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发一篇自己的老文。
如果你也是三十多岁,不知道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到了这个年龄,基本上就到了自己事业的一个瓶颈期。
很少数的一部分人,发展得很好,能得到晋升,延续事业的高速发展。但大部分人,都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升职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往上走走不过去,下面还有年轻人不断挑战你,甚至超过你。
在通信这样的行业,这种感觉会尤为明显。30岁之前,拼命工作。30岁之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同样一件工作做久了,就没有了干劲,没有了目标,也没有了激情。
尤其是中兴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每个人都越来越像一个专用螺丝钉,只会做自己手上的事,看问题的眼光也会变得狭隘。很多时候,只顾眼前,想方设法避开任务,自我防御,就像刺猬一样。
我就是这样,当前岗位干了十多年,每年都是干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的述职报告都几乎一模一样,改改数据就重新提交。我对自己的工作,方方面面都很熟悉,但是,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干劲、活力和创新能力。每天,我都在为KPI考核工作,为职责界定和工作任务分配而扯皮,为汇报工作写PPT,写邮件,写报告。
不是我不想创新,大公司就是有大公司的问题,管理流程和体制并没有给你多余的发挥空间,为了部门的大局,只能妥协和服从。
突然有一天,我就问自己,如果公司要裁了我,我该怎么办?三十多岁的我,该何去何从?
不想不要紧,一想就不淡定了。
首先看技术能力。
现在时代发展得太快,技术也更新得太快。虽然我懂技术,但是我最擅长的技术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用的主流技术,都是这几年出来的。
和年轻新员工相比,我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完全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他们年轻,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学东西非常快,而且加起班来没有后顾之忧,身体也能扛,几乎可以秒我几条街。
然后看技术之外的能力。
话说,除了工作经验之外,真的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硬能力。扯皮能力?写邮件能力?写PPT能力?这些都不能算是核心竞争力啊,说严格点,也并不能产生对公司有直接或间接利润贡献的价值啊。如果我去找工作,难道我和对方说,你好,我很擅长内部掐架?
人在这个社会上混,说白了,就靠三样东西,一是能力,二是资源,三是运气。
说实在话,我当时真的没有找到自己能力闪光点在哪里,加上我实在不是一个喜欢靠运气的人,那剩下的,只能是资源了。
悲催的是,资源我也没有。
长时间在大公司工作,在某个固定岗位工作,实际上是很容易和外界隔离的。
尤其是我这样以内部工作为主的岗位,以前还和客户打交道比较多,后来坐办公室,基本上连客户都很少接触。除了工作之外的时间,我都给了家庭,和外界社会接触也很少。像我这样,哪里来的资源?想来想去,只有一些同学资源。
要能力没能力,要资源没资源,运气又太不靠谱。
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我就知道,我必须转型了。如果继续温水煮青蛙,如果我不主动改变自己,将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一定会死得很惨。
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不会发生呢?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觉得,你越是害怕发生的事情,它就越会发生。
现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巨变。
改革开放到今年,已经整整40年了。国家高速发展了那么多年,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拐点。中国人口红利已经用完,目前进入老龄化阶段,过几年就会进入负增长,也就是人口数量会下降,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中国以现在的经济体量,再想韬光养晦、低调发展,是不太可能的了。像美国,早就盯上了我们。这次的贸易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像很多文章所说的,我们现在就像八十年代的日本,如果接下来的一步没走好,就会进入衰退期。即使没有进入衰退期,增长放缓,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
从苦日子到好日子,容易。从好日子到苦日子,那就难了。
社会竞争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企业经营也会越来越困难。我个人认为,今后公司倒闭裁员很可能是家常便饭,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是如此。工作对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职场人失业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以我为例,如果我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和效益,我凭什么认为公司会保护我一辈子?会养我一辈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果一个人不能为公司分忧解愁,这样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
没有价值或低价值的人,注定是要失业的。
真正厉害的人,随时可以面对失业。
请问你是否想过,现在的你,能承担得起失业吗?
