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曝光一款搭载盘古M900的台式机擎云W525。据称,盘古M900对标英特尔酷睿和AMD锐龙,擎云W525瞄准XC市场,面向政企业务。总体而已,盘古M900在XC市场用用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单位办公对于CPU性能要求不高。不过,以盘古900相对较弱的性能而言,不应该是一款在2022年推出的CPU。
性能强于Baikal-M 略弱于D2000 与海光差距很大
目前,M900的数据非常有限,还没有SEPC测试分数,明确的信息是M900采用12nm制程,8核,2.0Ghz主频。不过,外网有擎云W525的Geekbench 成绩,单核为281,多核为1719,我们以飞腾D2000、Baikal-M、海光3185、兆芯6780A作为参照。
盘古M900,主频2G,8核,工艺12nm,单核281,多核1719。
飞腾D2000,主频2.3G,8核,工艺14nm,单核327至390,多核1679至2421。
Baikal-M,主频1.5G,8核,工艺28nm,单核201,多核1369。
海光3185,主频3G,8核,工艺14nm,单核819,多核6001。
兆芯6780A,主频2.69G,8核,工艺16nm,单核358,多核1598。
从上述指标看,盘古M900性能强于Baikal-M,但逊色于飞腾D2000,与海光差距很大。
IPC处于A57和A72之间,
如果看单核同主频性能,盘古M900比Baikal-M强10%,如果D2000成绩按最低计算,盘古M900与飞腾D2000相当,如果D2000按最高成绩计算,飞腾D2000比盘古M900快20%。
这里铁流做一个推测,虽然不清楚盘古M900是否为ARM公版架构,比如8核14nm A72/A73,但其CPU核的性能是可以通过与飞腾D2000和Baikal-M的成绩对比推算出来的。飞腾D2000的SPEC06定点成绩为6.x/GHz,Baikal-M用的是A57,因此,盘古M900的CPU核性能大致处于A57至A72之间,跑SPEC06(GCC,@2Ghz)的定点成绩估算在12分至14分之间。
实事求是的说,网媒称盘古900对标英特尔酷睿和AMD锐龙是不妥当的,毕竟海光3185就摆在这里,盘古M900和海光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盘古M900这个性能其实已经不如当下的高通骁龙800系列SoC,媒体的宣传稿中称和英特尔酷睿、AMD锐龙对标纯属王婆卖瓜,即便和英特尔阿童木系列对标也非常勉强。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擎云W525的CPU相对于W515出现了性能倒退。相对于此前搭载麒麟990(7nm,A76)的擎云W515和搭载麒麟9000系列(5nm,A78)的擎云L420而言,盘古M900毫无疑问是性能倒退,制造工艺从5/7nm下降到12nm,CPU核从A78、A76变成A57至A72水平,主频从3.13GHz下降到2G,盘古M900的CPU单核性能相对于麒麟9006C下降了40%以上(对比9006c主频下滑性能跌37.6%,a78比a72至少强25%),可谓触目惊心。
盘古900与海光龙芯差距明显
就盘古900的性能而言,面向XC市场单位办公而言是足够的。但相对于国内竞争对手而言,盘古M900性能就有些落伍了,即便和海光、龙芯1、2年前的产品去比较,盘古M900也是劣势明显。用数据来说话:
龙芯5000,12nm,主频2.5G,SPEC06 int 26分;
海光3185,12nm,主频3G,SPEC06 int 30+分;
考虑到d2000也就15分左右,盘古M900的成绩只会比d2000低。M900不足15分的成绩面对海光和龙芯已经不够看了。必须指出的是,海光3185是海光第一代产品,已经是好多年前的CPU了,龙芯5000是龙芯去年发布的CPU,明年会有SPEC06 int 35分左右的龙芯6000,就性能而言,盘古系列后续芯片如果不能集成ARM N2以上的CPU核,不能使用台积电5nm以下的尖端工艺,恐怕在单核性能上很难追赶海光和龙芯。
结语
总之,盘古900是一款具有很强应急性质的CPU,由于台积电断供,使KP 和麒麟芯片的流片渠道非常不稳定,CPU经常供应不上,因而急需要一款能够稳定供应的CPU,所以就快速推出了盘古900。这款CPU就信创市场而言可谓是刀法精准,达到了入门门槛,但就绝对性能来说,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着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