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开山股份的海外地热发电,同等发电量所需投资额,已可比国内光伏和陆风,强于光伏逊于陆风。中国一定会开搞地电,明年四月在北京召开世界地热大会,能源局长参会,这个时间很近了。可是中国推动地电,开山股份能够多大程度受益,是另一回事,需要分析。开山股份(SZ:300257)很冷门,能抄读的文章太少。本文信息不全、数据不确、计算粗疏。我的学习目标是知其大概、广泛涉猎。初印象开山远期还行,目前却不够性感。所以不再深挖,做一小结。开山股份主营空气压缩机,和全流程地热发电(设备、建设和运营),地电业务全部在海外。21年空压机营收26.7亿,毛利率29.3%。据称净利率10%估算净利约2.7亿;地电板块营收5000万美元3.4亿人民币,据称发电业务净利率50%,整体猜个30%吧,估算净利1亿元;总营收34.8亿,前两者之和30.1亿还缺了4.7亿;财报净利润3亿元,而前两者之和3.7亿,差额7000万,不去找了。空压机占国内份额7%,出口在增加国内在下滑,基本盘稳定但没有想象空间。开山的看点是地电。地球内部是热的,靠近地心温度超高。地热能可以利用,低温泡澡,高温发电。印尼储量最大、美国开发最多,中国零星半点等于没做。此前技术能够支持的发电产业,经济性不足。现在差不多了,中国要动了。世界范围内地电都安静,21年底全球总装机也只有区区16GW。开山的螺杆空压机,技术上与发电机相通。不知怎么的,2016年开山瞄上了地电,风里雨里开始参与印尼和美国市场。6年间摸爬滚打,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大致就这样。没有原料成本;不受阴晴雨雪(地震呢?),持续稳定工作,每年可高达8000小时;不及火电灵活,远比风光稳定。不能用来调峰,但也不需要储能。成本上占了储能这一块优势。竞争完全集中在建设成本上,同容量谁花钱少谁赢,跟核电比比挺好,利用时长一样,少了原料成本,建设投资额不会比核电多,没有污染和安全隐患。比核电好吧?嘿,直接跟核电比就行了。地电最初采用中央电站集中式开发,就是几个地热井口打包,一起开发然后合用一个大型发电机组。投资大周期长,5-7年才发电,当然成本就高了。后面业内搞分布式电站,一个井口一个机组,独立发电滚动式开发,一下子局面就活了。开山宣称独创分布式地热电站,不一定,不过也没啥关系。都能做,没见收取或缴纳专利费的。地电产业链条短,技术方面应该不会过于复杂尖端,主要是拼资源、资金和成本。在应用层面的细部技术创新,以及压低成本方面,中国企业证明了自己的彪悍。开山是如此,拿资源,建设电站,开发和改进设备,提升技术和效率,做发电运营。在海外,它已经走通了地电的全流程,拿资源、卖设备、建电站以及发电运营。开山大部分地电资产在印尼和美国,电价约莫跟国内在同一水平,没有贵很多(没看到详解的帖子)。目前在运110.5MW,在建260MW;在手资源约莫1-1.5GW,因为有一个印尼项目990MW股权待交割,数字不容易确认。看过A股发电企业,直观开山这点资产太少了。不过由于8000小时的利用时长,1GW地电大约相当于光伏的5-10倍,风电的3/4倍,就还拿得出手。概括讲,开山股份在国内没有推动地电的背景下,独自在海外闯出了一条路。走过了摸索期,进入复制进而扩大规模的阶段,很不容易,值得尊重。21全年地电业务5000万美元,22半年约莫0.8-1亿美元(21年5000万/2,再减掉设备。中报称售电和EPC电站建设增长319%)。22H1营收18亿元,增长1%,因国内空压机下滑而海外上升;净利2.3亿增长53%,增量主要来自售电业务。地电板块开始放量,海外业务的前景明朗,确定性很高。公司称,至2026年地电板块营收增长8-10倍,4亿-5亿美元。大概是可以达成的,这次应该能摘掉鸽子王的帽子。单独考量地热电站的竞争力,尺上金给出一个很简便的角度。比较同等发电量,光伏与地电的投资额。自然也应该加上风电。这部分数据以及计算很重要,但我的能力依旧只够粗算。光伏和陆风单GW投资额均在40亿元,这个数字始终在波动,陆风下降,光伏略升。数据来源不同,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全国风电6526亿度,升40.5%。平均2246小时;光伏3259亿度,升25.1%。