首款车型智界S7正式上市,凭借华为的技术赋能,如先进的鸿蒙智能座舱、强大的HUAWEI 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奇瑞多年积累的深厚造车底蕴,在上市前赚足了眼球。智界S7的亮相,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消费者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行业内也纷纷将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1 20:28 55浏览
  • 在消费金融的赛道上,马上消费曾是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它以年均 30% 的净利润增速一路狂奔,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标杆,2023年更是斩获19.82亿元净利润,风光无限。然而,2024年却成了马上消费的一道分水岭。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7.38亿元,同比下降2.11%;净利润更是同比骤降20.66%,仅为10.68亿元,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5%,不良余额高达16.54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降至12.72%,融资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1 21:29 68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