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往常,我可能会在知乎的某个问题下面发表这样的观点,但如今知乎有关芯片就业的诸多问题下自带问卷和广告的回答已有泛滥之势,还是在我们这里发表吧。
一句话,芯片验证就业市场今年遇冷。先分析是不是,再回答为什么。
相比于今年6月份之前,赶在春招末尾上岸的研三同学而言,今年社招转岗的情况相比于去年不怎么好,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学员的简历投递和中签比例与去年同期做比较,来得出这一观点。而在今年的秋招开始之际,校招提前批的反应也并不好,与去年相比,参加校招的同学普遍都乐观不起来。
为什么芯片验证的就业市场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供需关系、企业发展和资本市场三个方面来分析。
遵循我以前的观点,芯片行业的人力需要尤其是芯片前端的部分,整体的盘子本身就不大,至少跟软件相差一个量级。在过去的三年里,很多初创企业有着骤增的人力需求、科创板上市公司也需要结合市场拓展新业务、分设研发中心招聘人才,把原本“不富裕”的人力储备金字塔给打散了,继而重新组合、吸纳新鲜血液,这才有了过去较为旺盛的需求,也给一些想进入芯片前端领域的人提供了机会。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人力的频繁流动和需求的持续旺盛,人力价格也自然提升了不少。在这种气候下,行动早的朋友也就上车了,而且都是座票,好一点的也能抢到一等座或是卧铺。
但今年的需求量从已经对接的一些企业来看,整体是下降较为明显的。例如,成规模的上市公司在做的业务量相当一部分已经填满,而剩余的业务量对新人的需求也就下降了。也有一些成立较早的初创公司,经历了两年以上的研发时间,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完成新一轮的融资、有的还已经开始批量出货,这些公司相比于一些刚成立不久的初创公司而言,在招聘人才时已有明显的议价能力,而且产品一旦有稳定的版本,后续的版本、架构在开发时对人力的需求也会降低一些。
一些还在产品开发、对接客户阶段的初创企业,今年在寻求融资和估值时都遭遇不顺,不得不缩紧银根,即使有用人需求,也不得不把新人的工资年包降低一定比例。相比于去年的出手大方,今年这些不那么“出名”的初创公司似乎也在给出符合自己定位的价格,以求能够攒下粮食好应对资本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
相比于过去两年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融资、再扩大研发规模,今年科创板的芯片企业上市节奏明显减慢了,这在某种情况下也失去了一部分潜在的增量需求。
那么,以往那些大厂呢,他们的需求去哪里了?其实,他们的需求量一直都在,但这些公司对于候选人的背景、给到的薪资和招聘人数上面,似乎每家公司只能最多满足其中两个条件。比如有的公司可以放宽候选人的背景、招聘较多的人才,但薪资保持中线水平。这些大厂在过去两年因为薪资的问题,面临员工的流失问题,但他们在适当调薪后,并没有跟随市场的疯狂,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招聘。
所以,从上面的几个需求端来分析,那就是在盘子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过去几年的新增量在今年有疲软和萎缩的情况,而大厂又各有各的情况,也并没有明显增加用人指标。而且从我过去的直观感受来看,市场新增量的占比目前已经在这个新盘子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例。而新增量一旦退热,整个人力市场的感受是很明显的。
在分析完了需求侧,再来看供给侧吧。
从去年秋招开始,供给侧已经明显开始热起来了,到今年这一惯性在没有遇到招聘冷空气前,肯定还会持续存在。只不过,需求一旦降下来,以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也就暴露了出来。
首当其冲的是,整个过程中的简历筛选要严格了不少。企业在区分科班和非科班、实操项目和八股项目、基础扎实和以偏概全上面,已经让很多候选人认识到,企业用人在回归理性,而求职者也在考虑尽可能补充更全面的知识来应对今年的招聘。
受到冲击最大的要数在多个方面都没能达到企业需求的人,多数企业都会考察候选人的学校、学历、专业、年龄、工作履历相关性等。但一些过于乐观或者盲目卷入这一求职赛道的人如果有3项不满足,那么会面临较大风险。
这里以我们最近的一份候选人录取数据来做参考。在最近的50位咨询候选人当中,由于我们上述所说的候选人条件有3点不满足而提示较大风险劝退的人有31位,建议慎重考虑先自行学习基础、暂缓报名予以观察的有10位,最后只有9位候选人达到了我们的录用条件,在双方达成一致学习预期的情况下完成报名入学。
我们招生没有KPI指标,我们对学员的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同等看重。也希望这一篇文章能引起注意,候选人应当结合自身条件、以及芯片行业每年的情况来做出更实际的决策。
那么接下来已经计划入局的同学,该如何应对呢?这里给出几点建议,权当开阔思路,用作准备吧。
在自身条件按照之前的设定可以基本满足以后,还是得从简历的“厚度”上来提升自己。一些企业招收了一些刚加入这个行业的员工后,褒贬不一,这也会影响他们接下来的招聘用人态度。有心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得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这个行业以前不缺聪明人,现在就更不缺聪明人了,但永远都缺踏踏实实愿意常年坐板凳的工程师。这个缺口反倒是突出了芯片验证的一个长处,它不会欺负老实人。