平均1163小时。没去找单独的陆风数据,虽然好找。这个2246小时中包含海风,但同时新建陆风利用时长优于存量。所以将就采用2246作为陆风数据。地电采用8000小时,GW投资额采用尺金大佬的207亿元。地电单GW年发电80亿度(我完全不确定这么计算对否),投资207亿元。同样年发电80亿度,光伏需要80/1163=7GW*40亿=280亿元;陆风需要80/2246=3.6GW*40亿=145亿元。结论是,开山股份的海外地热发电,同等发电量所需投资额,已可比国内光伏和陆风,强于光伏逊于陆风。虽数据不精计算粗疏,但因为结论的要求更加粗放,我个人认为这个结论可用。开山股份的海外地电,成功进入良性的商业化成长期。尺上金采用国际能源网,14家A股电厂22上半年签约的光伏项目,单GW投资额59.8亿元。不同来源的数据,21年全国风电平均1990小时,光伏1065小时;22上半年,风电1156小时,光伏690小时。不同数据,尤其光伏59.8亿元的GW投资额,计算出的差距很大,但基本不影响上述足够粗放的结论。接下去就是借钱,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多赚钱。开山是中小规模的民企,本金少借钱贵,做重资产生意相当的吃力。正在进行美国的abs融资申请,据说通过以后直接解决资金问题。在运110.5MW,在建260MW。依旧狂放假设:今年剩余4个月再增并网89.5MW(为便于计算,实际做不到的,就剩4个月了)。23年全年在运200MW,时长8500小时,年发电量17亿度(不确定发电量是这么算的吗?)。售电0.6元,度电净利0.3元,约5亿净利润。空压机、发电设备、EPC再给5亿净利润。23年10亿净利润,若22年5亿净利润,业绩增长100%。实际23年肯定到不了10亿净利润。因为公司称26年地电实现4-5亿美元营收,其中发电2.8亿,设备和EPC1.2亿(8.3亿元)。后者净利率30%则为2.5亿元,这是管理层对2026年的展望。后续每年新增运营100MW,即使给2.5亿元净利润,结果也是业绩增速大幅降低。即2023年的100%业绩高增速不能持续。高增速与持续性,才能有高估值,缺一个就得打折。假如认真计算经营业绩,23年净利润降低,有利于业绩后续增速的持续性,但当年的高增速需降低。总之高增速的持续性,两者兼有是极度困难的。因为高增速快速增大了利润基数,提高后续持续性的难度。持续多年的高增速,市场上极为罕见,这就是成长股暴涨之后暴跌的根源。业绩高增长之后,投资者敲计算器得出高增速的持续性,于是市场给出当下的市梦率。并且这种多见于制造业,理论上产能可以近乎无限制快速扩张,或者周期股产品涨价。可现实是,电站运营这两种情况都不是。计算器也敲不出来高增长叠加持续性,产能扩张只能稳健有序,产品不能(持续)涨价。欧美电价上涨,暂时看到的信息,开山的电价没涨。
现市值200亿,22年5亿净利润则40倍PE。我理解这当中已经包含了海外地电未来扩张增长的预期在内,甚至包含了国内推动地电预期的一部分。
市场已经知道了明年北京开会,不排除一部分资金为此买进的。否则换个角度想,传统制造业的空压机和电站运营,两者都给不了40倍的估值。
A股所有电力运营商,估值较高的标杆是纯绿电的三峡能源,H1净利润50亿,增速36.6%。全年约计100亿元,现市值1700亿,PE仅17倍。超长期稳健增长的水电股,PE在15-20倍之间。
火电股很惨,眼下这一波火电上涨之前,全体火电资产大概给的是零估值。港股的估值更是超级低,纯绿中公认优质的中广核新能源才10倍而已。
假设23年10亿净利润,20倍PE200亿市值,25倍250亿。所以我的一半结论是,从投资的角度,开山的海外地电一定行,会越做越大。但是眼前股价并不便宜,跌下去值得观察。中国启动地电,一定有资金要炒作。前两周的上涨就是了吧?可开山160-200亿的体量太大,作为炒作标的来讲,游资拉起来吃力。它是唯一标的,没得选,就这个优势。建设电站,初期有熟悉的优势吧,可是国内的基建力量太强了,开山的建设优势未必能够维持多久;拿资源,开山是民企,对手是央国企。身份角色,融资利率,政府关系,规模实力,样样比不过。总之,企业未来挺好,拿着能赚到业绩增长的钱。不过对于业绩,尤其股价市值上涨的速度,还是把预期放低些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