比我更早的一拨人,基本上赶上了行业黄金时期,通过奋斗和积累,已经有多套房。如果房地产不崩盘,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是可以从容应对的。
像我这样的,勉强摸到了黄金期的尾巴,辛辛苦苦拥有了一套房。但是,只有一套自住房,没有多余的产业,如果一旦失业,小孩教育、父母养老,甚至自己的生存,都会有很大的问题。万一来一场意外,那是想都不敢想。
我很羡慕现在努力买了第二套房,或生了二胎的小伙伴,这条路非常艰苦,压力很大,但是他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选择。他们一定会苦尽甘来的。
虽然羡慕,但是我真的没有勇气这样做。
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中等收入陷阱——刚刚勉强进入了温饱,还没有富起来,但是已经告别了收入增长,甚至面临失业风险。
这就是中年人的危机。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下定决心转型。
问题是,转型到底该怎么转呢?
要么就是换工作,要么就是创业。
最开始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跳槽。
结果,尝试跳槽的我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如果是留在通信行业,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华为。而如果去了华为,像我这样的角色,华为自己人都不要,更别说我了。即使是勉强进去了,除了收入会有所增加,还是一样的扯皮、写报告、写PPT,还是一样的当螺丝钉,情况并不会改变多少。
除了华为之外,还能去哪呢?
中兴华为其实已经比中国90%的企业要好了,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企业文化或氛围上。
我也曾经尝试去接触BAT,但是,确实个人能力找不到亮点,根本没有竞争力。最悲催的,我清楚记得当时阿里的猎头找我,有一个其实很对口的能力发展专家的职位,结果后来电话面试都没有,直接拒掉我。我不甘心,于是打电话去问,对方答复:“你们中兴的人风格和我们不符”,然后挂掉了电话,我顿时失语。
当时,我就陷入了思考。我的转型出路到底在哪?
然后我就想到了创业。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我不知道我的能力在哪,那我就自己去找,去挖掘。而最能挖掘自己潜能的方式,就是创业。
创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事情,是把自己逼上绝路。
人只有把自己逼到绝路,才能爆发出所有的潜能。
于是,我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培训),选择了做鲜枣课堂的这个项目。这其中的过程,我就不赘述了。
我只想说,咬牙坚持了这么久,我的体会很多,多得说不完。我的收获也很大,让我很欣慰,一点也不后悔。
创业的时候,一个人才能真正认清自己——自己到底会什么,到底有什么,到底要什么。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一无所有。没方向,没人,没钱,没资源。离开了中兴这个平台,见识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认清了谁是真正的朋友,谁只是把你当工具。
看清了,也就看淡了,看透了。
创业项目最核心的能力,一定要是自己的。如果自己商业模式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上,你一定会是寝食难安的。即便是最可靠的资源,也一定是不可靠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就会随时死掉。
有一老话说得好,“浮沙之上,勿筑高台”。
如果说当年ZX制裁事件给我什么启示的话,就是这句话的再次验证。
创业的感悟很多,在这里我无法逐一说明。我绝对不是鼓励大家转型都选择创业。如果我这样说,一定会害死很多人。
我只是通过我的例子提醒大家:请认清这个时代已经发生的变化,认真想想即将会发生什么,自己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是不是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和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一样,在制造焦虑。其实我觉得,焦虑的根源就在那里,你焦虑,或者不焦虑,它都在那里。俗话说,人无远忧,必有近虑。
焦虑从来不是一件坏事,它时刻提醒你要有危机感。
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生活,谁不向往?可是,谁让我们生在这样跌宕起伏的激烈年代。如果想要安稳,想要幸福,只能靠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去换取。
没有幸福会随随便便来敲你家的门。
最后,我给同样考虑转型的朋友一些我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 知识更新以后是常态化的要求,你不更新,就会被时代淘汰。但是知识更新不代表盲目更新,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判断时代发展的方向(技术的趋势),做好知识和能力的规划。
2 现在的社会非常浮躁,真正的机会隐藏在大量的无用信息甚至骗局之中。在没有完全了解之前,不要随意All in,更不要拿家庭基本的幸福保障去冒险。
3 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即使再忙,也要和社会保持接触,多参加社会活动,例如展会、沙龙等,识别和结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资源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重要性占了70%。
以上建议,不仅给中年人,也给年轻人。作为年轻人,时刻要想好,自己十年后到底希望成为什么样子。如果不想把路走死,现在就应该提前做好规划,既包括职业规划,也包括能力规划和资源规划。
焦虑的源头就两个,一个是对现状的不满,另一个是对未知的恐惧。
行动是治愈焦虑最好的良药。当你勇敢地迈出步伐,就会发现路会越走越实,对周围的环境看得越来越清晰。当未知之雾逐渐消散,焦虑也就不治而愈了。
好了,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给焦虑的通信人一点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