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供应链安全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对供应链安全的直觉就是“独立自主”“去美化”“国产化”“内循环”,显然是十分不成熟也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安全包含的因素有很多:合适的成本、合适的数量、合适的时间甚至合适的地点,关键要素是合适的成本和合适的数量。首先我们先回顾最近比较热门的中美贸易的冲突事件。
1.据CNBC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晚,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称“芯片法案”),芯片法案正式成法生效。
1.1该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并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
1.2据彭博社此前报道称,美国正在收紧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已经禁止未经许可向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出售大多数可以制造14nm或更先进制程的芯片的设备。该消息也得到了美国两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泛林集团和科磊的证实。
2.8月13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周五发布最终规定,对设计GAAFET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DA软件;金刚石和氧化镓为代表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燃气涡轮发动机使用的压力增益燃烧(PGC)等四项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
3.8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芯片厂商AMD和英伟达已经相继收到总部通知,要求对中国区客户断供高端GPU芯片。9月1日晚间,英伟达表示,公司获得了美国的出口新批准:针对H100芯片,英伟达获得了出口、再出口和国内转让的相关授权,用于保障继续研发H100芯片;针对A100,新授权允许英伟达在2023年3月1日之前出口美国用户所需要的A100芯片。
三大半导体技术(半导体设备、EDA和高端AI芯片)封锁措施依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先后展开,同时也附加了先进半导体制造工艺投资的限制措施,可以相对清晰的去解读美国政府战略意图: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途径,遏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路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美国政府的目标不是绝对的消灭中国的科技产业,也不是采取全面的竞争对抗措施来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毕竟美国为此会付出更严重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举措。我记得在一个很大的开放论坛上,有一位专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以前美国经济总量是100,我们是10,美国打压你可以损失5-10,中国损失5-10就是灾难性的;现在美国经济总量是100,我们是70,美国不敢损失50-70来对中国来进行贸易制裁。很显然,美国政府承担不了跟中国撕破脸对抗的结局,即使我国对台海用兵,美国也不太可能全面对抗,参考俄乌战争的制裁措施就可以分析出相关条例,当然中美开战那就是极少概率的极端事件,普通的供应链安全措施无法保障企业的运作。
在对中美竞争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回头去看供应链安全的几个要素。
1. 合适的成本
以NV A100,H100为例,当前已经是价格昂贵,如果美国采取license制度以后,价格会更加的昂贵,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中科院家里再有矿,也经不起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成本消耗。我们可以看到黑市上禁运的高端FPGA都是几万,几十万的价格,完全背离了市场和商业逻辑。既然采购成本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只有打破成本的风险。
第一,国产替代,虽然当下中国GPU厂商很多,技术水平确实存在局限性,生态和可用性存在诸多的问题,只有生态系统打通后,才能实现大范围的替代。当然加速卡如果可以替代,中国的GPU厂商肯定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EDA设计和GPU制造工艺限制,美国政府给出的组合制裁措施。无论是景嘉微、GPU新势力都在国内无法制造GPU芯片的,先进制程都在台积电和三星手里。
第二,技术攻关,政府需要集中优势的科研资源,在现有的EDA,芯片制造,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集中突破,为长远的供应安全提供底层的技术支撑。当然,美国企业正常销售给中国的中低端芯片,成本可控,中国企业也可以正常采购,我们可以选择美国,也可以选择中国,也可以选择日本产品。
2.合适的数量
美国商务部采取license的制度的限制措施,其中隐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销售的数量限制。包括之前的高端数控机床,FPGA等等,中国企业可以申请,美国政府相关机构会依据企业的情况进行审批,如果涉军或者之前列入美国制裁的企业就别想了,而常规的商业企业如果需要大规模的获得采购,估计需要付出美国政府游说的费用,而使用数量肯定是不是正常商业交易和供应链策略那样简单便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能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到足够数量的供应资源,供应链也是不安全可控的,只是面临的问题不是有无问题,而是数量多少的问题。针对类似风险,政府和企业所需要采取的措施肯定是不一样的。企业可以中国替代产品优先,美国产品其次;政府还是需要组织科研力量去攻关技术,当然优先级可能靠后。
3.合适的时间
购买过大容量的FPGA的人都知道,如果需要购买,企业需要通过代理商或者原厂去申请授权证书,而申请证书的难度和时间是不受企业和供应商控制,特别是高端的产品,时间更加难评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你获取供应的时间无法有效的掌控和规避供应风险,供应链安全也是无从谈起。这里应对和解决措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品 特点,市场特点,开发周期等等来去应对风险。
当然,供应链安全远远不止上面说的那样简单,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和不安全,有特殊目的获取,包括黑市、走私,海外注册中间人公司,跨国海外购买合作购买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常规商业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无法进行深度论述。
综上所述,供应链安全不是毫无原则喊口号的“全面国产替代”,也是不是民粹主义式的“去美化”,更不是“闭关锁国”式的“独立自主”,中国没有办法完全脱钩美国,美国更没有办法脱钩中国,一刀切式的嘴炮英雄无法解决中国供应链的安全,更加无法确保中国继续稳定的“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