职业的范围要求芯片验证工程师常年学习,而且不断提升自己。这句话放在很多行业好像都没什么毛病,但在芯片验证领域尤为明显。你学习的很多东西,在十年以后还不会过期,但这不代表你十年以后就不需要学习了。相反,芯片验证这个职业可谓是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它又不会让你中年光荣毕业,饭碗能够保住,需要保持工程师的空杯心态。
如果你能够接受在未来五年内,薪资由于市场原因而下降20%~30%,还能觉得芯片验证这个行业不错的话,你可以再来考虑要不要付出更多一些,考虑怎么加厚自己的简历来获得芯片验证岗位。从行业属性和需求来看,芯片行业是由于大形势而在目前有新一轮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它终归距离客户太远,需求相比于软件也是小一个量级的。千万别头脑发热,受人鼓动,心急火燎地要入行,暂且不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凭要进入这个行业需要补充的知识,就不是靠心急吃得了热豆腐的。
多数同学在求职的时候苦于以往学习经历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会在网络上找一些材料来自学,这部分是占据了大多数。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表明大家的搜索、分析、自学能力都是在线的。不过,网络上的资料大多数是重复的,在这里提醒的是,找到好的学习素材,领会知识要点,把必要的技能掌握扎实。这一要求在面试和进入公司以后都尤为重要。也许去年的行业放水较多,但进入公司以后发现自己没穿泳裤的同学想必也不在少数吧。
学习的时候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是自己不好检验自己学得究竟怎么样。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向一些公司投递简历,有请面试官跟你对线,向你发起进攻,看看你是否在每轮面试以后都能总结经验,为下一轮做好准备。但也要注意,往往总结的经验都是点式的“打补丁”,起不到系统学习的作用。还是得把自己缺少的知识面,记录下来。或者在面试快结束时,态度诚恳地问问面试官,看看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好,以便自己接下来再加强学习。
但上面提到的,似乎对你的简历表现还是帮助有限。面试官往往关心你是否有不同于他人的经历,而不是几乎相同的简历(至于是什么项目,我就不提MCDF了吧)。从自学的角度来看,你有机会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开源的设计代码,根据自己的水平,对它们搭建验证环境。设计可以简单一些,有助于缺少设计基础的你也顺带理解设计;如果你有设计基础,那么你还可以自己针对一些开源设计中的模块独立构建验证环境。这种练习可以写在简历上,至少是对你主动学习能力的证明。
你还可以准备好在学习时整理的笔记,比如个人博客、github链接、又或者是思维导图、验证框架等历史性的线索和可视化的呈现。这也有助于面试官对你加深印象,突出你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潜力。如果你是明年参与秋招,那么你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好准备。但从我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想要把设计和验证都同时掌握好的周期,对于零基础的同学而言,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这是实践证明的,而且每周都不能少于20个小时的练习。
如果时间很紧,那么结合今年秋招情况,我建议先能找到一份保底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心态稳一些以后,结合自身情况做分析,自己的情况能不能够得着门槛,再来看怎么做学习计划,至少能应对来年的春招。应届生的身份很宝贵,是的,相当宝贵。
加入一些有益的社群,杜绝尽可能的噪音,那些噪音对你没多少帮助。能够分清楚哪些是愿意帮助你的人,从他们那里得到指点,哪怕是方向性的指示。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不要闭门造车,除了低效以外可能路子都走错了。
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设计和验证的知识同样重要。为了检验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可以先从一些好的公开资源开始学习,看看自己能接受多少,再评估自己要为这个岗位付出多少时间。考虑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承担。今年的就业压力本身就大,来咨询的同学如果就业前景尚可的话,可以考虑分两步走。心态平稳一些,在积极向上的社群里每天能够得到正向反馈,注重学习的过程,剩下的交给时间吧。
综上来看,今年的就业情况符合芯片从业人数盘子小的特点,它无法适合于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所有人,它依然会有它的门槛,而且这个门槛伴随着今年的供需关系也在渐渐抬高。至于明年会怎么样,不妨等到10月底我们像往常一样统计了路科学员的秋招就业情况以后,再做一次有更多数据支撑的分析吧。