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麦穗
上周五,华为官方公布将于9月6日发布Mate 50系列,常务董事余承东在最新采访中表示:华为将在通讯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向上捅破天。
根据前几天郭明錤的消息表示,华为Mate 50系列将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发送紧急短信。
另外,苹果也正式发布邀请函表示将在北京时间9月8日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市场人士预计iPhone 14或将搭载卫星通讯功能。
这让当日的卫星导航板块早盘单边飙涨逾6%,创2年多来单日最大涨幅,多股出现涨停。
智能手机搭载卫星通信能力,“走到哪里都能联系”会率先被华为实现吗?
卫星通信,主“卫星”还是主“通信”?
这里说的智能手机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并不是像我们使用4G、5G一样高速率畅游网络,而是借助北斗定位卫星的短报文通信通道,进行最多78个进制数/英文/数字,或者39个汉字的短文本消息收发和定位。
这是作为一个SOS级别的功能,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机都还没有实现支持卫星通信的频段。
今年7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产手机厂商,联合完成了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实现了大众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能力的可能。
该短报文芯片实现了“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的大众手机“一号双网”设计,首次实现大众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能力,有效解决“不在服务区”的困扰。
举个例子,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地面基站遭到破坏导致通信故障,这时就依托北斗卫星向外界传输灾区情况信息,而具备北斗短报文功能的手机就可以及时发送定位,加快灾区援救援助的可能。
但具备该短报文芯片的智能手机,是与北斗进行通信,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北斗短报文通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卫星通信。
要实现卫星通信,是智能手机可以直接接收我国近地卫星的信号,实现发射端(近地卫星)与接收端(智能手机)的直接通信。SpaceX推出的“星链二代”,将和T-Mobile合作,实现智能手机与星链的通信,网络在2-4 Mbits,意味着它只能收发短信和进行语音通话,无法提供更快速的宽带服务。
此前卫星通讯需要专门的设备接收信号,再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让地面终端使用,这也限制了卫星通讯的部分商业发展。
卫星通讯像是一张覆盖全球的网,它可以在无基建场景(沙漠、戈壁滩、海洋等)实现网络覆盖,有效消除移动信号盲区。当一部智能手机可以替代厚重的卫星电话时,可以构建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天地一体”的发展将迎来重大变革,这也是6G空天地一体化泛在网络的提前预演。
智能手机+低轨卫星通信成为了令人期待的一项发展计划。但太空资源是有限的,按照国际电信联盟“先到先得、谁占谁用”的原则,也是诸多科技公司大规模发射卫星,积极布局卫星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千亿级卫星互联网市场,亟待释放
2015年马斯克宣布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这就是近地卫星资源争夺的初始项目——星链。而后便开启了全球的卫星资源抢占赛。
根据UCS数据,2021年全球在轨卫星数量4852颗,其中中国在轨卫星数量为499个,占所有在轨卫星比重的10.28%,为世界第二大在轨有效卫星的拥有国;而美国在轨卫星数量为2944个,是中国的5.9倍。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华西证券研究所
制图:物联传媒
而截止2022年5月20日,星链卫星总共发射了2653颗,在轨工作2374颗。除了星链以外最知名的就是来自英国的OneWeb,总数约650颗卫星,主要面对政府机构服务。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础设施”名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4月26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正式成立,发射的卫星统称“GW星座”,进一步加速低轨卫星布局。
卫星互联网有着不可替代的覆盖优势,作为5G之补充,6G之初探,今年年初,国家再次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
根据SI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为2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目前,国内信卫星行业下游需求主要是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和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757.7亿元,其中细分领域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614.9亿元,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113.0亿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29.8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物联传媒
低轨卫星建设近年来正在加快,中国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也相继启动。航天科工集团推出的“虹云计划”计划发射156颗低轨卫星;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鸿雁计划”计划发射324颗低轨卫星;中国星网宽带星座计划组网卫星规模接近1.3万颗;银河航天的“银河Galaxy”卫星星座计划到2025年前发射约1000颗卫星;吉利预计到2025年底将拥有72颗卫星,2030年底将拥有168颗卫星。随着卫星互联网下游端的需求刺激,预计未来全球每年卫星发射数还将持续增长。
同时,我国自主掌握的火箭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是卫星高密度发射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产业链玩家持续蓄力
卫星互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早期,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必然率先发展。
在卫星通信这一产业链上,主要分为三大环节:上游的元器件、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中游的卫星运营及服务;为下游业务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支持,涉及众多领域业务,主要包括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和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等。
在卫星制造中,其中相控阵T/R芯片是整个卫星里面价值量最高的部件,预估占卫星总成本的10%~20%。未来宇航发布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中指出,未来单颗卫星的平均价值预计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那么完成1.3万颗低轨卫星,中国卫星制 造市场总空间高达3900亿元(暂不考虑期间的卫星折旧后重新发射)。
根据产业链梳理出的卫星通信企业有:
在IOTE 2022 第十八届深圳国际物联网展上,也将有不少来自北斗定位、卫星通信等相关的企业亮相,比如复旦微、北斗星通、华大电子等,现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立即报名参与本届展会,还可免费参加展会同期高峰论坛。
写在最后
目前手机搭载卫星通信主要还是北斗短报文功能,实现紧急短讯通知以及定位讯号发射。但也有网友提出,一旦华为成功推出该项“捅破天”技术,实现“海陆空一体化”之后,基站是否就会消失?
首先基站不仅仅是为日常生活中手机通信而存在的,在某些应用场景4G、5G会迸发更高的价值。且卫星通信资费价格较高,让大众消费者用上也还需等待较长时间,而5G网络更高的传输速率亦可提升低轨星座系统的用户体验,两者的融合互补可以达到高速率、广接入、全覆盖,服务众多典型应用场景,带来全时全域的信息服务体验,使万物互联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参考资料:
快科技:余承东:Mate 50通信技术有新突破 要向上捅破天!
华经情报网: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格局及应用前景展望
新浪财经:【华西军工】卫星互联网:“太空电信”加速推进
~END~
今日份需求已上线
1.学校智能广播系统
2.Zigbee模组
3.更多需求:https://www.iotku.com/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