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商在智能驾驶系统赛道正在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L2级智能驾驶交付上险336.87万辆,同比增长70.52%,前装搭载率27.03%;其中,中国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占比首次突破10%,达到10.31%。
除了蔚来、理想、小鹏、零跑,长城旗下毫末智行,江淮旗下域驰智能,上汽旗下联创汽车电子等OEM关联Tier1,以及智驾科技、知行科技、易航智能、商汤、东软睿驰、魔视智能、MINIEYE等第三方供应商在经历从0到1后,也正在全力冲刺规模化量产上车。
此外,在全自动泊车、360度高清环视等低速ADAS赛道已经赶超外资供应商的德赛西威,今年面向更大规模市场空间、基于融合高低速场景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即将量产。
今年以来,随着小鹏、长城等自主品牌陆续落地城市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吉利基于国产芯片打造的NOA高阶智驾领航系统,以及中国供应商推出的规模化落地行泊一体系统,中国自主品牌OEM及供应商在原先外资供应商占据主力的入门级L2基础上,加速推动了市场的多元化进程。
本周,长安汽车在此前发布全新智能品牌——“诸葛智能”(核心是智能交互和智能驾驶两大智能化业务版块)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9月22日审议通过《关于参股设立智能驾驶公司的议案》。
这意味着, 随着自主品牌车企不断强化智能驾驶的功能定义、架构设计以及系统集成融合能力,将进一步有利于本土供应商的前装导入。
同时,更多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正在进入主流市场。
比如,MAXIEYE的第一代L2智能驾驶系统平台化产品MAXIPILOT®1.0于2021年发布并实现量产出货。今年9月,该公司官宣获得广汽传祺L2级辅助驾驶量产项目定点,这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客户,要知道广汽乘用车此前一直是博世ADAS系统的重要客户。
同时,MAXIEYE支持NOM领航辅助驾驶的L2++级系统MAXIPILOT®1.0 PLUS也即将量产,而支持行泊一体的二代平台MAXIPILOT®2.0等,将在明年陆续实现量产。这意味着,中国本土供应商已经在下一代主流智能辅助驾驶赛道与外资供应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实现了「超车」。
MINIEYE创始人兼CEO刘国清表示,在政策、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助力下,自动驾驶产业正在持续向好发展。未来3-5年,L2+/L2++级智能驾驶功能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
针对自动驾驶不同细分市场及多元化需求,MINIEYE已经形成了四大产品矩阵:L0-L2级ADAS产品及方案iSafety、L2+/L2++级智能领航辅助方案iPilot、智能座舱感知与交互方案iCabin、高精度地图众包更新服务iMap。
其中,iPilot是MINIEYE面向L2+/L2++领域开发的智能领航辅助量产方案,目前已经拿下了包括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厂在内的2家汽车客户的项目定点,预计今年三季度SOP。
而更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来自于一线合资品牌的突破。有消息称,中国供应商已经拿到大众集团MEB平台在中国的ADAS项目定点,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交付。
不过,拥有底盘控制系统传统先发优势的传统外资Tier1,仍然是中国本土供应商面临的下一个难题。从目前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来看,还需要底盘线控系统本土供应商的合力突围(整车线控底盘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的集成能力)。
今年8月,同驭汽车宣布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由小米产投与东风交银联合领投。目前,该公司已实现乘用车智能制动系统(替代博世的ibooster)的规模化大批量市场验证,2021年销售额已突破1.2亿元。
格陆博也在同期宣布完成数亿元的Pre-C轮融资,将加快新产品全液压解耦式GIBC的生产,按计划2022年底达到量产规模;同时,高性能线性电磁阀、液压单元HCU、电控总成EHCU等全自动生产线也将全部到位。
另一家国产线控底盘系统方案供应商新军——利氪科技也在今年5月宣布完成近2亿元A轮、A+轮融资。公司的液压解耦电子制动系统DHB和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IHB两款产品已获得国内多家头部车企9款车型项目定点,并将在今年开始陆续搭载车型上市。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随着关键芯片(SoC、MCU、CIS等)、传感器、域控制器、智驾系统以及线控底盘的国产化突围,2023年将进入国产供应链全面生态融合周期,从而真正打通全链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