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热度,说凉就凉。
最近,一家自诩元宇宙“微软”的公司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据悉,这家公司员工最多的时候有480人,到2022年3月已不到300人,目前仍在职的应该不到50人,今年4月份开始,就不断有人离职。
时至今日,该公司累计有200多人被拖欠半年的工资,人均高达10万,社保公积金也接连断交。但水深火热的另一面,元宇宙依旧是目前的招聘热地,据悉,从近期的招聘信息来看,元宇宙未来几年招聘规模将扩大几倍,薪资待遇也相当可观。
具体来看,普遍应届生的薪资有40万-50万元、10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100万-200万元、特别优秀的人才年薪更是高达400万-500万。一面是烈火烹油,一面是冷锅凉灶,这个被频繁构想的行业似乎自己都无法预料下一步的命运。
元宇宙给资本与求职者画了一张又一张大饼,可幻灭往往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元宇宙没有那么值钱?
人才争夺从元宇宙建立之初就开始了。
单看企业端,国外有Meta,国内有字节跳动。据悉,2021年有70多名微软HoloLens团队前员工离开了微软,其中40多人加入Meta,扎克伯格的抢人动作高调又阔绰,据微软的员工表示,Meta挖角甚至会出双倍薪水,连苹果的员工也被惦记过。
这边字节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有关元宇宙社交中心的岗位有社交研发、销售运营、视觉设计等,其中社交测试组长、社交研发负责人等岗位月薪均在10万元左右,资深SLAM算法 从元宇宙概念爆发以来,技术未定,人才先行。《元宇宙人才发展白皮书》显示,在元宇宙高端人才分布中,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处于第一梯队,占人才总数的60%,平均年薪普遍都在20万元以上。
互联网的高薪时代渐渐被无数细分行业所取代,元宇宙无疑成了其中最耀眼的那一个。这个领域最鼎沸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元宇宙公司悄悄发芽,SensorTower报告显示,2021年11月至次年1月,大概有552个APP打上了“元宇宙”字眼。
无论是做社交,做人工智能,甚至是捏手办……一时间都爱标榜自己是元宇宙。风往哪里吹,资本与人才就往哪里流,这是商业世界亘古不变的规则,元宇宙在某种角度来看,的确大有可为。
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普华永道也曾预计元宇宙相关经济有望从2020年的500万美元增至2030年的15000亿美元,2020-2030年的CAGR达253%。
但未来的事情总有经历漫长的搓磨,元宇宙是否真的那么值钱,归根结底要站在现实的基础上来回答。很遗憾,元宇宙的光鲜没有撑过一年,从去年的热烈进场,到美梦破灭,这其中只需要一份赤裸裸的财报。
以Meta为例,2021年第四季度,是Meta推出元宇宙概念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Meta去年第四季度营收337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每股收益3.67美元;月活跃用户29亿,远远不及预期。Meta“元宇宙”开发部门Reality Labs 2021年亏损更是达到102亿美元。
对比之下,其收入却仅不到23亿美元,亏损与收入相差近五倍。
理想再宏大,最终都要投射到现实当中来,元宇宙从市场爆炸以来,始终都活在美好的蓝图中,国内也一样,随着相关元宇宙公司亏损、沉默、倒塌……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冷酷。同花顺行情中心元宇宙板块数据显示,元宇宙概念股于2021年10月至12月底,从880涨到1400,涨幅近六成,但截止2022年4月,很快又跌至1100上下。
就连Meta也撑不住了。据悉,Meta下调了2022年工程师目标数量,从原先的10000名缩减到6000-7000,砍掉了超3000人的招聘计划,Meta预计今年将最多裁员10%。一阵风吹过去,尘埃四起,不知迷了多少人的眼。
元宇宙究竟何处落脚?
落地、变现、形成稳定的商业市场……这是目前元宇宙所面临的生存性难题,诚然,这个领域所有玩家都在积极寻找造福的渠道,从社交、游戏到硬件、数字营销,元宇宙到底应该寄生在谁的身上,这个问题迟迟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直以来,除了沸腾的资本与激动的创业者,大部分人对元宇宙的认知处于模糊阶段,当然,这也给了这个领域更多借题发挥的机会,甚至金融、旅游和教育等传统行业也渐渐打上元宇宙的烙印。可时至今日,炙手可热的概念找到真正的归宿了吗?
社交曾经是元宇宙最接近的一个行业,从扎克伯格的Meta开始,到后来火遍一时的元宇宙社交APP啫喱,总之,这里曾经承载着元宇宙赤忱的变现梦。可是,今年2月,上线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曾力压常年霸榜苹果AppStore的微信,登顶第一的啫喱就被下架,还陷入泄露用户隐私的风波。
扎克伯格这边更是惨不忍睹,就在这几天,扎克伯格在 VR 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上为自己虚拟化身拍的一张自拍,由于肢体僵硬,笑容诡异,身后简陋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西班牙圣家堂荒凉得令人心酸,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狂热的群嘲。
说元宇宙被一张自拍扯下“遮羞布”都不为过,要知道,Meta仅仅在元宇宙项目上的投入就高达100亿美元,这个成果似乎有些为难用户。趁着东风,虚拟地产也火过一段时间,最经典的是林俊杰,购买3块虚拟地产从12.3万美元跌至16628美元,浮亏86.5%。
游戏方面也一直被元宇宙寄予厚望,可从内容端来看,在内容端,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游戏平台Steam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7月,该平台上总游戏数量超过五万种,但VR游戏却仅占12%,玩家数量最高的游戏均不是VR类型。据统计,目前Steam活跃用户数量大概为1.32亿,但预计Steam平台VR活跃用户只有250万。
即便是在整个电子游戏市场中,VR游戏的占比也不值一提。根据Omdia最新报告显示,在2022年,全球VR内容市场收入预计将达到31亿美元,占电子游戏市场总收入的比例仅仅约为1.7%。换句话说,游戏想要撑起元宇宙,至少目前的能力远远不够。
内容虚空,目前元宇宙领域落地最安全的似乎是硬件。根据VR陀螺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VR头显的出货量约684万台,其中Meta推出的VR头显Quest2上半年累计销量就达到约590万台,占总销售量的86%。
但单买硬件显然满足不了倍速烧钱的元宇宙,就在此前,Meta都在宣布涨价。从 8 月开始,Quest 2 涨价 100 美元,128GB 型号的价格为 399.99 美元,256GB 型号的价格为 499.99 美元。国产硬件出境就更难了,字节的Pico虽然排名第三,却只占4.5%的市场份额。
为了盈利,Meta都有些“不择手段”。以元宇宙项目《地平线世界》为例,计划通过推出虚拟商品交易工具,让部分创作者能够在他们各自的世界中出售虚拟道具,Meta则对销售的数字资产进行抽成,抽成比例高达47.5%。
这一举动被无数玩家吐槽吃相难看。可他们或许忘了,吃相难看的前提是有粮可吃,而整个元宇宙赛道却是停杯投箸不得食,拔剑四顾,心又茫然。
虚拟文明,“菜”是原罪
扎克伯格的一张自拍,让全球元宇宙创业者陷入了短暂的低落。
曾经有人将元宇宙背后的虚拟经济看作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后的又一大时代转折,可这项文明似乎有些脆弱,或许在泡沫破裂之前,外界对元宇宙的信心还算高,但时间是机遇,也是考验,时至今日,谁也无法断言元宇宙背后所承载的生态到底如何。
虚拟文明,除了技术,没有第二条捷径。
但目前元宇宙似乎万事俱备,只欠技术。啫喱延迟、卡顿问题被用户频繁诟病,希壤也因画质粗糙、加载过慢备受吐槽,虹宇宙评分维持在2分左右,派对岛的体验也不尽如人意。扎克伯格估计是全球范围内,在元宇宙上最努力的人,但Horizon Worlds的布景跟画面一瞬间将用户拉回二十年前的互联网。
回望整个元宇宙赛道,在社交平台上仿佛只剩下了捏脸、3D、变装。看上去最脚踏实地的硬件技术也尚未完全颠覆体验感,据悉,大脑要想完全进入三维数字化世界是沉浸式,头显至少满足最低60fps的帧率,等效的刷新率,以及最低100度的视野的技术标准,且至少要实现小于20毫秒的速度。
位姿更新速率和图像刷新速率也需要更精准的技术把控,如果帧率要达到1800Hz的体验效果才算真正的沉浸感,但以现在的产品来看,市面上最高的近眼显示只有120Hz,例如字节的Pico NEO 3和扎克伯格的Oculus Quest 2,去年发布的Quest 2甚至只有72Hz的刷新。
坦白来讲,元宇宙的技术端、内容端、载体端几乎没有一项能跟得上概念飞起的速度。但有意思的是,元宇宙的原野上似乎存在鲜明的两面性,一面是荒芜贫瘠,一面是生机勃勃,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只要提到元宇宙,无代码、低代码、数字孪生、隐私计算、区块链、AI、云原生……讲什么的都有,几乎囊括近年科技圈的所有关键词。
也正是很多人对元宇宙技术一知半解,韭菜的生意才红火起来。
据悉,在得到App上,一门售价29.9元的《前沿·元宇宙6讲》课程累计有47363名用户购买,这一门元宇宙课程就创下超过140万元的营收。无独有偶,一门名为《元宇宙第一课》的培训课,累计付费用户2673人,累计用户7292人,累计收入159.6万元
显而易见,讲元宇宙比做元宇宙更赚钱。口嗨容易,可这些一个个听上去未来感十足的名词落地生根谈何容易,韭菜还在狂欢,巨头都忍不住退了场,据最新消息显示,腾讯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幻核”目前已经停止更新,平台上的所有藏品状态也基本处于已结束、已领完或者已结束状态。
这不是巧合,今年包括腾讯在内的玩家,已经大幅地减少对元宇的青睐,在腾讯幻核被传下架的同时,百度星际口袋、阿里鲸探、京东灵稀、网易星球等数藏平台,也都纷纷偃旗息鼓。没办法,虚拟领域,菜是原罪。
没有技术,什么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